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書籍
《好睡》、《呼吸,為了療愈》、《靜坐》楊定一 著
責編 | 柒排版 | 沐言
第 9078篇深度好文:5799字 | 11 分鐘閱讀
為何我們總是疲憊不堪?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你是否也常常在深夜對著電腦螢幕感嘆“累成狗”,拖著疲憊的身軀加班到凌晨?
比如,35歲的李先生,一位在網際網路公司拼搏的程式設計師,為了趕專案進度,連續一個月每天只睡幾個小時,白天靠咖啡強撐。
結果專案結束後,他不僅體重飆升了10斤,還落下了失眠的毛病,每晚躺在床上,腦海裡全是程式碼,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又或者像28歲的王女士,身為職場媽媽,白天要應對繁重的工作,晚上還要照顧孩子,長期的壓力讓她患上了焦慮症,總是莫名地心慌、煩躁,身體也頻繁出現各種小毛病。
失眠、焦慮、肥胖、慢性疾病……這些健康“殺手”正悄然潛伏在我們身邊。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超60%的成年人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中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75%!我們是否該反思,究竟為何會陷入這樣的健康困境?
當我們在不停吐槽時,或許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正在用“忙碌”逃避對健康的責任?是否在用“外求”掩蓋內心的焦慮?
“世界預防醫學領域天才中的天才”楊定一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如同一面鏡子,照見現代人健康危機的根源,也提供了一條迴歸之路——不是與時代對抗,而是學會在加速中保持內心的從容,在忙碌中守護生命的節奏。
畢竟,健康從來不是奢侈品,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睡眠、呼吸、靜坐、飲食,這些看似平常的生理活動,實則對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就像給生命系統做了一次全面的‘大保養’,讓身體和大腦在深度休息中得到充分的滋養,從而提升免疫力,讓記憶力與專注力如同裝上了強力引擎,飛速運轉;

2.正確的呼吸方式
正確的呼吸方式,如深呼吸,能夠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壓力,提升免疫力,還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讓我們在面對生活壓力時更加從容;
靜坐是一種探索自我、認識生命本質的途徑,透過靜坐,我們能夠學會放下執念,接納現實,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同時還能提升專注力,改善情緒狀態。
3.合理的飲食
合理的飲食能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和抗氧化物質,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增強身體的自愈能力。
楊定一博士在首部作品《真原醫》中,將傳統醫學的智慧與現代科學的嚴謹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整體療法”的概念。
他提出人體是一個複雜而精妙的系統,各個部分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因此,在治療疾病和促進健康時,不能僅僅關注區域性的症狀,而要從整體出發,綜合考慮睡眠、呼吸、靜坐、飲食等多方面因素。
夜深人靜,你卻輾轉反側,數羊數到天亮。失眠,這個現代人的隱形殺手,正讓無數人陷入無盡的疲憊與焦慮。
在《好睡》一書中,楊定一博士深刻剖析了現代人睡眠問題的根源。他指出,睡眠不僅僅是身體的休息,更是生命系統的全面修復與重啟。

