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亂,這是報應!

最近一段時間,英國爆發了13年來最嚴重的內亂,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線”。襲擊者們大肆攻擊移民,以及收容難民的酒店、清真寺、商鋪,點燃汽車,甚至不放過警察和警車!
這次暴亂有多嚴重呢?

馬斯克用了一句話:英國內戰不可避免!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英國暴亂?

事情的導火索是:7月29日英格蘭西北部紹斯波特鎮發生的一起持刀襲擊事件。一名17歲男性嫌疑人闖入小學生舞蹈課堂行兇,造成3名兒童死亡,另有多人受傷。案發後,由於嫌疑人未成年,所以英國警方未公開其身份資訊,但社交媒體關於嫌疑人身份的虛假資訊散播開來,有傳言稱他是2023年乘船抵達英國的穆斯林難民。這一訊息在網上迅速擴散,繼而引發了大規模反對移民政策的抗議活動。然後白人就和穆斯林幹起來了。
事實上,這件事還真和穆斯林、和難民沒有關係,兇手生於英國,是純英國人。
 為什麼一則謠言就能導致英國的暴亂?

根本原因在於:英國的白人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嚴重了,只要一個“小火花”就能點燃。

關於這件事,網路上的分析很多,但是我們想從不同的角度給大家分析:這就是英國的報應。

我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在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完成了“世俗化”的程序,唯獨中東地區還活在“神權”時代?

其實答案很簡單:伊斯蘭教是所有宗教中教義最完善的,因為太完善,所以沒有人能輕易動搖其根基。

世界有四大宗教,分別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中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有繼承關係的。

我寫了一本小說,非常好,你非常喜歡看,但是你覺得我寫的這本小說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一些缺陷,於是你便又寫了一本續集;然後又有一個人看了我的小說和你的續集,也覺得都非常精彩,但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於是他又寫了一本續集的續集,將那些“不完美”的地方全部完善了。
比如,我寫了一本非常好的小說,但是結局卻很悲慘,男主和女主都死了。你看了很感動,但是覺得這個結局太慘了,於是你又寫了一本小說,復活了男主和女主。又一個人看了原著和續集,既悲傷又感動,但是他覺得最終的結局還不夠完美,於是他又在原著和續集的基礎上又寫了一個續集,最終男主和女主不但復活了,而且又開啟了一段神奇的故事,拯救了地球。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關係就和這個幾乎是一樣的:
——猶太教,原著,又名《希伯來經》或《聖經舊約》,主要作者:摩西,希伯來人;
——基督教,續集,又名《聖經新約》,主要作者:耶穌,猶太人;
——伊斯蘭教,續集的續集,又名《古蘭經》,主要作者:穆罕默德,阿拉伯人。
一個故事,三個劇本,各有粉絲,互不相讓:有人認為,原著女主和女主都死了,非常的悽美,續集寫的是狗屁;有人認為,續集寫得非常好,男主和女主死後又復生,既悽美,又圓滿;還有人認為,最終篇寫的最好,男主和女主不僅死後復生還拯救了地球,既悽美、又圓滿,還偉大。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各有粉絲,相互爭論,這就是三教之間的矛盾:原著黨不承認續集和再續集裡的人物和故事;續集承認原著裡的人物和故事,但是他們認為那不是最終版本;再續集既承認原著,也承認續集,但是他們依舊不是最終版本。
比如,猶太教徒認為《希伯來經》是上帝和猶太人定下的契約。但是,基督教徒則認為上帝和猶太人定下的契約已經過時了,後來上帝又和人類重新簽訂了新的契約。這就是《聖經》又被分為《舊約》和《新約》的主要原因,這裡的“約”指的是“契約”。
很顯然,猶太人是不承認《新約》的,更不要說後來的《古蘭經》了。
伊斯蘭教是最後誕生的,所以它的教義是非常完善的。
正是因為它的教義是最完善的,所以很難改變,這就是中東地區人民至今沒有從神權時代過渡到世俗時代的主要原因——那些地區的人民依舊相信神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神說的話是絕對正確的,任何人都不能改變。
伊斯蘭教的教義是最完善的,其信徒也是最團結的。
於是,我們便看到這樣一幕:5月4日英國大選結束,不僅選出了新首相,同時在改選的11個市長中有9個是穆斯林。另外,還有大量的穆斯林入選市議會議員。
改選了11個市長,其中有9個是穆斯林,難道說英國的穆斯林人口數量非常多?
英國的穆斯林人口不算少,但也不算多。
根據英國穆斯林協會的最新資料,‌目前在英國生活的穆斯林人口近280萬人。‌這一數字與10年前相比,‌增長了近一倍。但是這個人數也僅僅只是佔英國總人口6800萬的4.1%左右。
從‌人口比例上來說,英國穆斯林並不佔優勢,但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穆斯林在市長選舉中獲勝呢?就是因為穆斯林非常的團結。
英國的白人已經完成了世俗化的程序,他們在投票的時候已經不再考慮“神”了,更多的考慮是自身的利益——誰上臺最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們就會將票投給誰。但是,穆斯林就不一樣了,只要有一個穆斯林打著“神”的旗幟,主張團結穆斯林教徒、為穆斯林牟取利益,那麼所有的穆斯林都會將票投給他。
你想想,如果你是白人,你看到人口不佔優勢的穆斯林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力、生活越來越好,甚至搶了你的工作,你會高興嗎?
最關鍵的是:那些穆斯林獲得權力後必然會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會鼓勵越來越多的穆斯林移民英國,到時英國還是白人的英國嗎?

