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第一:不瘋魔,不成活!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路公開資料。
責編 |  柒  排版 | 二月
第 8818 篇深度好文:4996 字 | 14 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票房破58億!《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中國電影榜首!
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以超過50億元的票房,成為中國動畫電影歷史上的一個標杆和奇蹟。
五年後,《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上映,票房一路飆升,甚至有機構預測票房能達到95億。
很多人說,這兩年經濟不好,大家都不願意消費。其實並不是這樣,只是大家更願意為好作品付費。
就像哪吒的導演餃子所說“我們不圖快,只圖好,因為觀眾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動用最好的資源去進行創作,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資源用到極致,要對得起觀眾。”
“不賺快錢,不為趕時間降低質量”
“每一部作品都當做自己的最後一部作品去創作”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個不斷追求極致的導演餃子。
一、放棄穩定的醫學,
轉身追尋熱愛的動畫
餃子原名楊宇,1980 年出生於四川瀘州。和許多 80 後一樣,他自小就痴迷動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是他動畫夢想的啟蒙之光。
上初中時,《聖鬥士》和《七龍珠》又讓他深深著迷,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漫畫家是他心底熾熱的夢想。
然而,高考填報志願時,不到 20 歲的餃子經過深思熟慮,聽從了家人的建議選擇學醫。對他而言,這是個極為現實的決定,醫生這份職業至少能保障安穩的生活。那一年,餃子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四川收分最高的華西醫科大學錄取。
進入大學後,手握 “醫生” 這份就業保障,餃子卻並未如預期般感到安心,反而時常被一種憋悶感籠罩:“有東西在跳,有火在燒,彷佛一頭豬在地震來臨前想要拱圈”。這種感覺持續了三年,心中那團無名火越燒越旺,可他一直找不到發洩的出口。
2002 年,大三下學期,藥學院的同學黃雷轉行做軟體的舉動刺激了餃子,他心中壓抑已久的激情瞬間爆發,終於想明白了:原來自己對創作的熱愛從未熄滅。從小到大,餃子就酷愛繪畫,在同齡人中繪畫水平堪稱佼佼者,課本上滿是他的塗鴉,也常得到大家的稱讚。
但由於家境普通,他危機感很強,深知靠畫畫謀生並非易事,便強行壓抑了這份興趣,準備按部就班生活。可這興趣之火一直在他心底燃燒。
很多人在面臨選擇時,常被 “已經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所束縛,糾結於 “放棄是否可惜”。但餃子明白,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
終於,他也 “拱開豬圈”,放棄了堅持三年的醫學,選擇重拾動畫夢想,開始自學 MAYA(三維動畫軟體),踏入 CG(計算機動畫)行業。
2002 年,MAYA 相關的學習資源十分匱乏,無論是教材還是師資力量都嚴重不足。初級教材本就稀少,高階教材更是難得一見。
餃子只能依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學習 MAYA 六個月,大致瞭解幾大模組後,大四寒假,他製作了一個短片,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整合,也為了方便找工作。
儘管過程艱難,但畢業後,他還是在成都一家三維動畫廣告公司找到了工作。由於公司規模較小,他得以負責從創意設計到後期製作的全部流程,實現了從興趣到商業創作的轉變,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動畫技術和藝術素養。
二、辭職閉關三年八個月,
靠母親退休金度日
成功轉行並獲得工作,似乎是餃子夢想成真的開始。可僅僅一年多後,他又做出了人生中第二個關鍵抉擇:辭職閉關,創作個人作品。
這一選擇在旁人看來或許有些傻,但對餃子來說,這是源於他內心深處 “作品決定論” 的認知。在 CG 行業,每個人的技術實力都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作品就是個人的名片。
餃子清楚,自己沒有人脈關係,想要在這一行立足,唯有靠實力,而證明實力的關鍵就是作品。廣告公司的工作受多種因素限制,難以讓他創作出真正滿意的作品,於是,他毅然辭職。
這個決定在當時面臨諸多困難。父親在他剛工作時就已去世,母親退休後每月僅有 1000 元退休金,家裡積蓄不多,餃子本應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可他工作不久,也沒多少積蓄。
餃子版《哪吒》中,哪吒父母是吒兒最堅定的守護者,這其實是餃子自身家庭的投射。當初他棄醫轉行,面對旁人的冷嘲熱諷,是父母用愛給予支援,花大價錢為他購置高配置電腦。
父親去世後,他要辭職,母親依舊毫無保留地支援他,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靠退休金維持兩人的生活。
餃子回憶那段時光時說,他們在生活上能省則省,衣服基本不買新的;食物方面多虧母親精打細算,常去超市挑選特價商品,且以素食為主,既健康又實惠;住宿依靠父母積蓄購買的成都二手房;旅行對他們而言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在充滿偏見的世界裡,餃子就像哪吒,父母的愛就是他最堅實的後盾。