然而,快節奏的生活、電子產品的泛濫、不規律的作息,讓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失眠的困境。
現代生活中,電子產品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擾我們的生物鐘,使我們難以入睡。
不規律的作息,比如熬夜加班、週末補覺等,會打亂身體的睡眠節律,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長期失眠不僅會讓我們在白天感到疲憊不堪、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
楊博士透過科學的研究和生動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何透過調整睡眠環境、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進行睡前放鬆訓練等方法,重拾高質量的睡眠,讓生命在深度睡眠中得到真正的滋養。
以下是《好睡》書中介紹的睡眠小方法,幫助你改善睡眠質量:
方法1:睡前放鬆訓練
泡熱水澡:睡前泡個熱水澡,讓溫暖的水流舒緩身體的疲憊,有助於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狀態。
聽輕柔音樂:選擇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自己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進行簡單的拉伸運動:睡前進行一些簡單的拉伸運動,如瑜伽中的貓牛式、嬰兒式等,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緩解身體緊張。
深呼吸練習:採用“4-7-8”呼吸法,即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重複幾次,有助於降低心率,放鬆身心。
方法2:舌抵上顎與鼻子呼吸
舌抵上顎:睡前將舌頭輕輕抵住上顎,有助於放鬆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睡眠。這個動作還能幫助減少打鼾,提高睡眠質量。
鼻子呼吸:儘量用鼻子呼吸,避免用嘴巴呼吸。鼻子呼吸有助於過濾空氣中的雜質,調節空氣溫度和溼度,同時促進體內一氧化氮的生成,有助於放鬆血管,降低血壓。
方法3:建立積極的睡眠態度
接受失眠,不強行入睡:如果躺在床上無法入睡,不要焦慮或強迫自己入睡。可以起床做一些輕鬆的活動,如閱讀、冥想,直到感到睏倦再回到床上。
保持感恩心態:睡前進行感恩練習,回想一天中值得感激的事情,有助於放鬆心情,提升睡眠質量。
有一位長期受失眠困擾的中年女性,白天,她在職場上奮力拼搏,應對各種繁瑣的工作任務;晚上回到家,還要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
長期的勞累讓她陷入了嚴重的失眠困境,每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白天,她精神萎靡,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也變得暴躁易怒。在瞭解到楊博士關於睡眠是生命系統全面修復與重啟的理念後,她決定嘗試調整。
她精心優化了睡眠環境,把臥室佈置得溫馨又舒適,調暗燈光,營造出靜謐的氛圍,讓臥室成為放鬆身心的港灣;
同時,建立了規律的作息習慣,每天儘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讓身體的生物鐘逐漸適應穩定的節奏;
睡前,她會泡個熱水澡,讓溫暖的水流舒緩身體的疲憊,聽一些輕柔的音樂,彷彿置身於寧靜的森林,還會進行簡單的拉伸運動,放鬆緊繃的肌肉。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她欣喜地發現自己重獲了久違的深度睡眠。
現在,她每天都能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一天,也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家人,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呼吸:
連線宇宙能量的橋樑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喘不過氣,淺而快的呼吸如同焦慮的鼓點,敲打著我們脆弱的神經。
在《呼吸,為了療愈》一書中,楊定一博士帶我們走進呼吸的奧秘,重新認識呼吸的重要性,並教會我們如何透過深呼吸來平復情緒,緩解壓力。
呼吸不僅僅是氣體交換的過程,更是我們與宇宙能量互動的橋樑。正確的呼吸方式能夠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壓力,提升免疫力,甚至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現代人由於壓力大、情緒緊張,往往習慣於淺而快的呼吸方式,這不僅限制了氧氣的攝入,還加劇了身體的緊張狀態。
當我們感到緊張或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急促而淺表,這種呼吸模式會進一步刺激交感神經,使我們處於更加興奮和緊張的狀態,形成惡性迴圈。
以下4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改善呼吸模式:
方法1:舌抵上顎呼吸
輕輕閉上嘴巴,將舌頭抵住上顎(口腔上方靠近牙齒的位置),然後進行正常的鼻呼吸。吸氣時,感受空氣透過鼻腔進入肺部;呼氣時,感受空氣從肺部緩緩流出。
舌抵上顎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幫助身體放鬆,減少焦慮和壓力。同時,這種呼吸方式還有助於減少打鼾,提高睡眠質量。
方法2:鼻孔交替呼吸
坐直或躺平,用右手拇指壓住右鼻孔,透過左鼻孔吸氣;然後用無名指壓住左鼻孔,透過右鼻孔呼氣。
接著,透過右鼻孔吸氣,再用拇指壓住右鼻孔,透過左鼻孔呼氣。如此反覆進行,每次練習幾分鐘。
鼻孔交替呼吸能夠平衡左右腦的功能,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同時有助於緩解焦慮和壓力。
方法3:緩慢深長的呼吸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進行緩慢而深長的呼吸。吸氣時,儘量讓空氣充滿整個肺部,感受腹部的膨脹;
呼氣時,儘量將肺部的空氣完全排出,感受腹部的收縮。保持呼吸的節奏穩定而緩慢,每次呼吸盡量持續相同的時長。
緩慢深長的呼吸能夠降低心率和血壓,減輕身體的緊張狀態,幫助人們進入放鬆和平靜的狀態。
方法4:腹式呼吸
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或躺下,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讓腹部膨脹,感覺空氣充滿整個腹部;
呼氣時,讓腹部收縮,彷彿將空氣從腹部擠出。保持呼吸深長而緩慢,每次吸氣呼氣盡量持續相同的時長。
腹式呼吸能夠增加氧氣的攝入量,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身體放鬆,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
有一個因工作壓力巨大而長期焦慮的銷售人員,每天都要面對艱鉅的業績指標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呼吸也變得淺而快。
他經常感到心慌、氣短,情緒也變得暴躁易怒。在學會“腹式呼吸”後,他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進行練習。
腹式呼吸是透過腹部的起伏來帶動呼吸,吸氣時腹部膨脹,呼氣時腹部收縮。

這種呼吸方式能夠增加氧氣的攝入量,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身體放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不僅改善了呼吸模式,還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心態也變得更加平和與從容。
他說:“以前我總是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透過腹式呼吸,我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擁有片刻的喘息。”
每當你感到焦慮時,可以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整個世界都會安靜下來,只剩下與你自己的對話。身體逐漸放鬆,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也會慢慢消散。
三、靜坐:
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秘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心靈難以找到片刻的寧靜。
在《靜坐》一書中,楊定一博士帶領我們走進靜坐的世界,探索內在和平與寧靜的奧秘。
靜坐不僅僅是一種放鬆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種探索自我、認識生命本質的途徑。

