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7博士,棄薪考公上岸了

考公上岸,曾經一度是網際網路圈的熱門話題。畢竟這幾年形式不是太好,隨時可能面臨失業。
但現實是,大廠裡的老鳥們,尤其是那些年收入50萬以上的,對於考公,他們心裡有數——“由奢入儉難”啊。
大廠員工考公,真的是因為那份穩定的安全感嗎?
最近阿里的一位博士棄薪考公,讓這個話題再次火了起來。
阿里雲的一位博士生,帶著他的高學歷,成功躍入了體制內的龍門。

如果是校招入職不久的話,他大概會是P7級別,這在大廠裡是個不小的頭銜。
或許吧,但更多的,可能是那些剛入職場的新人,他們對於未來的迷茫和探索。

我曾隨機調研過大廠裡的同事,真正有動力去嘗試考公的,往往是那些剛進公司的新人。

他們的工資和一線城市體制內的收入相差無幾,這讓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但對於那些已經在大廠站穩腳跟的中層領導來說,考公?那是要冒著薪資“腰斬”的風險,他們可不願意輕易嘗試。
曾經有位大廠的朋友對我說,30多歲的他,已經習慣了月入7、8萬的生活,突然讓他去考公,那不是開玩笑嗎?

直到去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企業裁員的殘酷,那時,他才開始認真考慮考編的可能性,但35歲的門檻,已經無情地將他拒之門外。
其實我也曾有過考公的念頭。
剛從大學畢業,透過校招進入字節跳動,那時的我,對於網際網路的“內卷”還只是聽說,直到親身經歷,我才深刻體會到了加班文化的無奈。
有位女同事曾向我抱怨,她幾乎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這種家庭與工作的矛盾,讓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那段時間,我特別想逃離大廠,逃離北京。
父母也勸我回家考公務員,但我清楚,體制內也有它的圍城,進去的人想出來,出來的人想進去。
我聯絡了大學時的閨蜜,她在體制內工作,她告訴我,體制內的工作也有它的枯燥和壓力。

她的話讓我意識到,無論是大廠還是體制內,都有它的利與弊。
最後,我決定,趁年輕,多賺點錢才是正事。
想等到32歲那年,我再決定是留在大廠,還是去考公。
畢竟,人生的道路,不應該只有一條。
👇👇👇👇👇👇👇👇

Financial小夥伴
由清北復交人金融校友發起 
泛金融微信群互助平臺
求職招聘 業務對接 最新熱點
關注公號,申請入群
於微信更改了規則,不再按照時間順序推送,讀完請點一下在看點贊,這樣每次新文章的推送,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裡。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