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陰影下,穩樓市更重要了

點選圖片▲立即試聽

“我們手中的牌並不多,樓市是其中必須打好的、最重要的一張。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所有宏大的敘事,最終都會落到一個家庭的起居之間。
2025年春天,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碼,中國出口壓力與日俱增,從沿海工廠到內陸中小企業,不少人開始重新計算接下來的賬本:訂單縮水、利潤承壓,甚至員工的穩定性也打起了問號。
宏觀經濟的溫度計,正在測量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決策之一——買不買房,換不換房?

樓市退場?沒那麼簡單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的成績單。在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的緊張氛圍下,市場的目光集中投向了出口消費這兩大被寄予厚望的動能引擎,而它們也的確未讓人失望:
一季度,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就連一度風光不再的投資,也靠著製造業和基建的二重奏,拉出了同比4.2%的增長。
停在港口的出口車輛
然而,亮眼成績單的第二頁,一個熟悉的身影卻明顯掉隊了——一季度,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9%
這個曾經以一己之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大主角,如今似乎正在逐漸淡出聚光燈:不僅在新聞稿標題中失去了位置,甚至在分析師討論時也被匆匆帶過。
但房地產真的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告別舞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024年,我國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6.3%,雖然較過去有所下降,但依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系統。正如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房地產銷售會直接刺激家電、傢俱、建材等地產後週期消費品的需求,也會帶動房地產上下游行業,如鋼鐵、水泥、家電等相關領域的投資與就業。
吳老師多次表示:如果在未來的10年、20年內,我們能夠企穩房地產行業和汽車行業,同時能夠大力發展養老產業和機器人產業,那麼未來20年內中國內需市場的成長性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這些都表明,要打好關稅戰、守住經濟底盤、撐起內需大旗,房地產雖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個人扛全場,但起碼也不能掉鏈子,成為拖後腿的變數。
選購傢俱的消費者
事實上,政策層面也早有鋪墊。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明確指出要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表示“相關舉措一旦推出,要直達企業和群眾,提高落地效率,確保實施效果。”
近期總理在北京調研時,新聞通稿中也罕見地用較大篇幅提及房地產行業,這在過去25年間較為少見。
去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提出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的政策方向。
這些話聽起來不刺激,但訊號很清晰:樓市不能當成猛藥用了,但它仍然是宏觀經濟結構中的底盤
並且,吳老師也曾提到,在未來的輸入性滯脹時期對老百姓來講,核心城市的不動產仍然是抵抗通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在關稅戰壓力加大、整體宏觀政策節奏微調的2025年,中國樓市的表現到底怎麼樣,有沒有掉鏈子

房地產的角色轉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多家機構釋出的資料,小巴對20253月全國房地產市場的表現進行了梳理:
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二三線城市環比總體降幅收窄,各線城市同比降幅均繼續收窄。
新房方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但降幅收窄。
建設中的房地產樓盤
二手房方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但降幅收窄;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但降幅收窄。
整體來看,儘管全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階段,但跌勢放緩、邊際改善的訊號正在顯現,且一線城市已率先企穩,成為樓市修復的領頭羊,二三線城市則仍在緩慢尋底。
與此同時,在出口承壓、內需當立成為政策主旋律的背景下,房地產的定位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從過去依賴高槓杆、強投資的增長引擎,逐步轉向一個更具消費帶動效應的經濟觸發器
這一點,在地方政策的動向中尤為明顯:
就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一季度資料的當天,青島市出臺了12條樓市新政,其中包括為二孩、三孩家庭發放5萬元、10萬元購房補貼;義烏政府也拿出了8000萬元,補貼首次置業者和多孩家庭,且兩項補貼可疊加使用,先購先得。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城市將購房政策與緊密掛鉤,大學生購房補貼、人才安居支援、多孩家庭補貼等舉措持續加碼。
這些政策背後的邏輯很明確:一套房子的交易,不只是房企的銷售數字,更是家電、傢俱、裝修、金融、物流等產業鏈的活躍訊號。
換句話說:樓市不再是被刺激的物件,而是作為刺激工具登上了政策檯面。
正在看房的消費者
投資引擎消費抓手,這一轉變終將真實落腳在千家萬戶的日常抉擇中,因為無論是中美貿易摩擦、出口承壓,還是樓市資料、政策訊號,對普通人而言,最終都會歸結為:現在還能不能買房?未來樓市會不會真的回暖?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四位房地產專家,彙總出以下分析和判斷:
1
中美關稅戰對中國樓市有什麼影響?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當前中美博弈的激烈程度及未來僵持的持續時間,對我國房地產市場將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如果中美之間遲遲無法達成協議,而國內刺激內需的政策又未能推出具有足夠力度的措施(如全面發放消費券等超級大招),那麼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多數城市樓市有可能面臨再次降溫的風險。
與此同時,若我國出口出現明顯下滑,可能對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和職業穩定性造成影響,進而使部分原計劃購房的家庭推遲購房決策。
因此,從整體上看,關稅戰對房地產市場構成負面壓力,需要透過有效政策予以對沖。在此背景下,擴大內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成為支撐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的關鍵因素。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長
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背景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動力或將受限。短期內,可能對我國居民的信心和預期形成衝擊,長期則可能影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具體而言,若美國關稅政策導致我國第二、三季度出口增速下滑,市場信心可能出現波動;若中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或關稅水平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將對我國出口和整體經濟增長帶來實質性壓力。此外,若人民幣匯率出現顯著貶值,也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形成一定衝擊。
因此,可以判斷,中美貿易戰的持續與加劇可能會延長樓市止跌企穩的週期,削弱市場復甦動能。房價可能維持低位,甚至呈現緩慢下行趨勢,但不同城市間的表現會出現分化:
在一線城市及部分割槽域性核心大城市中,核心區房價有望率先企穩;二線城市整體恢復進度相對滯後,房價可能持續陰跌;而三四線城市則面臨更大下行壓力,房價或將進一步下探。綜合來看,當前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已逐步喪失投資價值,市場中幾乎難以找到能夠逆轉這一走勢的關鍵變數。
張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
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路徑,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觀察:
第一,宏觀經濟傳導。貿易摩擦將直接影響我國出口表現,尤其是對美貿易順差的縮減,進而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人民幣適度貶值可抑制投機資本流入,但持續貶值易引發資本外流,加劇房地產資產價值縮水,對商業辦公類投資型物業造成較為直接的衝擊。
第二,房地產區域分化加劇。出口受阻可能會導致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甚至失業,從而抑制居民購房需求和房貸償還能力。這一壓力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出口大省尤為明顯,而對內陸省份,尤其是以農業、礦產、旅遊等為主導的城市,影響則相對有限。
但總體來看,中國房地產金融屬性弱化、迴歸居住本質的趨勢不可逆,中美貿易摩擦將透過匯率、流動性、經濟預期及政策調整等多路徑影響樓市,其效果取決於貿易衝突規模、政策應對及區域差異。

