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辦法總比困難多。
上一週,加稅的升級和反制,一來一回好不熱鬧,週末傳來豁免的訊息,不過還不能掉以輕心,以某人多變的交易風格,估計馬上就有新的么蛾子。
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可能消失的需求給補回來。
怎麼補?
兩個辦法:
1、拓寬外需
目前看,中歐進展很快,中日韓也在談,還有一個就是東南亞,這周已經去訪問了。
除此之外,還有中東、中亞、南美、非洲,都可以轉移外需。
2、出口轉內銷
這個詞有點歷史了,最早應該是2008年的時候出現的,我記得當年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外貿需求銳減,沿海工人都開始返鄉了,外需不足怎麼辦,出口轉內銷唄。
沒想到這次又來了。
看幾個訊息:
1)商務部牽頭
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2)企業助力
從目前報道的訊息看:
京東、盒馬、美團、永輝、華潤、中百等巨頭已經面向外貿企業開放入駐渠道,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應該很快有出口轉內銷的展位出現。
線上快一點,直接讓程式設計師上線頁面即可,類似國補頁面,線下的話,可能慢一點,但是商場類似的專區展位也會出來的。

類似這種,搞幾個展位,或者幾排貨架,估計很快大家都能隨處看到了。
3、地方活動
前些年很多地方直接劃定區域,搞集中擺攤,或者夜市之類的促內銷活動,轉變一下招牌就可以換成出口轉內銷了。
相信各地應該也在逐步落地。
3、怎麼看待出口轉內銷?
1)肯定是基於打貿易持久戰
恐怕美國某人不會輕易放棄加稅的策略,所以外貿企業長期承壓的現狀是存在的,打鐵必須自身硬,外貿企業銷路有了保障,博弈起來才更有底氣,也更不容易被訛詐。
2)也就為了解決就業和收入
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外貿產業上下游涉及到百萬就業和生計,不能不重視。
3)消費領域的供給側升級
之前一直說,提振消費除了需求端刺激,還需要供給端升級,而不是像某多多一樣搞價格戰消費降級。
而我們一般都認為:
出口商品的質量普遍比較高。
這樣出口轉內銷的話,其實也相當於一次內需消費的供給側升級,一石二鳥。
4、當然困難也是有的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在需求不足的當下,突然新增的外貿供給,國內需求是否能消化的下來,這不只是外貿的問題,也一直是中國經濟模式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增加收入和兜底保障的政策力度。
其次,能夠馬上出口轉內銷的產品肯定以終端消費品為主,大部分中上游的外貿產業無法直接內銷,恐怕還得靠出海和外銷來輸出。
當然了,辦法總比困難多,把能解決先解決了,我還是比較想早日看看出口轉內銷的產品,到底如何?
希望線上線下早日開出來。
就這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