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2024年營收增長56%,百濟神州預計今年經營利潤轉正

經過多年努力,百濟神州研發管線得到了極大最佳化與拓展,擁有了一系列豐富的產品,不再僅僅依靠兩款產品
近日,百濟神州釋出2024年度業績報告,再次驚豔行業。2024年,該公司取得272.1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56.2%。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潤為-49.78億元,同比減虧約26%。
營業收入中,產品收入佔絕大多數。澤布替尼(BTK抑制劑,商品名百悅澤®)、替雷利珠單抗(抗PD-1單抗,商品名百澤安®)以及安進授權產品的持續放量,推高了去年的銷售收入。其中,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翻番,達到188.59億元;替雷利珠單抗銷售額同比增長17.4%,達到44.67億元。
百濟神州2024年的業績,超過不少券商的預期。天風證券考慮到百濟神州的收入增長超預期,全面調整了其盈利預測:預測2025年、2026年歸母淨利潤從-0.54億元和14.03億元,上調至7.03億元和 40.10 億元,並維持“買入”評級。
浦銀國際在研究報告中,對百濟神州維持“買入”評級,對美股、港股、A股的股價目標價預測均進行了上調。
百濟神州首次在業績報告中給出了財務指引:公司2025年全年總收入指引為352億元至 381億元;同時公司重申預計今年內實現GAAP經營利潤為正,且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為正。
此前,在今年年初的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上,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歐雷強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全球增長,2025年百濟神州預計將實現全年經營利潤為正。
如歐雷強所說,2025年是百濟神州的關鍵年。
澤布替尼銷售額翻倍
繼2023年成為“十億美元分子”之後,百濟神州第一大單品澤布替尼在2024年繼續向銷售峰值衝鋒,全球銷售額達到188.59億元。美國市場仍是澤布替尼的第一大銷售市場,銷售收入翻倍的同時,貢獻了約四分之三的全球銷售額。
業績報告顯示,澤布替尼在美國的需求增長,來自於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適應症中使用的擴大,主要因為該產品在美國是CLL和所有其他已獲批適應症新增患者治療領域的領導者,且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澤布替尼在美國的CLL適應症,於2023年1月獲得FDA上市批准,至今才兩年有餘。在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路(NCCN)B細胞淋巴瘤指南中,已被列為治療CLL/SLL最高級別的推薦方案。
在美國的BTK抑制劑市場,相關公司的財報顯示,澤布替尼2024年第四季度的銷量為6.16億美元,超越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排名第二,與第一名艾伯維的伊布替尼僅相差900萬美元。
2022年12月,百濟神州公佈了澤布替尼頭對頭試驗的最終結果:在治療復發/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全球III期試驗中,澤布替尼取得了優效性結果,相比於全球首個上市的BTK抑制劑伊布替尼,表現出更具優勢的生存獲益,以及心臟功能相關的安全性特徵。
彼時,澤布替尼2022年的全球銷售額為38.29億元人民幣,在20個市場取得34項藥政批准。而伊布替尼,雖然在前一年達到銷售峰值後銷量開始下滑,2022年的全球銷售額仍有83.5億美元。
“頭對頭”試驗開啟了澤布替尼獲准上市和銷量的加速器。最新業績報告顯示,該藥已在全球70多個市場獲批。在美國和中國,澤布替尼是獲批適應症最多的BTK抑制劑,中國獲批的四項適應症均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澤布替尼的全球藥政註冊步伐還在繼續。業績報告顯示:公司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取得美國FDA和EC對百悅澤®片劑新劑型上市申請的批准。
百濟神州全球總裁兼營運長吳曉濱對澤布替尼在美國市場的持續增長充滿信心。他在近日的一次交流會上表示,在美國CLL市場上,新發病例中約有50%選擇了澤布替尼。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5年全球BTK抑制劑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美元,2030年有望達到261億美元。
“由於慢性腫瘤病程較長,患者一旦開始使用,往往將持續數年。”吳曉濱表示,考慮到病人生存期通常為10年,大多數患者可能會連續使用4至6年,“因此一款更安全、療效更優的藥物的出現,對於患者來說是福音。”
在歐美市場,BTK抑制劑競爭格局愈發火熱,或許未來還要面臨價格競爭。2024年8月,美國的“通脹消減法案”對伊布替尼砍價38%,於2026年開始執行。
在中國市場,伊布替尼的中國化合物專利將在2026年底到期。2025年1月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齊魯製藥的伊布替尼片仿製藥,這是國內首款獲批的伊布替尼片劑仿製藥;此前,先聲藥業拿下伊布替尼膠囊的首仿資格。
此外,禮來製藥的第三代BTK匹妥布替尼,於2023年底在美國獲批。在中國獲批於2024年10月,適應症為既往接受過BTK抑制劑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成人患者。
綜合看來,2025年,將是澤布替尼的關鍵視窗期。
培育下一個重磅單品
“成立以來,百濟神州主要開發了兩款產品,一款是BTK抑制劑,另一款是PD-1單抗。”百濟神州高階副總裁、全球研發負責人汪來表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不再僅僅依靠這兩款產品,“如今,我們擁有了一系列豐富的產品,研發管線得到了極大的最佳化與拓展,涵蓋了更多具有潛力的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
