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因為10月份的閱讀打卡即將開始,所以王叔收到了很多家長的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聽書和看書的。

比如有個孩子5歲半,平時就是聽故事和看繪本為主,媽媽問要不要進行純文字閱讀?
還有一個孩子二年級,愛聽書和聽音訊,媽媽問要不要繼續把書讀給孩子聽?
曾經我還遇到一位爸爸,說孩子四年級了,只喜歡聽書,不喜歡看書,這樣行不行?
所以王叔來來分享一下我對聽書的理解,供大家參考。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聽書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獲取知識的方式。
注意,王叔想強調的是,從獲取知識這個角度,聽書確實是高效的,有用的。
聽書和看書一樣,都能夠獲取知識。
第二,聽書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尤其是在小學前,孩子們就是聽大量的故事為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聽書不能取代看書
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二年級以後。
雖然兩種方式都能夠獲取知識,但有些東西是聽書做不到的。

第1個就是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讀書培養的是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這樣的能力會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最顯著的就是考試。
現在的考試題目越來越綜合,越來越貼近實際問題,換句話說題目越來越複雜。
如果孩子的閱讀理解上不去,連題都讀不懂,還怎麼談考試?
而且閱讀理解還包括了你對文章整體段落框架的理解,你對某些關鍵詞,某些關鍵字的理解。
這些東西是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水平的。
但聽書就做不到了。
這就要聊到第2點了,聽書是被動式的輸入。
也就是說你沒有辦法控制節奏,完全是跟著音訊的節奏走。
你根本沒有機會像看書一樣停下來,針對前後文去反覆揣摩。
這樣導致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對內容理解的不深,只是聽了個熱鬧。
因為聽的過程,缺少了揣摩的過程,或者說,缺少了你停在那裡思考的過程。
所以王叔還要再強調一個觀點,
閱讀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獲取知識,而是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
閱讀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這也是聽書很難做到的。
所以聽書並不能替代讀書,
相反,我們可以藉助聽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但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進行自主閱讀。
上幼兒園的孩子多聽故事,
小學二年級以後,就儘量要多培養讀書了。
推薦一套書。
把名家的文章變成繪本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套書《語文課本精選》做到了!

他們把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的《背影》等轉變成了繪本,
非常適合低齡的孩子進行文學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