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NG在美找不到工作的帖子,結果評論區哀嚎一片,萬萬沒想到高學歷、有身份,想在北美找到一份好工作照樣難!


那邊學生難,這邊家長也不好過。來看一位家長的吐槽:
匿名家長
兒子名校畢業,畢業後半年卻遲遲找不到工作。上個月某大廠面試掛掉,因為兩道LeetCode題做不出來,也很少能拿到面試……要考慮轉行了,甚至自己都開始上手刷題了。
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困擾和擔憂:知道國內卷,好不容易花幾百萬培養孩子出國留學,就是希望孩子能學有所成,留在國外拿到身份生活輕鬆點。可沒想到現如今國外找工形式也這麼難,看著孩子每天上火焦慮,當家長的想幫忙又不知道勁往哪裡使,只能跟著娃一起鬧心……

找出問題
但說真的著急上火沒有用,百因必有果,咱們家長要及時調整心態,搞清楚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原因究竟出在哪?然後再去引導孩子放平心態正確看待求職這件事,和孩子一起針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法!
首先家長要明白一個事,找不到好工作不是孩子不優秀、不努力,擺爛不想找,實在是有心無力,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大廠的招人標準:
如今科技大廠們例如谷歌、微軟等都開始減少對學位的關注度,轉而更關注候選人的技術能力和專案經驗。超過60%的企業在招聘時要求有2年左右的相關經驗,且面試要求也越來越高。
OA輪最低標準:
1. 20min內,medium level題目解出optimal solution
2. run test case次數≤3次
而且正值經濟寒冬,近兩年一線科技大廠們紛紛開始降本增效。一邊縮減崗位,鎖HC(崗位數量)凍結招聘;一邊進行大裁員,光2024年一年就有545家公司裁員近15萬人。

除了崗位即將縮減,大廠崗位急招急關,只猶豫了幾天就查無此崗的事件比比皆是。就算趕在崗位關閉前把簡歷投出去也不一定能過HR那一關,畢竟到了春招階段,求職大軍只會有增無減,看看往年大廠上岸率👇
● Google每年會收到300萬份簡歷,上岸率只有0.2%,比哈佛的錄取率還低;
● Goldman每年有近24萬人申請暑期實習,上岸率僅有1 .5%;
● Amazon提前批放出零星實習崗位,短短一週內就收到了近3萬份簡歷……
招聘門檻的提高,不斷上演的裁員潮,崗位的減少、再加上愈加激烈的競爭,使得很多優秀留學生空有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拿不到大廠OFFER,最後迫於身份壓力只能轉戰中小廠……

解決問題
問題是找到了,怎麼去解決呢?孩子怎麼樣才能拿到大廠OFFER,距離大廠差在哪一步呢?作為家長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呢?
事實上,很多家長需要改變一個思路:找工作不是簡歷背景優秀或者面試表現好就能夠順利上岸。隨著招聘形式的變化,單純的“硬實力”已經不足以讓孩子從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真正拉開差距的就是求職認知。
什麼是求職認知?
求職認知是指孩子在求職過程中對自身、行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理解和意識。具體來說,求職認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求職市場的瞭解:包括行業資訊、求職趨勢
●對職業目標、未來規劃的認知
●對自我的認知
►►►
對求職市場的瞭解
說白了,孩子找工作就是一個拼資訊拼資源的過程!
以查詢崗位為例,很多大廠通常會先在官網釋出招聘資訊,一段時間後才會更新到招聘網站上。但孩子們平時更喜歡在LinkedIn、Glassdoor上,經常會遇到崗位數量少、更新滯後等情況,每次準備投遞時,官網可能已經收滿簡歷、關閉職位了。

還有的同學把網上道聽途說的訊息奉為真經:現場考SD(系統設計,難度較大),但看網上說只考OOD,所以根本沒準備,直接被掛。

因此資訊來源的及時性、準確性是上岸大廠非常重要的一步。從開始看放崗資訊,到拿面試後查詢相關崗位的面經資料,再到拿OFFER後的談薪技巧,每一步都需要及時且準確的求職資訊來支援。
但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讓孩子一個人來收集訊息,辨別真偽都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學業和求職雙重壓力之下稍不留神就可能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因此家長需要幫孩子避免由於訊息滯後帶來的求職影響。而直通矽谷恰好能幫孩子補足行業資訊差,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求職資訊!我們的服務包括但不限於👇
名企無限次內推
名企、高級別工程師內推list
幫助學員盡享一手內推資源!
省去大廠network時間
拿到更多面試機會!

每日職位資訊訂閱推送

即時抓取各大官網放崗資訊
每天為同學傳送新鮮崗位
讓同學站在投遞佇列最前排!
各種求職資料的整理
面經資料、大廠最新趨勢,
面試官出題風格
你需要的求職資料
我們第一時間幫你找齊!

掃碼回覆【資訊】加入直通矽谷1V1求職計劃,孩子需要的求職資訊,我們都能提供!

