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陰霾下,3月中國出口大漲13.5%

一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8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進口2798.8億元,同比下降0.3%

文丨

《財經》記者 鄒碧穎

編輯丨王延春
儘管美國在2月4日對華加徵了10%關稅,並於3月4日繼續對華追加10%關稅,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仍然實現了正增長。海關總署4月14日釋出的資料顯示,一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8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進口2798.8億元,同比下降0.3%。
同時,最新資料顯示,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4.17萬億元,下降6%。以人民幣計價,中國3月出口同比增長13.5%,進口同比下降3.5%;貿易順差7367.2 億元。
“我們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當前,中國出口確實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近年來,中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這不僅賦能了對方發展,也增強了我們自身的韌性。同時,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後方。
一季度,中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八個季度超過了10萬億元。從月度趨勢看,1月進出口下降2.2%,2月基本持平,3月增長6%。一季度,中國出口增長比較快的產品有:家用電器、筆記型電腦、電子元件等;進口增長比較快的有,自動資料處理裝置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這七大省市合計進出口7.78萬億元,持續增長趨勢,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
一季度,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5.8%,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56.8%,較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0.4%,佔進出口總值的29%。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海關將積極幫助民營企業穩預期、抓訂單、拓市場。以全球貿易“綠色通行證”AEO認證為例,讓更多企業通關速度“快人一步”,貿易成本“勝人一籌”。
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增長2.2%,佔中國外貿比重在去年突破50%後,一季度繼續上漲至51.1%;中國對東盟進出口1.71萬億元,增長7.1%。對中亞五國增長6.9%;中國對德國、西班牙、英國等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
一季度,製造業產品佔中國與東盟貿易的比重達到90.1%,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平板顯示模組、汽車零配件、鋰電池增速都超過兩成。呂大良表示,中國和東盟10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0億,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一,雙方的開放融合、共同發展,持續釋放了市場潛力,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時候樹立了合作典範。
海關總署的新聞釋出會上,王令浚表示,近期,美國政府濫施關稅,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包括中美在內的貿易造成負面影響。中國第一時間堅決實施必要的反制措施,這不僅是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也是為了捍衛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開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
責編 | 楊明慧
封圖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