他心懷感激地表示: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沒有他們的開明豁達,我不可能輕易轉行,沒有父母的無私支援,我不可能不放下夢想,為五斗米折腰,沒有母親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製作中。

整整三年多,餃子幾乎足不出戶,活動範圍從未離家超過40公里。那段日子,他彷彿與世隔絕,生活軌跡簡單得如同身處空間站,每日在客廳、臥室、廁所之間往返,三點一線,單調卻又充滿專注。偶爾,他會出門散散步,權當鍛鍊身體,打破這略顯沉悶的生活節奏。
在那樣的環境下,辭職全身心投入創作本就需要極大的勇氣,90%的人都難以做到。而即便在那10%有勇氣邁出這一步的人中,絕大多數也無法像餃子這般,日復一日地保持著近乎“變態”的自律。為了專注創作,餃子家甚至沒有牽網線,需要上網時,他就前往朋友家。
這樣做,一方面能減少娛樂時間,避免被外界浮躁的社會氣息干擾,讓自己全身心沉浸在創作世界裡;另一方面,也能保證用於製作動畫的電腦不受網路波動影響,維持穩定執行,確保創作過程順利。
正是憑藉著這份對動畫的極致熱愛與瘋狂執著,餃子在孤獨中默默耕耘。終於,在2008年,一部名為《打,打個大西瓜》的16分鐘短片橫空出世。

這部短片幾乎零成本,是餃子憑藉一人之力,僅依靠一臺電腦,耗時三年零八個月精心打造而成。短片一經推出,便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動畫界,瞬間引發強烈反響,口碑爆棚。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它在國內外各大獎項中屢獲殊榮,斬獲30多個大獎,讓整個動畫行業為之震驚,也讓餃子這個名字開始被眾人知曉。
三、不瘋魔,不成活
《打,打個大西瓜》的成功,雖然讓餃子獲得了一些機會,但當時中國動畫市場的大環境依舊嚴峻。
大部分投資方在看到專案時,首要關心的是投資回報,總會問他:“你怎麼才能回收成本?” 
這一現實問題讓餃子在尋找投資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在之後整整五年的時間裡,他都沒能遇到合適且靠譜的投資方。
在這段看似“空檔”的時期,餃子並未消極等待,而是一邊透過接商單和外包專案維持生計,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專業電影製作知識,不斷沉澱和積攢自己的能量,為未來的創作做更充分的準備。
直到《大聖歸來》在電影市場強勢崛起,如同劃破夜空的璀璨流星,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多年的沉寂,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開啟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春天。
時間回溯到2008年,一位名叫易巧的大學生偶然看到了《打,打個大西瓜》這部短片,餃子的才華令他驚歎不已。
時光流轉,2014年,光線傳媒CEO王長田懷揣著打造中國皮克斯的夢想,成立了旗下動畫公司“彩條屋”。

而此時,6年前被餃子才華折服的易巧,已然成為彩條屋的CEO,負責在全國尋覓優秀的動畫人才,餃子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心中的首選。
2015年,易巧專程飛到成都與餃子會面。兩人見面交談後,彼此欣賞,一拍即合。易巧認定餃子是不可多得的天才,而餃子也欣喜終於遇到了真正懂他、願意支援他的人,不再像之前遇到的那些不靠譜的合作物件。
當易巧詢問餃子能否停下手中的外包工作,退還相關款項,一起花三五年時間全力打造一部大製作時,被創作慾望壓抑了整整6年的餃子幾乎沒有絲毫猶豫,果斷答應了下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兩人首次見面半年後,餃子將自己想要製作哪吒相關作品的劇本大綱,以一個在他看來略顯粗糙(自嘲為“巨醜” )的PPT形式發給易巧。
餃子一心想要打造一部屬於自己的經典作品,易巧同樣渴望證明自己,對投資人的資金負責,因此他對待這個專案格外嚴格。易巧再次飛到成都,與餃子深入探討劇本,從主題結構到人物性格,兩人逐一把關,仔細分析劇本存在的問題。
為了拿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劇本打磨過程,這一磨,就是整整兩年。