除了行業資訊,家長還要帶孩子及時掌握求職趨勢,隨時調整求職策略!那近幾年的趨勢是什麼?當然是實習!
實習究竟有多重要呢?
一部分專業申研通常都會要求相關工作經驗;大廠招聘也要求候選人必須有2-3段實習經驗,且實習要以大廠優先!可以說孩子未來不管時繼續深造還是工作,實習都是“必做專案”。
現在很多大一大二的同學或家長也都開始意識到找實習的重要性,早早開始找實習,那為什麼還是與大廠無緣呢?因為實習要求也不低!
● 申請大廠實習要求有相關經驗。

● 難度倒掛,專屬社招崗位的System Design竟然出現在Intern(實習)面試中。

直通矽谷學員群反饋
實習要求高、難度大,大多數家長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陷在找不到實習—全職的迴圈中無法自拔,一邊苦哈哈的刷題、看面經,一邊自信心漸漸被打擊甚至磨滅,無能為力。而有些家長則早就為孩子鋪好道路,在孩子面試前就找到專業面試官的指點甚至押到面試了原題!
學員案例
家長聽孩子說實習很重要,孩子大一大二就過來替孩子諮詢實習專案,最後在我們的幫助下孩子成功拿到亞麻的實習OFFER。

讓孩子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在眼前!直通矽谷1V1求職計劃,根據孩子個人情況,制定專屬學習計劃。考什麼就學什麼,缺什麼就補什麼!
加入直通矽谷1V1求職計劃!
GOVALLEY
✅贈送可背調實習專案,快速提升背景
✅熟悉各大廠考題風格,提前進行考點預測
掃碼回覆【大廠】,免費獲得面試1V1官諮詢機會,讓專業面試官幫孩子定製專屬上岸計劃!

我們的每位導師,背景均滿足:
● 與同學未來求職目標、細分方向完全一致
●來自於Google、Meta、Amazon、Microsoft、Apple、 Linkedin等一線大廠
●必須是當前在職面試官,不能減少行業內對於面試的理解和sense
●大廠工作經驗大於等於4年,對於技術職位要求level比較高的,會根據目前同學的工作經驗進行match
全部圍繞同學進行!
課程開始前,我們會對孩子的求職方向、知識點掌握程度、留美timeline等資訊進行全方位精準評估和定位,導師結合評估結果做課程設計和時間規劃。

爭分奪秒,從簡歷開始!
沒有高含金量的實習經驗,不瞭解大廠常用技術棧,簡歷背景不出彩……導師帶孩子從0-1做出可背調,運用大廠主流技術棧的工業級專案,還會按照STAR原則突出重點專案/成果、捋順結構、修改措辭,快速提升簡歷背景,無限次雙修雙審讓簡歷短時間內快速達到大廠投遞標準!

實戰演練,一擊必中!
拿到面試機會後,老師會透過智慧面經分析系統,提取對應公司高頻面試題,在課程中針對講解,逐一擊破疑難點。
同時1V1導師還會根據崗位JD、目標廠考察側重點、面試官背景、出題風格做針對性面試準備,為孩子進行全真模擬面試演練,幫助同學提前熟悉面試流程、調整面試狀態、把脈大廠考核重點,甚至可能押到原題,大大增加衝刺階段的成功率!

4師1生專群輔導,環繞式陪伴求職!
● 顧問老師:超多求職經驗,文書修改、general求職問題的解答都能輕鬆應對
● 班主任老師:負責通知提醒、督促學習、發放作業、資料整理等;
● 資源協調老師:負責資源配置,如果你想約Mock,或者需要內推機會,TA會來幫你匹配最合適的導師;
● 督導老師:負責監督其他老師,任何被錯過的問題都難逃TA的火眼金睛!

導師追蹤服務、答疑&實戰服務、響應式情報收集……365天,陪跑求職全程!
►►►
對職業目標與規劃的認知!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孩子有過這樣的苦惱:
● 不知道現在的市場行情怎麼樣?
● 不知道哪個專業領域好找工作?
● 自己的專業適合什麼崗位,需要什麼樣的技能?
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沒有提前進行合理的專業/職業規劃,導致就業時對崗位方向、專業技能一片模糊。有些同學或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早早的過來諮詢我們。
學員案例1:同學高中剛畢業就過來諮詢直通矽谷,讓我們幫助清晰未來求職方向,為大一找實習做準備。

學員案例2:同學大一,不瞭解CS專業的求職行情,coding基礎不牢固,但職業規劃意識較強,過來問我們如何找大廠實習,學管師給了很多建議並幫忙推薦合適的實習專案。

孩子低年級想找實習沒有方向?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實習專案?
不知道自己的專業未來需要什麼技能?
直通矽谷1V1求職計劃!
GOVALLEY
✅前期專業/職業規劃
✅簡歷背景提升
✅後期面試技能有效輔導
掃碼回覆【大廠】,免費獲得1V1諮詢機會,讓專業面試官幫孩子做職業規劃!

►►►
對自我的求職認知!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很多同學以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課程/做的專案,也適用於真正的面試或工作中,但其實學校所學內容和真正工作所需技能是存在斷層的。
學校專案和工業級專案,區別在哪裡:
很多同學在學校中會完成一個
用Python調取相關API完成一些網路圖片的監測或者識別
的專案,那麼問題來了:
1. 以應用場景對寵物進行識別為例,換到自然狀態下獲取的照片,受到自然光線的影響,演算法魯棒性是否依然存在?
2. 是否可以做到即時識別,可以達到多少fps?
3. 相關係統如何運作?
4. 系統架構如何搭建,模組部署如何完成?
5. 為了效能考慮,是否需要使用C++?
6. 重要演算法可否進行並行最佳化?
7. 演算法核心是否可以改進來增加識別準確率?
8. 所部署的目標平臺是什麼?
9. 結果的檢測標準(KPI/Quality Matrix)是什麼?
當僅僅用Python來調取相關方程,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完成識別或檢測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這樣的專案顯然不能勝過其他求職者。
如何向實際的工業需求看齊?
如何將學校專案轉變為工業級專案??
如何短時間內做出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工業級專案???
求職認知很重要,但選擇更重要。
選擇直通矽谷,讓孩子求職變得更簡單!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樣的困境,
歡迎隨時來諮詢!

* 本文原創於直通矽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一般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正確註明以下資訊:
作者:直通矽谷 公眾號:直通矽谷訂閱號
直通矽谷,讓科技求職更簡單。
封面: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414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