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大資料生物育種平臺,「邁澤裕豐」獲中信、巢生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36氪首發

已搭建DH生產平臺、生產10萬+自交系,為當前國內數量最多。
林晴晴
編輯袁斯來
封面來源IC photo
36氪獲悉,高科技作物育種企業“邁澤裕豐”已完成Pre-A輪融資,金額為數千萬元。本輪融資由中信農業產業基金、巢生資本投資,淺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此前,“邁澤裕豐”曾獲IDG資本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邁澤裕豐”2021年在北京成立。據“邁澤裕豐”創始人張長征介紹,公司以市場為導向,蒐集和篩選世界優質種質資源,並快速創制新DH種質變異,是目前國內擁有數量最多的優質原始和創新種質資源的高科技育種研發企業。“邁澤裕豐”專注於透過大資料驅動和分子設計育種等手段提高育種效率,打造基於大資料和先進生物育種技術的高效育種平臺。
近年受國家種業政策驅動,自2022年起,不少資本湧入種業市場,生物育種成為龍頭企業佈局的重要賽道。全球種業市場規模已達千億美金。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約佔糧食種植總面積的35%,年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0%。2014年,我國玉米麵積已超越美國玉米麵積,位居世界玉米主產國玉米麵積第一。2023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6.63億畝,較2014年增加了0.18億畝。玉米種子佔中國種子市場的25%,市場規模達400億元人民幣。
此外,玉米生產潛力大、經濟效益高,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具有食用、飼用和多種工業用,且玉米的雜交優勢最強,不會自留種,被認為是種質開發的最佳選擇、商業價值最高的品種。
過去,我國種業市場過於分散,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集中度較低,整體呈現 “小、弱、多、散”的格局。國內研發型育種企業高度缺失,中美玉米種植成本和產量水平差距巨大,行業存在諸多技術難點需要攻關。在玉米選種培育上,國內玉米仍存在高成本、低產、育種週期長、種質資源狹窄等問題。
針對以上痛點,“邁澤裕豐”率先培育出先進的籽粒機收種質資源,努力從源頭上幫助國家提高玉米國際競爭力,加快國產替代程序。基於現有的快速育種技術,“邁澤裕豐”建立了國際先進的快速選育產品的科學體系,首次創造出籽粒機收、 高產、高蛋白等100+玉米品種。
“邁澤裕豐”機收籽粒玉米品種
除了產品上的創新,作為一家創新育種公司,“邁澤裕豐”也更注重玉米育種的體系建設和資料的完整真實性。基於此前在世界種業巨頭德國科沃斯(KWS)的工作經歷,張長征表示,“國內很多單位都在做育種,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基礎資料,德國人對基礎資料比較關切,田裡的各種資料,包括種點、行距這類這些小細節都很關注,但國內大家都是用腳踢、用眼睛看,看完了以後就不要了,只是好的東西是有資料的,不好的東西壓根都沒有資料,這造成了很大的資料空白和浪費。”
也正因如此,“邁澤裕豐”創立之初,就在借鑑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院士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並採用了國際先進的5G育種方案。初期搭建了基因型和環境及其互做模型的規範試驗落實(Genotype and phenotype database and model),同時對錶型資料進行了相關的採集和管理。當前,“邁澤裕豐”已擁有1000+條豐富優異的現代種質資源作為底盤,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真實採集了8萬+小區的玉米真實產量/水分/抗性等資料的育種企業。
從核心技術路線來看,張長征介紹,利用已積累的資料不斷重組,“邁澤裕豐”透過自主研發和科企合作,豐富種子庫,透過模型的迭代和最佳化,重複評估GS資料,從而搭建更完整的育種體系,培養出更安全、衛生、環境友好的農作物種子。公司基於DH分離群體挖掘調控各個玉米重要表型性狀的遺傳位點和關鍵基因,搭建3G,用於篩選資源和編輯資源。在資料庫搭建完成以後,計劃利用分子設計育種,聚合高產、抗性等基因,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未來隨著更多基因認知,嘗試透過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實現5G育種。
從優勢上看,透過數字化模型的驅動,從組材到最後產品輸出,對比傳統育種迴圈週期所需的6-8年,“邁澤裕豐”的育種迴圈週期可縮短至3年;此外,邁澤裕豐科學培育的玉米種子早熟、穩產、耐密、抗倒,同時是環境友好型品種,可節約播種、耕作時的水肥和能源使用。
“邁澤裕豐”海南基地
透過大資料驅動和分子設計育種等手段提高育種效率,“邁澤裕豐”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已搭建DH生產平臺,已生產10萬+自交系,為當前國內數量最多。3年間,“邁澤裕豐”有100+玉米品種進入參試渠道,其中2個品種在今年獲得審定證書。
張長征告訴36氪,當前“邁澤裕豐”已和華中農大國家實驗室玉米首席嚴建兵團隊合作,共同推進應用大模型開發新品種工作;客戶方面,公司已繫結數十家大型種子公司、大經銷商 和大農戶。已在多個地區進行商業化探索,率先實現盈利,24年預計實現200萬IP授權收入。
團隊方面,創始人團隊由KWS核心高管組成。CEO張長征為前KWS中國育種總監,擁有17年種業經驗,6年產品經理經歷,5年育種經驗,成功在中國帶領研發中心團隊選育墾沃、科沃系列產品100多個,申請 300多個品種權。總經理張海泉也在今年正式加入,此前曾擔任KWS中國區經理,曾帶領KWS團隊把甜菜業務做成中國市場份額的50%;執行團隊具備10+年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和種子推廣經驗。
當前,“邁澤裕豐”正啟動A輪融資,新一輪投資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營銷及渠道擴充套件。

獨家、深度、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