雖然目前的穆斯林人口在英國不佔優勢,但是他們已經逐步的“做大”了,你說英國的白人能不和穆斯林發生衝突嗎?

那麼,這時又出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從比例上來看,英國穆斯林的4%佔比並不高。但是,從人數上來看,280萬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而且這異常團結的4%選票足以改變英國政壇的格局了——無論是哪個政黨敢反穆斯林,那麼就意味著丟掉了這4%的選票,所以沒有哪個政黨敢得罪穆斯林,都極力的想拉攏到穆斯林。想要拉攏到穆斯林的選票,當然要給好處了。
那麼,穆斯林又是如何在英國一步步做大的?

兩個原因:歷史原因和聖母氾濫。

我們先說說歷史原因。
曾經的英國非常強大,其殖民地遍佈全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其中,很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葉門、阿曼、阿聯酋、伊拉克、埃及等。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成了你的殖民地,你想剝削他們,當然不能只依靠自己了,必須要依靠當地人。
知道印度裔為什麼在全世界氾濫了嗎?
就是因為列強在殖民世界的時候,自己的人手不夠,所以就找了很多忠誠於自己的印度人來幫助自己“管理”世界。
知道我們為什麼稱印度人為“阿三”嗎?
就是因為在舊中國的時候,上海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歡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拉三)多為貶義詞。
同樣的道理,英國在殖民穆斯林地區的時候,為了便於管理和掠奪,他們也培養了眾多的穆斯林“走狗”。人家給你當狗,你當然就要給骨頭了。於是,當時的英國就允許一些對帝國忠誠的穆斯林到英國移民、定居。
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是非常堅定的,那些“走狗”在英國生存下來後是不可能改變其信仰的。

另外,當時的英國非常強大,國內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從事一些辛苦的工作。比如,種地、低端製造業、打掃下水道等,所以他們也主動從穆斯林地區“販賣”很多人口,讓他們做這些“卑賤”的活。

只不過那時的英國穆斯林是沒有投票權的,所以他們動搖不了英國白人的利益——英國穆斯林直到20世紀初期才陸續開始擁有投票權,就像美國的黑人直到1965年才有投票權。
這就是英國穆斯林人口數量多的歷史原因。
還有第二個原因:歐美在中東地區製造了太多的戰爭,大量難民湧向了歐洲。

這些年,歐美在中東地區製造了多少的戰爭和動亂啊?大規模的有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另外,還有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五次中東戰爭。至於小規模的戰爭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中東地區不斷爆發戰爭,而歐洲既發達,又離那些戰亂國家最近,所以難民自然就會不斷湧入歐洲了。
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是發達國家,前些年,歐洲老百姓的日子過的很不錯,所以“聖母”就非常的多。
“聖母”一般都是不知道人間疾苦的,她們擁有穩定的工作,衣食無憂,所以那些人最看不得窮人受苦了。所以,那些人經常把“民主”“人權”和“自由”等掛在嘴邊,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典型的有歐洲各國的“綠黨”。
歐洲聖母氾濫,看不得中東難民受苦,政客為了獲得那些聖母的選票就不得不大規模接受難民——這些年,德國接受了470萬難民,法國471萬,英國296萬……
這些難民進入歐洲後,享受了很多“超國民”的待遇。
就這樣,穆斯林在歐洲國家的勢力越來越大了。
所以,英國暴亂的根源在於:殖民和在中東地區製造了大量戰爭。
當初,英國透過殖民剝削獲得眾多的利益,如今他們的報應來了——不僅僅是英國,包括美國等,都將受到歷史和現實的報應。
古語說得好: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