在血液腫瘤治療方面,除了澤布替尼,百濟神州還推出了重要的產品,比如BCL2抑制劑和BTK蛋白降解劑。在實體腫瘤治療領域,從聚焦腫瘤免疫治療,拓展到重點關注三大治療領域,包括肺癌、乳腺癌以及消化道腫瘤等,對這些腫瘤進行了多種靶點的佈局。
Sonrotoclax(BCL2抑制劑)是百濟神州繼續推進的關鍵研究專案,具備“同類最佳潛力”,被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有望接棒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成為下一個重磅產品。
2024年12月,百濟神州在第66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展示了Sonrotoclax聯合澤布替尼用於初治CLL患者的治療的臨床資料:1/1b期研究資料顯示,Sonrotoclax聯合澤布替尼耐受性總體良好;中位隨訪時間為19.4個月時,聯合方案總緩解率(ORR)達到99%。
Sonrotoclax全球臨床試驗正在持續推進,整個專案已入組受試者超過1800人。其中,Sonrotoclax聯合澤布替尼用於一線治療CLL患者的全球關鍵性三期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患者入組。
此前,Sonrotoclax針對R/R WM和R/R MCL適應症已獲得美國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業績報告顯示,百濟神州計劃對R/R CLL和R/R MCL兩項適應症的二期臨床試驗進行資料讀出,並有望針對這兩項適應症在2025年下半年遞交潛在加速批准申請。公司預計將於2025年上半年實現用於治療R/R CLL和R/R MCL患者的全球三期臨床試驗的首批患者入組。
截至目前,全球僅有一款BCL2抑制劑藥物維奈克拉獲批上市,該藥2024年銷售額達約25.8億美元。
此外,業績報告顯示,BTK嵌合式降解啟用化合物(CDAC)BGB-16673臨床試驗已入組超過500例患者,用於治療R/R CLL患者的潛在註冊性二期臨床試驗繼續入組患者,並且有望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與非共價BTK抑制劑匹妥布替尼用於R/R CLL的3期“頭對頭”試驗,是目前臨床進度最快的BTK降解劑。。
在2024年ASH年會上,百濟神州披露了BGB-16673治療CLL的I期CaDAnCe-101研究資料。結果顯示,49例經治CLL患者接受治療後,客觀緩解率(ORR)達到78%(38/49),其中200mg佇列的ORR高達94%。
同樣在這次會議上,百濟神州公佈了澤布替尼一項3期SEQUOIA研究5年隨訪資料:相比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澤布替尼用於治療初治CLL患者可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71%。
上述研發成果表明,百濟神州志在繼續鞏固血液瘤領域的地位,意在透過現有產品後續管線,具備同類最佳潛力的新產品,改變全球血液瘤患者的治療格局。
在實體瘤領域,重點關注實體瘤中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腫瘤。這也是全球範圍內常見的三大腫瘤型別,尤其是消化道腫瘤,在東亞人群中尤為突出,歐美製藥企業在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研究上投入往往較少。
百濟神州聚集多樣化的技術平臺,包括差異化抗體偶聯藥物、多特異性抗體、靶向蛋白降解劑和小分子抑制劑等,預計將於2025年上半年對BGB-43395(CDK4抑制劑)、BG-68501(CDK2抑制劑)和BG-C9074(B7H4 ADC)進行資料讀出;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取得多個專案的內部概念驗證資料,包括:BG-60366(EGFR CDAC)、BGB-53038(泛KRAS抑制劑)、BG-C137(FGFR2b ADC)、BGB-C354(B7H3 ADC)和BG-C477(CEA ADC)。
發揮“快速概念驗證”優勢
2024年第四季度,百濟神州推動6款新分子實體進入臨床,全年共將13個新分子實體推進臨床開發階段。
百濟神州的產品組合策略,強調藉助自身在速度和成本方面的優勢,快速生成早期臨床概念驗證資料,即“快速概念驗證”。這種模式以資料為導向,將投資迅速投入到最有前景的、有臨床差異化的候選專案中,並降低其他專案的優先順序,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
創新藥行業研發週期長、失敗率高、成本高昂的特點,催生了“快速概念驗證”模式的成型。“面對低成功率的現狀,找準能夠預判產品後續良好發展的關鍵節點至關重要。”汪來表示,一般而言,這個關鍵節點在臨床二期,或者臨床一期的擴充套件階段,也就是臨床驗證(PoC)時期。
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早期產品的研發投入常常成為被削減的物件。近幾年隨著藥物研發的臨床開發等環節的成本日益攀升,和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遇冷,大批企業生存環境艱難,接連出現“賣青苗”和小公司被併購的現象。
在這樣的行業大環境下,百濟神州逐漸明確整體的研發策略,即:在重點瘤種進行深度管線佈局;透過Fast-to-PoC實現價值最大化;開展聯合治療的早期探索,贏得時間視窗;堅持紀律性,只將變革性候選藥物推進至晚期臨床開發。
在上述研發策略之下,百濟神州已組建了一支約3700人的內部全球臨床開發團隊,研究團隊超過1100人,不依賴外部資源,2021年就基本實現了去CRO化,保證臨床試驗自主、高效、高質量地執行。
截至目前,百濟神州已在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臨床開發相關工作。“接下來存在一個重大機遇,即如何運用AI以及自動化技術,進一步加速整個臨床開發程序。”汪來說,“我們期待從2025年起能夠進入到一個嶄新的上升軌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