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小JJ怎麼變硬了?”這個“羞恥”的性問題,這樣回答太妙了!

作者|龍媽
來源|龍媽日記(ID:xiaobanlongzaojiao)
01
前幾天逛超市,結賬排隊時前面有一對父子,發生了尷尬的一幕。
小男孩見爸爸低頭玩手機,可能覺得實在無聊,便開始研究起收銀臺前面擺放的商品。
沒過多久,指著貨架上一排花花綠綠的避孕套問道:
“爸爸,避孕套是什麼啊?跟口香糖擺在一起是吃的嗎?好吃嗎?”
小男孩這問題一齣,爸爸立馬變得緊張起來,支支吾吾,想著趕緊糊弄過去,一會說“是跟口香糖差不多的東西”,一會又說“你長大後就知道了”。
旁邊一位中年男子見狀,故意逗小男孩:
“你爸爸騙你的,這可不是口香糖哦。”
小男孩一下來了興致,拽著爸爸的衣角追問個不停,一直到結完賬離開,爸爸也沒給出正面的回答。
類似的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當孩子一臉天真地問你關於“性教育”的話題時,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解釋時,往往都想著先糊弄過去,等孩子大一點且自己準備好了怎麼回答的時候再來跟他講。
但往往等著等著就把這回事給忘了,或覺得過於尷尬不知如何開口就會一直拖延下去,直到孩子再次問到相關問題又重複這個流程。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一條新聞,一名媽媽在讀初三的兒子書包裡發現一個已拆封的避孕套,她非常冷靜地詢問事情的前因後果。
在得知是同學充當氣球吹不小心扔進兒子書包後,堅定地相信了孩子,也沒有任何生氣和尷尬的情緒,只是拿出生理書給孩子科普避孕套的作用。
這簡直堪稱教科書式的做法了。
像上面這對父子,孩子都能認出“避孕套”這三個字了,說明孩子早已經到了該接受“性教育”的年齡了。
而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直接告訴孩子就行:
避孕套是一個像小雨傘一樣的東西,當爸爸媽媽不想再生小孩時,它能很好地保護媽媽避免懷上小寶寶,還能預防疾病的傳染。
家長含糊其辭的回答非但無法給孩子傳遞正確的生理知識,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好奇,當他無法得到正面回答時,便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答案。
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很早就接觸網路,一旦他們進入魚龍混雜的網路世界,被不正確的言論引導,把就很可能誤入偏路或受到傷害。
前段時間的“大同小學生遭遇極端霸凌”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性教育,宜早不宜遲,千萬不要把無知當純潔。
先下手為強總比發生意外追悔莫及要好。
02
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
現在90後的家長,對孩子性教育這塊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很多家長都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卻並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如果按年齡階段逐步開展,其實就一目瞭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