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臍帶繞頸其實超級常見!據統計,大約每4到5個寶寶中,就有一個會遇到這樣的小插曲。想象一下,就像我們小時候跳繩,偶爾也會不小心纏到自己,只不過在寶寶的世界裡,這叫做臍帶繞頸,但別擔心,大多數時候都能安然無恙。
臍帶,這個神奇的紐帶,連線著寶寶和胎盤,為它輸送生命的源泉——營養和氧氣,同時也幫助排出廢物。正常情況下,臍帶的長度在30到100釐米之間,大約55釐米最為常見。但如果臍帶比平均長度要長一些,就像是給寶寶的“跳繩”加長了,活動時就容易纏繞在身體某個部位,特別是頸部。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的臍帶天生就長了一些,給了它在子宮裡更多自由玩耍的空間。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孕媽日常中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它們可能會增加胎兒臍帶繞頸的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這些行為,確保寶寶的安全。
頻繁摸肚子
很多孕媽喜歡透過輕撫肚子來與寶寶互動,感受胎動帶來的溫馨。
然而,過度或頻繁地摸肚子,尤其是在胎兒活躍時,可能會刺激胎兒過度活動,增加臍帶繞頸的可能性。建議:與寶寶互動時,動作應輕柔且適度,避免長時間連續撫摸,尤其是在寶寶劇烈胎動時。

劇烈運動或突然轉身
孕期適量的運動對母嬰都有益,但劇烈運動或突然的體位改變,如快速轉身、跳躍等,可能會使子宮內的環境變得不穩定,胎兒為了尋找更舒適的位置而頻繁移動,從而增加臍帶繞頸的風險。建議:孕期運動應選擇溫和的專案,如散步、瑜伽或孕婦操,並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避免突然的大幅度動作,轉身時要緩慢平穩。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無論是坐著工作、看電視還是睡覺,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都可能限制子宮內的空間,影響胎兒的自由活動。特別是久坐或久臥,胎兒在有限的空間內更容易活動導致臍帶纏繞。建議:孕期應定期變換姿勢,每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促進血液迴圈。睡覺時,可以嘗試左側臥位,這有助於改善胎盤供血,減少胎兒宮內窘迫的風險。

情緒波動大
孕期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但極端的情緒變化,如焦慮、緊張或興奮,可能會透過母體激素影響胎兒的情緒狀態,促使胎兒過度活躍。建議:孕期保持平和的心態,可以透過冥想、聽音樂或閱讀等方式放鬆心情,必要時尋求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援,甚至專業心理諮詢。
臍帶繞頸對胎兒的影響程度因繞頸的週數、鬆緊度以及胎兒的具體情況而異。

臍帶繞頸一週
臍帶繞頸一週是最常見的情況,約佔分娩總數的20%左右。在大多數情況下,臍帶繞頸一週並不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因為臍帶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和彈性,只要不過分拉扯臍帶,就不會影響臍帶的血流。胎兒可以透過自身的活動,如翻身、扭動等,嘗試自行解脫臍帶繞頸。


臍帶繞頸多周或纏繞過緊
當臍帶繞頸過緊或纏繞圈數過多時,會對胎兒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這是因為臍帶繞頸過緊或纏繞圈數過多會導致臍帶相對變短,影響臍帶對胎兒的血液供應。胎兒在子宮內活動時,如果進一步拉緊臍帶,就會加劇這種情況。臍帶繞頸過緊或纏繞圈數過多還可能壓迫胎兒的血管和神經,導致血流受阻,從而引起胎兒缺氧。
胎兒缺氧會首先表現為胎動異常,如胎動頻繁或明顯減少。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因缺氧而感到不適,透過胎動來尋求緩解的一種表現。如果缺氧狀況持續得不到改善,會對胎兒的大腦和其他器官發育造成損害。嚴重缺氧時,胎兒可能會出現心率異常,如心率過快或過慢,甚至可能出現胎心率變異減速。胎心監護是監測胎兒宮內狀況的重要手段,當發現胎心監護出現頻繁的變異減速時,應高度警惕胎兒缺氧的可能。

胎兒無法自行解脫繞頸狀態
臍帶繞頸時,如果胎兒活動範圍受限或活動能力不足,無法自行解脫繞頸狀態,也會對胎兒的生命構成威脅。例如,當胎兒體型過小、羊水過多或胎動過於頻繁時,臍帶繞頸的發生率會增加,同時胎兒解脫繞頸狀態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如果臍帶繞頸持續存在且較緊,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會受到限制,進一步影響臍帶的血液供應。長期缺氧和營養不足會導致胎兒生長發育受限,體重偏低,甚至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在分娩過程中,如果臍帶繞頸仍存在且較緊,可能會影響胎兒下降,導致產程延長或停滯,增加難產的風險。在分娩時,由於臍帶牽拉過緊,還可能導致胎兒急性缺氧,危及胎兒生命。

伴有其他高危因素
臍帶繞頸本身是一個危險因素,但如果同時伴有其他高危因素,如羊水過少、胎位不正等,會進一步增加胎兒死亡的風險。羊水過少會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空間受限,增加臍帶繞頸的緊張度;胎位不正則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下降和娩出,增加難產的風險。

聯絡我們

微信: caicaitong/schoolmum008
QQ: 19507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