透過靜坐,我們能夠學會放下執念,接納現實,從而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楊博士指出,我們的內心常常被各種雜念和慾望所填滿,這些雜念和慾望就像烏雲一樣,遮蔽了我們內心的光明。而靜坐就像是一陣清風,能夠吹散這些烏雲,讓我們看到內心深處的寧靜與智慧。
他分享過一個長期受焦慮困擾的讀者故事。這位讀者在生活中總是擔心各種事情,對未來充滿恐懼,情緒狀態非常糟糕。
在開始堅持靜坐練習後,他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盤腿而坐,閉上眼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不斷湧現出各種雜念,但他並沒有刻意去驅趕這些雜念,而是任由它們來去自如。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能夠逐漸專注於當下,不再被過去的煩惱和未來的擔憂所困擾。
堅持靜坐練習三個月後,他的情緒狀態得到了顯著改善,不僅焦慮感減輕了,還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創造力和專注力也有所提升。
他說:“靜坐讓我學會了與自己和解,不再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現在的我,更加懂得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也更加珍惜與自己相處的每一刻。”
從科學角度來看,靜坐能夠影響大腦結構。
研究表明,長期堅持靜坐的人,大腦中與注意力、情緒調節相關的區域會發生積極的變化,神經連線更加緊密,從而提升專注力,改善情緒狀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忙於應對外界的挑戰,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傾聽內心的聲音。
靜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機會,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內在潛力,實現身心的和諧與平衡。

楊博士提出了多種靜坐方法和技巧,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修行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靜坐方法。比如:
方法1:數息法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開始用鼻子慢慢地吸氣,同時心裡默默地數著“一、二、三、四”,直到吸滿一口氣;
然後,用嘴巴緩緩地呼氣,同樣在心裡默默地數著“一、二、三、四”,直到呼盡一口氣。
如此反覆進行,每次練習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
透過數自己的呼吸次數,幫助集中注意力,讓內心逐漸平靜下來,減少雜念的干擾。
方法2:觀息法
同樣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觀察呼吸的進出、長短、深淺等變化,但不去刻意改變呼吸的節奏,只是單純地觀察和感受。
透過觀察呼吸,增強對當下身體的感知能力,提升專注力,同時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和調節。
方法3:持咒靜坐
選擇一句簡短而富有意義的咒語或正念語句(如“平靜”、“慈悲”等),在靜坐時反覆默唸或輕聲誦唸。
同時,配合呼吸的節奏進行誦唸,吸氣時默唸咒語的前半部分,呼氣時默唸咒語的後半部分。
透過持咒,將注意力集中在咒語的意義和聲音上,有助於淨化心靈,增強正念和慈悲心,提升內在的平和與寧靜。
四、飲食與斷食:
找回身體的平衡點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吃得越多,身體卻越差。
高糖高脂的飲食、無休止的加班餐,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慢性疾病悄然找上門來。

其實,現代人的飲食問題不在於“吃不夠”,而在於“吃不對”。

過多的加工食品、高糖高脂的食物,不僅加重了身體的負擔,還打亂了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加工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新增劑、防腐劑和人工色素,這些物質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潛在的危害。
以下4種飲食調整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所改善:
方法1:減少精製糖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避免或嚴格限制含糖飲料、糖果、甜點等高糖食品的攝入。
選擇新鮮水果作為甜食的替代品,但也要注意控制量,因為水果中也含有天然糖分。
同時,儘量避免或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如泡麵、薯片、即食餐等,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鹽、糖和不健康的脂肪。
方法2: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的比例
每餐都儘量包含豐富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蘭花、胡蘿蔔等,它們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水果應選擇新鮮、當季的品種,避免果汁(即使是自己鮮榨的,也因去除了纖維而糖分濃度高)。
全穀物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應替代精製穀物如白米、白麵包,以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和更多的營養素。
方法3:選擇優質脂肪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如動物油脂、油炸食品中的脂肪。
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入,特別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三文魚、鯖魚)、亞麻籽、核桃等。
同時,適量攝入富含健康脂肪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未精煉的)。
方法4: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
選擇瘦肉(如雞胸肉、魚肉)、豆類(如黑豆、鷹嘴豆)、堅果和種子作為蛋白質來源。
避免過多攝入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和高脂肪的紅肉。同時,注意蛋白質的分配,每餐都包含適量的蛋白質,以維持肌肉質量和促進飽腹感。
結語:
擁抱健康,擁抱生活的饋贈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時代,健康危機如影隨形。
但正如楊博士所揭示的,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我們可以透過主動追求和科學方法實現的現實。

當我們學會將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每個清晨,用深呼吸迎接第一縷陽光;
在每一個夜晚,用高質量的睡眠為身體充電;
在每一個閒暇時刻,用靜坐與內心對話;
在每一頓餐食中,用健康的飲食滋養身體……
我們不僅收穫了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寧靜與富足,更將以飽滿的生命狀態去擁抱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不妨從今天開始,嘗試調整你的睡眠、呼吸、靜坐和飲食習慣,讓健康成為生命最美的底色!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