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幾個利空把今天的A股港股都帶崩了:
一個是小米的增發。小米打算增發7.5億股,總共籌集425億港幣資金。訊息昨天盤後出來的,按照那會價格看折價6%左右。
所以今天小米也跌了差不多這個幅度。
雷總說他們賬上還有1000多億,但突然在股價最高的時候宣佈融資400多億,能理解但不太能接受。
我看了下評論分兩種,一種是覺得小米漲那麼多了,回報下雷總應該的,一種是都在罵,說高位割韭菜。
從經驗來看增發的短期股價一定下跌,但若錢真的能用到新業務開發且有發展股價還能繼續新高。
不過目前有個問題是港股存在風險了,我盤中也給我們會員做了一些分析,說港股面臨的風險。
這也是小米想要突破新高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二是資料板塊的利空,阿里的蔡崇信說現在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建設存在泡沫,高盛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
直接把A股的算力、資料板塊都拉崩了。
其實這種都不算啥,因為上面這些都是前期漲很多的,就是高位遇到利空的回撥。
接下來真正的麻煩在於4月2號特朗普的關稅,這幾天他還在折騰,而且兜了一圈後感覺像是要朝著我們來了。
若後面真的是如此,A股港股才是真的有巨大的壓力。
如何應對呢?我能想到的就是我們可能會刺激消費,類似這幾天的消費貸本質也是刺激消費。
這個板塊我們在內部給會員已經是從兩月前就開始提及,沒在的可以留意下。
A股中消費比較大的板塊是白酒等食品飲料 ETF(515170),對應到場外聯接C(013126);
港股那邊消費其實近期也是走得很兇,很多人說自己沒有港股通,其實就是看看對應的etf,包括恆科、創新醫藥、港股消費 ETF(513230),場外聯接C(017833)等。
為什麼是消費呢?核心在於若真的關稅提到了那我們的出口一定被影響,考慮到拉動經濟三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剩下兩個最容易拉肯定是消費。
比如國補已經證明只要夠優惠,中國人的消費能力還是可以繼續挖掘的。
目前距離關稅落地只有不到一週了,而就在昨天特朗普還在說到時候會有調整,包括可能會細化。
唯一確定的是他一定會加,而且一定會對我們加,至於如何加,加多少,確實一切都是未知,特朗普的陰晴不定成了後面一週最大的雷!
…..
市場方面:
1、比亞迪業績不錯,Q4營收2748.5億,淨利潤150.2億,環比+29.4%創單季新高。
但他們宣佈會將公司賬上的600多億拿去理財。不太理解。
拿來回購公司股票或者分紅不好嗎?跑去理財說明他們管理層覺得買理財比買自己公司股票更有前景?
確實不理解。
發現造車真的不是個好生意,小米高位融資幾百億為了造車,比亞迪利潤新高終於有錢了也是不敢分紅回購,就是拿著理財。
目前看還是騰訊好,不斷賺錢不斷回購,也不會坑小股東。
2、特斯拉暴漲10%,兩天暴漲17%。一個上萬億美元的公司動不動就是暴漲暴跌,全球也只有特斯拉能做到了。
美股這幾天悄悄反彈了不少,之前劇本是美股跌A股港股漲,現在反過來了。
看了下盤前,美股小漲,不知道這波情緒會不會延續下去。
其他的暫時沒有了,今天是我本月第一次大跌,上週五我因為提前減倉很多所以沒感覺,沒想到加倉後輪到今天被暴擊!
本月收益率剩下3%了,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