瞭解樓盤資訊的消費者
2
未來我國政府可能出臺怎樣的樓市政策?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展望未來,我預計中央層面將透過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繼續降準降息、加大存量住房收儲力度、推進城中村改造等手段,為房地產市場提供支援;地方政府方面,則可能在核心城市進一步放鬆限購政策,取消限售、限價限制,並出檯面向多孩家庭的購房補貼等精準性舉措。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在降準降息上會比較謹慎,以避免給匯率帶來較大壓力,而這對樓市企穩回暖不太有利。不過,仍有政策空間可供利用,例如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支援,打破當前銀行不敢放貸的瓶頸,同時,透過壓縮未來幾年土地供應量,從供給側形成託底。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長
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從政策層面觀察,房地產仍然是當前大宗消費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短期內政府仍可能透過穩樓市、補貼傢俱家電等方式拉動相關消費。但從更長遠的視角出發,政府正在嘗試透過兩新政策,即新消費新型產業消費,引導消費從傳統的住房、耐用品向技術產品和服務類產品升級,以此推動消費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深度轉型。
同時,中央政府今年首次提出投資於人的發展理念,意味著政策重心將從過去以基建、房地產為核心的投資於物,逐步轉向以人為核心的支出安排,包括生育補貼、教育補貼、失業保障、養老金、醫療保險和住房保障等。
在此背景下,預計央行還將進一步降息,並可能推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特別是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調。同時,財政部和發改委可能會重啟和加快地方專項債的發行,以推進城市更新和棚改專案,為房地產市場注入中長期支援。
陽光
陽光城市論壇主編
中美貿易摩擦推動了國內大迴圈的戰略共識,而房地產在這一框架中,仍承擔著中國社會財富壓艙石的關鍵角色——房地產穩定,房價預期穩定,才能給居民消費提供安全感和持續性動力。因此,我認為中國樓市會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具體可能體現在以下方面:
1.繼續加大棚改力度。
2.擴大各地以舊換新政策的範圍和強度,驅動居民換房。
3.繼續降低首付比例,繼續優惠房貸利率。
4.擴大公積金範圍。
5.繼續有限度放開各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限購、限售等政策。
“以舊換新”促家居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3
對想要購房的人有什麼建議?
劉曉博
財經評論員
公眾號“劉曉博說財經”
針對當前市場環境,對於有剛性住房需求的家庭而言,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可以購買,但仍需結合自身職業穩定性、收入預期等因素謹慎評估承受能力。
對於投資性購房者,不建議採取高槓杆操作。考慮到當前存款利率普遍較低,低於租金回報率,而租金收益依然顯著低於房貸利率,因此,如有投資意向,建議全款購買。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長
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就當前市場而言,剛性購房需求和改善性購房需求的家庭可以適時入市,但應降低槓桿比例,優先考慮大城市核心區的優質房產,規避非核心區的老破小房源。
而對於投資性購房者,不建議在當前階段入場。持有多套房產的投資者應考慮降低持有比例,並進行資產結構最佳化,出售二三四線城市的老舊房產,置換為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資產。
張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
當前購房者更加關注好房子。不久前,總理在公開講話中強調推動好房子建設,明確政策導向正從有房住邁向住得好。因此,未來房地產政策可能將更多聚焦改善型住房、品質住房。
陽光
陽光城市論壇主編
對於剛需購房者,如果資金緊張,建議保持觀望,不要輕易入市;而如果資金充足,建議精選——優先考慮地段具備發展潛力、功能緊湊實用、面積適中、品質尚可的樓盤。
對於改善型購房者,在今年可以擇機置換,因為各個城市紛紛開始四代宅建設,房屋品質整體提升,新房質量普遍優於二手房,是改善型家庭換房的好時機。
對於投資型購房者,我建議繼續觀望,等待變盤資訊和市場反轉訊號,例如,當地城市的新城區二手房開始上漲。

本篇作者 |蔣紫涵|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 圖源 VCG
點選下圖▼立即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