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麼玩笑?印度要研發0.3奈米的晶片!

印度恆河水喝多了,居然要研發0.3奈米的晶片?這訊息聽著比寶萊塢電影還魔幻。要知道,現在全球最牛的臺積電還在為2奈米工藝發愁,印度上來就喊“我要搞0.3奈米”,簡直像剛學會騎腳踏車的人說要造火箭。不過這事兒還真有出處——此前印度科學理工學院30個專家給政府遞了份報告,說要用石墨烯之類的二維材料搞埃米級晶片,還打算五年砸6億美元。聽著挺唬人,但仔細一琢磨,這計劃就跟印度街頭小吃攤的衛生評級似的,看著熱鬧,實際懸得很。(小編:研發晶片5年就給6億美元?阿三你出去打聽打聽,誰晶片研發不得砸個百八千億的。)

先說晶片這行當的門檻。現在的晶片工藝就像在頭髮絲上雕花,3奈米工藝相當於在矽片上排20個原子,印度要搞的0.3奈米得讓3個原子排排坐。但矽原子自己就有0.2奈米寬,這相當於讓三個胖子擠單人沙發,屁股都挨不著邊。科學家早就發現,晶片做到1奈米以下,量子隧穿效應就會讓電子亂竄,漏電發熱能把晶片烤糊了。臺積電為了搞定3奈米,把電晶體從“平房”改建成“立體車庫”(GAAFET結構),這才勉強穩住陣腳,但1奈米以下他們自己都沒譜。

再看印度現在的家底。他們的第一座晶片廠還沒蓋好,說是2025年要量產28奈米晶片。這28奈米啥水平?咱十年前的小米手機就用這個了。更扎心的是,現在全球28奈米產能過剩,中芯國際的產線都閒得能拍蒼蠅了。去年富士康被印度忽悠來建廠,政府承諾補貼100億美元,結果拖了一年多一分錢沒給,最後氣得富士康直接跑路。這事兒就像相親時吹自己住別墅,結果見面發現是城中村合租房。
印度也不是沒努力過。他們學中國搞了100億美元補貼計劃,但錢分到幾十個專案裡,買臺二手光刻機都不夠。臺積電去年研發就燒了54億美元,相當於每天扔1500萬進焚化爐。印度這點錢,連個響都聽不見。再說人才,晶片製造需要懂材料、裝置、工藝的專家,印度這類人才估計還沒北京中關村多。班加羅爾的設計工程師倒是全球有名,但搞晶片設計和蓋晶圓廠就像寫菜譜和當大廚,根本兩碼事。

基礎設施更是硬傷。晶片廠要超純水(比礦泉水乾淨百萬倍)、24小時不斷電、無塵車間,可印度三天兩頭停電,自來水都帶咖哩味。去年塔塔集團說要建廠,結果選址地連排水系統都沒搞定,最後只能改計劃做電源管理晶片。這就好比說要開五星級酒店,結果連抽水馬桶都沒裝好。
不過印度也有聰明人。最近他們和納微半導體合作,用氮化鎵技術搞太陽能水泵,3匹馬力能澆3英畝地,農民再不用燒柴油發電機了。這專案實實在在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還減排了幾十億噸碳。要我說,印度就該多搞這種接地氣的技術,而不是整天盯著0.3奈米吹牛。畢竟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還沒學會走就想飛,最後多半摔個狗啃泥。
說到底,晶片行業最講究腳踏實地。韓國三星當年給美國當了十年打工仔,日本舉國之力才搞出64K記憶體。印度要是真能把28奈米晶片廠建起來,把良品率搞上去,把電力和水源問題解決了,那才是真本事。等哪天他們能穩定生產14奈米了,再來談追趕國際巨頭也不遲。現在張口就要搞0.3奈米,就像考試作弊還沒學會,先吹自己能考滿分——牛皮吹破了,最後還得自己兜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