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市場丨入境消費知多少

入境消費
近期支援入境消費的政策密集出臺。本文梳理我國入境消費的情況,思考入境消費對於當前經濟的作用,並提出政策建議。
由於2020年後入境旅遊資料波動較大,對於入境消費基本情況的分析主要集中在2019年。2019年我國國際旅遊收入為1312.5億美元(按匯率折算約9054.5億人民幣),為同期國內旅遊收入的16%左右,相當於GDP的0.9%。其中,商品銷售作為第二大支出項,約佔總支出的21%左右;餐飲佔比約為9%;兩者合計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7%左右。同時,入境旅遊的人均支出顯著高於國內旅遊。我國入境消費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資料,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中,旅行出口約相當於全部服務貨物出口的1%左右,低於OECD和世界均值6%,也低於日韓等出口型經濟體。
從入境消費的作用來看,第一,入境消費不容易受到關稅壁壘影響,有助於增強我國經濟的韌性。第二,持續推動入境旅遊發展,其對於消費的拉動有望高於我國人口負增長對於消費的拖累,或可以有效對沖未來人口規模回落對消費讀數的壓力。第三,入境消費除了直接產生旅遊服務需求外,還會間接帶動上下游的生產和就業。2019年日本入境旅遊帶來的直接和二次溢位效應合計拉動GDP約0.9個百分點。
研究顯示,客源國經濟增速、匯率、低成本航班數量均會對入境消費產生影響。一是建議向新興經濟體加大中國旅遊的宣介推廣力度,吸引增量客源;同時,增加對中高收入經濟體的免籤範圍,適當放寬對富裕群體的簽證,提升來華旅遊的吸引力。二是適度提升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透過提高離境退稅限額等方式,提升在華購物的價效比;金融機構也可以透過提升支付、換匯的便捷程度,更好地為入境遊客服務。三是對於來華旅遊消費熱情較高的經濟體,可以增加航線或補貼航班。
近期支援入境消費的政策密集出臺:2024年12月,國家移民局最佳化過境免籤政策;2025年3月,《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發展入境消費;2025年4月,多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最佳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本文梳理我國入境消費的情況,思考發展入境消費對於當前經濟的作用,並提出政策建議。
一、我國入境消費的現狀與前景
1.1 總量
考慮到2020年後資料受到擾動,本文主要分析2019年入境消費情況。2019年,我國國際旅遊收入為1312.5億美元(按匯率折算約9054.5億人民幣),為同期國內旅遊收入的16%左右,相當於GDP的0.9%;在總體旅遊收入中的佔比呈現下降趨勢,主要由於入境遊增速低於國內旅遊收入增速。2024年最新資料顯示,我國國際旅遊收入為942億美元(按匯率折算約6709億人民幣),相當於同年GDP的0.5%。
儘管入境旅遊收入規模不及國內旅遊,但人均消費額較高。2019年,入境遊接待人次為14530.8萬人次,人均旅遊支出約為6231.3元/人次,遠高於國內人均旅遊支出953.2元/人次。2024年,入境遊接待人次為13190萬人次,人均旅遊支出約為5086.1元/人次,好於國內人均旅遊支出1023.9元/人次。
1.2 結構
將2015-2019年均值作為基準水平,對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細項進行拆分。其中,交通(包括民航、鐵路、汽車、輪船和市內交通)是入境旅遊最大的支出專案,佔比約為37%。商品銷售作為第二大支出項,約佔總支出的21%左右。其次,住宿、餐飲、其他服務、娛樂、遊覽佔比分別為12%、9%、9%、5%和5%。
入境旅遊中的商品銷售和餐飲分項計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2015-2019年均值測算,入境旅遊中的商品銷售約佔社零口徑商品零售的0.5%,入境餐飲約佔社零餐飲收入的1.9%,合計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7%左右。
由於全國層面未公佈2020-2022年的入境遊接待人次,使用上海入境旅遊人次推算,假設上述年份入境旅遊人數約相當於2019年水平的14%、12%和7%,以2019年人均支出水平測算,則僅由於入境旅遊人數減少,對於2020-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拖累分別為0.6%、0.6%、0.6%、0.3%和0.1%。推動入境旅遊水平向2019年水平修復,有助於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中樞上移。
1.3 前景
我國入境消費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資料,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中,旅行出口約相當於全部服務與貨物出口的1%左右,低於OECD和世界均值6%,也低於日韓等出口型經濟體。
二、入境消費對國民經濟的作用
2.1 有效應對貿易壁壘
根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編制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監測制度》,旅行是指旅行者在其訪問的經濟體逗留期間從該經濟體購買的貨物及服務,包括旅遊、留學、就醫及健康相關旅行、境外務工等。由此,入境旅遊屬於服務貿易,外國遊客來華旅遊帶來的各種收入屬於服務出口。
日本於2012年開始實施安倍經濟學,大力發展入境旅遊,旅行佔比快速提升。日本財務省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入境旅遊消費收入(direct purchase in the domestic market by non-resident households)約為4.6萬億日元,僅次於汽車出口額,在日本出口中位列第二,作用顯著。
