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社交、不化妝、不打扮的女人,大多是這3種命運,很準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小嗲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直戳人心。
說的是,現在的中年女人得了一種病,叫“無興趣病”。
感覺跟誰都合不來,不願交新朋友,不願和親戚走動,幹什麼都獨來獨往、快去快回。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也不想出門玩了,感覺哪裡的風景都差不多,又累又費錢。
更別說化妝打扮自己了,沒事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
散散步,看看新聞,煮點簡單的飯菜,過簡單的日子。
這樣的女人,是不是真的活得很無趣?
未必。
那些不社交、不化妝、不打扮的女人,可能活成了自己最真實、想要的模樣。
01
其實說起來,人到中年以後變得沉默的現象並不少見。
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後,大家對周遭的事物漸漸失去熱情。
就連社交能力也好像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化了。
其實不然。 
年輕時,我也很怕孤單,那種孤單帶來的羞恥感甚至讓我以為自己不討人喜歡。
為此我努力社交,甚至為了讓自己融入某個集體,選擇把自己稜角磨平。
但說實話,這樣不斷適應他人的過程,很消耗我的能量,時常讓我陷入情緒內耗。
我和認識七年的朋友A就是如此。
曾經我們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但不知從何時起,她對我輸出的全是負面情緒。
老闆苛刻,客戶奇葩,婆婆強勢……我只能努力勸慰她。
後來,我也遇到了煩心事,想找她聊聊。
但她聽完以後,沒有任何反應,依舊說了很多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最後變成我再次安慰她。
從那一刻起,我再也沒有開啟她的微信對話方塊的念頭。
年紀越大,你會發現並非所有人都值得你真心以待。
除了必要的工作、社交外,真的不用太喧譁。
所以現在,我已經懶得去維護任何關係,也不再花時間去取悅誰。
這種生活方式,與其說是社交退化,在我看來更是一種精神減負。
不迎合於無意義的人際關係,不被他人的情緒挾持,靜下心尊重自己的感受。
就像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寫的: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了負擔和承擔。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人到中年,我們最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安靜和獨處。
尤其是身弱的人,更需要注意自身能量守護。
有意識地去遮蔽一些人和事,半隱半藏,專注經營自己。
在難得的獨處時光,你不是誰的媽媽,不是誰的妻子,不是任何角色,你只是你自己。
享受一個人的快樂與自由,然後慢慢探索找到最好的自己。
02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們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用力雕琢自己。
但到了四十歲的時候,越來越多人決定放過自己。
因為她們逐漸明白,不化妝不意味著不美麗,不打扮也不代表不注重生活品質。
敢於接納真實的自我,才是一個人最獨特的魅力。
影后詠梅曾在一次採訪中,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對著記者說:
可不可以不要修掉我的皺紋,那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現在的我不僅不會對皺紋感到緊張,反而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
在這個顏值內卷的時代,無數人為容貌而瘋狂,而恐懼,而焦慮。
但詠梅偏不。
她允許自己容顏老去,也接納最本真的自我。
這份源於內心的從容堅定,讓她站在領獎臺上,反而更添了優雅,令人注目。
說到底,一個女人真正的美麗,不在於外表的修飾,而在於能否接納真實的自己。
這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坦然和自信,才最為可貴。
楊絳一生不施粉黛,穿著最簡單的衣服,過著最低調的生活,卻將短短的一生活到極致。
於她而言,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把自己打扮得多麼漂亮。
在簡樸的日子裡磨礪自己的靈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三毛不算特別漂亮,最常穿的是帶著樸素氣息的棉麻長裙。
但每次一想到她,總讓人覺得風情萬種。
在她身上,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評價,勇敢追求真我的力量,才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畢淑敏曾說:
“素面朝天並不是美麗女人的專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麵人生。”
女人四十歲以後的容貌,其實都是自己給的。
與其花時間金錢用外物去點綴自己,不如學會接納最真實的自我,以最舒服的方式生活著。
當你過得安心快樂,靈魂自然而然會散發出光芒。
03
或許有人會說,中年女人大部分時間都被孩子和家庭瑣事佔據。
早就沒有喜歡的事,也沒有喜歡的人,不知道為了什麼活著,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活著。
如果你也正處在這種狀態,感覺失落沮喪,我想告訴你,沒有必要。
時間久了,你就會慢慢發現: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要開始往回收的。
圈子在收,慾望在收,生活的重心也在收。
直到最後,顧好自己,守好家庭,平平淡淡,就是最好的生活境界。
曾在後臺收到一位讀者私信,她說:
“41歲,我終於熬到無人問津的年紀,不逛街,不打牌,不約會。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或品一杯茶,或看一本書,或聽一首歌,或看一部電影,或做半小時運動。
一家人的時候就一起吃點好的,穿點好的,用點好的,有空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種生活簡簡單單,甚至有些枯燥無味,但對我來說卻是小滿勝萬全。”
其實,人這一生並非總是驚豔繁花的,大多是日子是似水流年的平淡和重複。
但這並不意味著虛無。
錢鍾書曾說:“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
年紀越大越會明白,門外的繁華是虛無,門內的生活才真正值得我們眷戀和珍惜。
正如那些喜歡宅在家裡,帶帶孩子,做做飯,看看書的女人。
她們或許沒有什麼邀約,沒什麼聚會,但一定有強大的內心世界,不浪費時間追逐無效關係;
她們或許穿著樸素,但一定乾淨整潔,清清爽爽,舉手投足間皆是從容有度;
她們或許生活並不奢華,但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充滿幸福和愉悅。
人到中年,活的其實不是日子,而是被歲月沉澱後的心境。
這種心境,不僅是平靜淡然的心態,更是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灶臺有湯,窗前有燈,陽臺有花,心有歡喜,屋裡有笑聲,便是人間好時節。
04
很喜歡一句話:
生活本沒有一紙藍圖,更沒有標準答案。認真生活過的人才知道,他們透過努力換來的不是壯闊波瀾,反倒是內心世界的安寧。
那些不社交、不化妝、不打扮的女人正是如此。
她們的無趣,不是枯燥單調,銷聲匿跡,而是給自己一個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
不再執著外界的喧囂,不再依賴外在的裝飾,專注自己內心的世界,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活好自己,顧好家庭,有事做,有所期待,足矣。
-END-
本文來源:作者:小嗲。文章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絡十點讀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