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真的變了!

711日,財政部在官網上公佈“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核的通知”,這份通知中:
將險資淨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三年週期指標+五年週期指標”,權重分別設定為30%、50%、20%。

這份通知結合今年A股的一系列組合拳,意味著2025年的A股真的變了!
眾所周知,A股長期處於3000點附近徘徊,同時出現容易暴漲暴跌的特徵,主要原因是缺乏增量資金入場,同時缺少長期穩定的資金。
針對上面的兩個特徵,A股的漏洞正在慢慢補上。
在增量資金入市方面,今年1月23日,監管明確:其中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
事實上,國家引導機構資金、險資入市的效果已經發揮出來了。今年多隻銀行股股價創了歷史新高,A股也在3個月內突破了3500點。對險資來說,它們的資金入市更多還是求穩為主,它們會更青睞于波動較小、分紅率較高的中特估板塊,如銀行等。所以今年A股大漲不妨說是銀行功勞,而銀行大漲不妨說是險資的功勞。
在應對股市暴漲暴跌方面,中國版“類平準基金”正式出現。
在今年四五月中美嚴重的“關稅戰”中,美國對華關稅一度喊到245%,但股市大改過去弱勢局面,成功守住3000點,要是在過去可能2600點都守不住。說明A股防範異常大跌的機制已經建立。
最新的通知則是監管層拉長險資考核期限。意味著險資投資將變得更有耐心,不用擔心為了應付考核而中途撤出。也就意味著A股的機制進一步確立,監管明確的新增保費投資A股解決的是險資入市的問題,而拉長險資考核期限入市後不撤出的問題。
所以說2025年的A股真的變了,A股中多了很多耐心資本、增量資金,它們堅定看好A股,同時不追漲殺跌,這是A股生態的變化,也是A股持續走牛的重要條件。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大力引導險資入市,也說明它對資本市場的看好。這個看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持續出臺股市利好政策,打造一個持續向上的股市。另一方面,險資是老百姓的重要資金,在鼓勵險資入市之餘,肯定也會有應對A股異常下跌的預案,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畢竟股市太重要了,股市的穩定是我國從投資強國、出口強國進一步形成消費強國的關鍵一環,也是穩定市場預期的重要一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