稿子打磨完成後,進入製作階段,又耗費了三年時間。在餃子眼中,電影製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唯有“死磕”到底。
他認為:“我們這個行業太缺乏優秀的作品了,而我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觀眾的認可。只有觀眾喜歡、願意接受我們的作品,中國動漫才有發展的希望。不能總是寄希望於觀眾的憐憫和施捨,否則這個行業是沒有前途的。
《大聖歸來》之後,雖然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動漫作品,但從整個電影市場的佔比來看,仍然太少。我們希望用高質量的作品,改變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讓他們不僅能靠這份工作養活自己,還能活得更有尊嚴。”
四、“我希望能一直做動畫,
哪怕到生命最後的那一刻”
哪吒2》的時候,餃子感慨,製作第一部時自己年輕氣盛,有些不管不顧,挖了不少,導致第二部編劇難度大增,花費了更久時間。
在《哪吒1》劇情的中,哪吒雖做出正確選擇,初步抗爭了命運,但餃子清楚,改變命運絕非易事,衝突不會輕易消解。按照劇情發展,哪吒遲早會與更廣闊的世界產生碰撞。
然而在一些具體呈現方式上,餃子著實頭疼不已。比如在設定三大龍王與東海龍王的關係時,他希望三大龍王既能協助東海龍王對付陳塘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自主權,甚至做出背叛東海龍王的決定。
這幾個龍王處於借勢關聯的狀態,如何安排劇情,讓三大龍王即便命門被東海龍王掌控,還能跳出其控制,成了一個難題。
起初,餃子毫無頭緒,感覺這是個無法解開的死結。他常常陷入沉思,甚至會躺在地板上盯著天花板發呆。但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他終於想到透過虛空裂爪的設定,割開空間將龍王們傳送至別處,用鎖鏈連線命門,再透過與他人交易解開鎖鏈。
靈感乍現的那一刻,所有難題迎刃而解,這種感覺讓他十分暢快。他發現,創作中的難題往往如此,只要持續思考,總會在某個瞬間找到突破點。在搭建人物關係和故事構架的過程中,他在混沌中摸索了近兩年,雖然痛苦,但他明白這些都是創作必經的過程。
在這 5 年的創作過程中,餃子自身也發生了變化,他感覺自己變得更加純粹。有了第一部的經驗,他在創作時更加沉穩,耐得住性子。
餃子本就是個單執行緒思維的人,習慣專注做好一件事,還有些完美主義強迫症,事情不做好就會一直掛在心上。以前他常因此感到內耗,但現在他學會了與這種痛苦和解。
他深知創作過程雖痛苦,但只要堅持,總會找到出路。他明白痛苦是人生常態,人類似乎註定要在長久的痛苦中換取片刻歡愉,而他選擇坦然接受這一切。
餃子坦言,自己從小到大都是個不太自信的人,即便做出了《哪吒》這樣的佳作,也依舊如此。但他認為自我懷疑是進步的動力,只有每次都突破極限、全力以赴,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他選擇動畫這條路,源於內心的熱愛,幸運的是,市場也給予了正向反饋,讓他的興趣與事業得以結合,這樣一來,即便創作會消耗精力,也不會那麼快消磨他的熱情。
餃子覺得,《哪吒》系列動畫電影的核心命題 —— 反抗命運,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很難簡單判定命運是否能被改變。有人認為命運難以改變,從而選擇退縮,而他堅信命運可以改變,所以堅定地在動畫道路上前行。
哪吒這個角色身上,有著他的性格與想法的影子,哪吒的極致、張揚和純粹,也是他所向往的。能與哪吒 “相遇”,餃子心懷感激。
這些年,他為動畫創作付出了許多,白頭髮也多了起來,但他並不在意。在他心中,能夠一直從事自己熱愛的動畫事業,就是最大的幸運。他從未想過退休,因為在他看來,一旦停止創作,生命便會迅速衰敗。他希望能在動畫領域不斷突破,一直創作下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參考資料:
1.《奇蹟!《哪吒》兩部要破100億!史上最窮導演40歲改命,封神背後:永遠去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粥左羅;
2.《導演餃子:超越《哪吒1》,有多難?》,人物;
3.《《哪吒》導演餃子,一個“瘋子”的18年死磕》,文娛價值官。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