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圖▲立即瞭解

2月CPI同比下降0.7%
|點評|2月CPI同比由正轉負,即便剔除春節錯位的影響,1—2月綜合來看,CPI表現也要弱於往年。2月春節過後,居民返鄉速度偏慢,旅遊需求迅速減少,服務業價格有所下降。鮮菜鮮果、生豬等食品供應較為充裕,春節期間居民採買食品的熱情不如往年,2月需求繼續回落,食品價格承壓。3月春節因素消退後,CPI可能再次回正,但要達到2%的全年目標,有待促消費政策全方位加碼。
PPI改善跡象不明顯,大宗商品價格基本隨著國際價格波動,國內定價權更強的大宗商品價格表現偏弱,中下游製造業擴產積極性不足。國際原油價格二月末快速回落,為3月PPI修復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日本基本工資漲幅創32年新高
|點評|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近年日本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為了吸引勞動力,日本企業普遍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基本工資水平。工資高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商品價格也會提高。同時,工資上漲帶動個人財富增加,消費需求增長,也會推動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此時,工人又會要求更高的工資。“工資-價格”就這樣螺旋上行,日本通脹水平也被推高。
勞動力短缺壓力下,日本政府透過“工資-價格”螺旋拉動經濟增長。今年1月,日本的核心CPI創下了19個月以來的新高,通脹水平加速上行。現在公佈的基本工資資料漲幅顯著,走勢與通脹目標一致。經濟復甦態勢良好,或也為日本央行未來加息開啟空間。
蘋果Siri部分AI功能將推遲至明年釋出
|點評|蘋果的市場領先優勢正在逐漸喪失,Siri的AI功能推遲釋出,恐怕會再度讓消費者的期待落空。將AI功能融入語音助手,使用者透過對話就能讓手機自行完成複雜任務,聽著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但是,這一功能要涉及比較多的第三方應用,開發起來有一定難度,對硬體也會有更高要求。加上蘋果在個人隱私方面的政策比較嚴格,如何平衡也是個問題。
近年來蘋果的銷量增長乏力,AI功能被看作提振銷量的重要引擎。現階段蘋果推遲Siri的AI功能釋出,或許是為了保證使用效果,但這種“跳票”行為難免讓部分使用者失望。如果後續蘋果能拿出較為出色的AI產品,或許可以扳回一城。只是現在不少科技巨頭都在這一賽道發力,留給蘋果的時間可能並不多。
特斯拉Cybercab亮相得克薩斯超級工廠
|點評|特斯拉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概念喊了快十年,Cybercab終於進入密集測試階段。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車型設計,聽著已經不僅是單純的科技感,而是更有科幻感的意味。不過,從拍到的測試畫面來看,為了安全,部分測試車還是配備了方向盤。考慮到目前無人駕駛相關監管還不明朗,或許特斯拉在量產Cybercab時,會有更靈活的車型安排。
安全問題,是當前市場對於無人駕駛應用的最大擔憂,特斯拉也曾多次陷入相關安全事故風波。和私家車相比,無人駕駛出租車普及還要面臨從技術到配套基建等更多維度的挑戰。此前,特斯拉把總部搬到對自動駕駛技術監管更寬鬆的得克薩斯州,但是走出得克薩斯,讓市場廣泛接受Cybercab,特斯拉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疆“不準加班”晚上9點強制下班
|點評|還差五分鐘下班,老闆突然要開個會,這樣的情況在職場已經屢見不鮮。大疆無人機的技術和產品已經得到了全球消費者認可,在這背後是無數大疆人夜以繼日的工作成果。創新成果在企業中的驅動力越來越強時,加班文化對員工創新能力的折損得到重視。員工精力得到充分恢復,心情愉悅,工作效率可能要比被長時間綁在工位上更高。
當然,任何制度都應該留有餘地。偶爾有緊急專案需要加班,只要正常發加班費,大多數員工也並不牴觸。天天加班只能說明公司人手不夠或者工作流程不合理,員工勞心傷神,公司專案推進緩慢,形成雙輸的局面。
7-Eleven收購案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點評|ACT收購柒和伊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最初的收購請求被柒和伊以價格太低為由駁回後,ACT很快就提價,這場收購也逐漸升級為日本零售史上金額巨大的一筆。ACT鉅額收購柒和伊,主要是衝7-Eleven而來。而正在聚焦便利店業務的柒和伊,或許並不情願就這樣失去經營主導權。為了抵禦外資收購,柒和伊嘗試透過管理層收購實現私有化,但因未能集齊資金而以失敗告終。
7-Eleven門店遍佈全球,ACT若能完成收購,將極大提高影響力。不過,這也引發市場對其壟斷地位的擔憂。而在反壟斷問題以外,鉅額外資收購或還會激發日本社會對“產業空心化”的恐慌。同時,7-Eleven的本土加盟商眾多,管理起來並不容易。雖然現在雙方就剝離門店達成共識,但這樁收購案的未來走向如何,還是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韓國人大量買入中國股票
|點評|2月中國科技股的快速上漲行情,確實吸引了包括韓國投資者在內的一眾海外資金。不過,流入的資金多數都是交易型資金,對於全球熱點行情總是保持高度關注,階段性地流入中國市場並不令人意外。2020年韓國出臺股市禁止做空令後,韓國綜合指數半年翻倍,散戶數量激增,全民炒股的風氣盛行,美股、俄羅斯股市甚至是比特幣市場中,頻繁出現他們的身影。
外資機構近期密集釋出研報,唱多中國市場。然而,全球資本並未全面看多中國股市,而是集中在科技板塊,消費、地產等板塊並未得到外資青睞,穩定型資金緩慢流出的勢頭未改。
週一兩市震盪調整滬指跌0.19%
|點評|週末市場對於行情繼續展開的討論頗多,集中在AI和機器人兩大領域。現階段市場成交量無法突破2萬億水平,難以同時支撐兩個主線並行,週一市場對這兩方面的反饋都較為平淡。反倒是兩會中提出的最佳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以及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納入城市更新範圍等新政策引發了活躍資金的炒作興趣。
南下資金已經達到了4萬億的量級,港股對A股的溢價水平來到歷史高位,溢價靠港股回落還是A股迎頭趕上來抹平,目前尚不明朗。在指數觸及前期高位和會議即將結束的當口,市場對於方向選擇的意願偏弱。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 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北美、墨西哥、中東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