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需強迫自己每天完成一萬步運動目標!最新國際研究證實,每日步行7000步即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失智症及抑鬱症風險,而廣為流傳的"萬步目標"實為60年前日本營銷活動的產物。
發表於《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的跨國研究,分析了全球16個國家、超過16萬名成年人的健康與活動資料,追蹤期中位數達7年。
結果顯示:每日7000步相較於2000步,可使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5%;癌症風險下降6%;失智症風險減少38%;抑鬱症風險降低22%;每日4000步的健康效益已優於2000步,但7000步後邊際效益遞減,不過持續增加步數仍對心臟健康有額外幫助。
研究主要撰寫者、悉尼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梅洛迪·丁(Melody Ding)指出,"每日萬步"的健康建議缺乏科學依據。這一概念源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日本一家公司為推廣其名為"萬步計"的計步器而發起的營銷活動。
"當時的企業透過將產品與健康目標繫結,成功塑造了'萬步'的流行觀念,"丁教授表示,"但現代大規模資料證明,更低步數即可實現顯著健康改善。"
研究強調,運動目標應注重"可達成性"而非數字。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而每日7000步(約合30分鐘步行)即可滿足這一需求。
丁教授補充:"對於久坐人群,先從每日4000步開始,逐步增加至7000步,比強行追求萬步更易長期堅持。關鍵在於養成規律活動的習慣。"
若全球成年人普遍達到每日7000步,研究模型預測:
• 每年可減少數百萬例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病例
• 為醫療系統節省數十億美元支出
世界衛生組織運動醫學顧問、未參與該研究的馬克·泰勒博士(Dr. Mark Taylor)評價:"這項研究顛覆了'越多越好'的運動迷思,為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提供了更務實的依據。"
研究者建議將步行融入日常生活,通勤時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午休時間快走15分鐘;樓層低於5層時選擇樓梯。
"運動不必刻意,"丁教授說,"關鍵是減少久坐,讓身體保持適度活躍狀態。"
隨著智慧手錶與健康APP的普及,個人可更精準監測步數與健康指標。但專家提醒:比起數字,持續性與適度強度才是關鍵。



可直接點選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