特朗普上臺以來,頻繁揮舞關稅大棒,傳統貨物貿易容易受到貿易壁壘的影響。發展服務貿易,尤其是旅行出口,可以有效應對逆全球化的趨勢,增強我國經濟的韌性。
2.2 對沖老齡化對內需的影響
我國於2022年步入人口負增長,2022-2024年我國人口總數平均每年減少144萬人;聯合國基準情境預測值顯示,2025-2030年期間,我國人口年均減少353萬人。使用2024年年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除以當年人口數,可得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約為34644.7元[1]
假設每年人口負增長約250萬人(前述下降速度中值),乘以2024年人均消費水平,則每年由於人口減少導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約為861億元,以2024年水平測算,約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2個百分點。
統計局口徑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透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的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其中,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
根據上文,以2015-2019年均值測算,入境旅遊中的商品銷售和餐飲合計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7%左右。從數量上來看,如果持續推動入境旅遊發展,其於消費的拉動有望高於我國人口負增長對於消費的拖累,或可以有效對沖未來人口規模回落對消費讀數的壓力。
2.3 對整體經濟的溢位效應
入境旅遊除了直接產生的旅遊服務需求外,還會沿著產業鏈條向上下游傳遞,間接帶動諸多產品服務的生產和社會就業。
日本經濟產業省根據投入產出表測算(METI, 2020),2019年訪日旅遊直接引致的國內生產(total value of induced domestic products)約為7.8萬億,是外國遊客在日消費額的1.75倍[2],表明入境旅遊對於整體經濟有著顯著的乘數效應;減去投入後的增加值(added value)約為4.0萬億日元,約佔2019年日本GDP的0.7%。在上述過程中,直接引致的國內生產會為從業人員帶來收入,而從業人員將收入再用於自身消費時,將產生二次溢位效應,規模約為1.0萬億日元,直接和二次溢位合計拉動GDP約0.9%個百分點。上述溢位效應,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飲、商業零售、食品加工、交通運輸等領域。
透過發展入境旅遊,將有效帶動國內生產和就業,產生廣泛的帶動效應。而且旅遊業季節性較為明顯,有助於提供更多靈活性就業崗位,緩解低收入群體就業和收入壓力。
三、入境消費的影響因素及政策啟示
日本觀光立國的政策最高可追溯至2003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設定到2010年入境遊客數量翻番的目標。2016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到2020年入境遊客數量達到4000萬的目標,主要措施包括放寬簽證、擴大免稅和退稅範圍、完善文旅基礎設施(提供多語言支援和免費Wi-Fi等)、推動數字化(支付和推廣)、提振MICE會議展覽旅遊(Meetings, Incentives, Exhibitions, Events)。
除了上述措施外,日本內閣府研究發現客源經濟體經濟增速、匯率、低成本(low-cost carrier)航班數量也會影響入境消費(CAO, 2018)。由於國際旅遊的主要受眾是相對富裕群體,客源經濟體人均GDP快速增長,催生的中高收入群體是國際旅遊的重要需求來源。建議向新興經濟體加大中國旅遊的宣介推廣力度,吸引增量客源;同時,適度增加對中高收入經濟體的免籤範圍,適當放寬對富裕群體的簽證,提升來華旅遊與消費的吸引力。
本幣匯率不僅影響入境旅遊人數,也會影響其旅遊期間的消費意願。當本幣貶值時,外國遊客在境內停留和購物的成本相對下降,有更大機率延長停留時間並增加消費支出。2011-2015年,日元相對人民幣貶值,我國訪日遊客人均支出亦快速增加;2016年日元表現相對強勢,人均花銷顯著回落,足見匯率因素對國際旅遊的影響程度。建議適度提升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並透過提高離境退稅限額等方式,提升在華購物的價效比;金融機構也可以透過提升支付、換匯的便捷程度,更好地為入境遊客服務。
航班數量,尤其是低成本航班數量對入境消費可以起到催化劑作用。研究顯示,低成本航班透過降低交通支出,對國際旅遊遊客的吸引力更強;同時政策當局為促進入境消費,往往會針對低成本航班出臺補貼政策(Bontemps et al., 2024)。對於來華旅遊消費熱情較高的經濟體,可以增加航線或補貼航班。
參考文獻
1. Japan Ministry of Finance, Annual Report on National Accounts FY2021.
2. 経済産業省 , 訪日外國人旅行消費の蒸発の影響試算;年間で9割減少すると、GDPに0.8%の押し下げ効果,2020. 
3.內閣府,訪日外國人旅行者數の変化要因,地域の経済白書,2018.
4.Bontemps et al., The Effect of LCCs Subsidie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Working Paper, 2024.
注:
[1]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包括社會集團消費,但社會集團消費也受到人口基數影響,僅作為估算值不影響結論。
[2]僅考慮日本國內生產的商品,約為4.4萬億日元。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