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本文字數:3415,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祝嫣然、吳斯旻
發放育兒補貼、建設“好房子”、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今年全國兩會發放了一系列民生大禮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支援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迴圈。
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民生主題記者會。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四位部長就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就業是民生頭等大事
關於今年的就業形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用兩句話來概括:穩定和擴大就業任務繁重、承壓前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呈向好態勢。
王曉萍提到,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1222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保持在3000萬以上,還有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同時,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可能會對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鮮明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將為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各類經營主體和創新創業活力有效激發,這些都為穩定和擴大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前兩個月情況看,節後企業開工復產加速,農民工外出更早、流動有序,就業市場開局良好。”王曉萍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體現了穩就業、惠民生的需要。明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也體現了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的要求。人社部將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援力度,全力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推動廣大勞動者實現就業增收。
王曉萍表示,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找準科技創新與就業穩定的平衡點,支援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轉型升級中吸納和穩定就業,統籌好新技術應用和崗位轉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支援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和穩定就業,統籌好新技術應用和崗位轉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這一提法應對的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對勞動力替代的情況,所以要統籌協調產業發展、技術應用和崗位創造之間的關係。未來各地方在重大產業投資、支援產業政策方面,也要做好對於就業影響的評估。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
“全社會高度關注養老問題。”民政部部長陸治原表示,將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路,貫通協調居家、社群、機構三類服務形態,按照兜底、普惠、市場分類推進養老機構改革,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機制。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對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保障老有所養作出頂層設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推進社群支援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援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陸治原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推進社群支援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援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佈局社群食堂以及助餐的相關產業鏈。整合市場資源,把現有的服務資源、設施、場地、物流、網路、資訊平臺充分利用起來,鼓勵社會化的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社群養老服務,鼓勵各地創新社群食堂的發展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董事長吳相君建議,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他提到,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力度,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連鎖化、集團化普惠支援型養老機構,鼓勵發展完全市場型養老服務機構,並引導其透過最佳化服務、合理收費,吸引更多農村老年人入住。探索互助養老新模式,加快推進老年活動中心、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建設。

“穩樓市”四大重點
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已出現積極變化。今年,我國將繼續擴大城中村及危舊房改造規模,推動存量收儲,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形成盤活存量和提高質量的“組合拳”,支援樓市繼續回穩向好。
“從統計資料看,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實現了正增長。今年一、二月份,房地產市場保持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現在市場信心有效提振,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倪虹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住樓市”,並重點做好4件事:
第一,鞏固政策“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貸、減稅等政策效應充分釋放出來;繼續打好保交房的攻堅戰;加大“白名單”貸款投放力度,按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的要求,充分保障專案的建設交付。
第二,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將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穩妥推進貨幣化安置,讓城中村居民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第三,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將支援地方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權。收購的商品房,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等。
第四,改革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住房的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倪虹表示,將下功夫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更新專案。
在民生類專案中,倪虹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著力抓好三件事:一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改造範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也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專案,現在範圍已經擴大到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三是大力推進完整社群建設,重點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增補托育服務設施、兒童活動場地。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加強護理、兒科、病理、老年醫學專業隊伍建設,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正在會同國家發改委對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進行深入的謀劃,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有關要求。
談及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到底強不強的問題時,雷海潮表示,“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他認為,基層主要是解決居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總體上來說,這些年基層的水平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雷海潮提到了幾組資料:在鄉鎮、社群和村,有超過60萬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預防、保健、康復以及醫療服務;超過500萬名的基層醫務人員工作在基層一線;90%以上的村衛生室已經納入醫保報銷定點範圍;財政部從中央財政支援地方衛生髮展的角度,近兩年投入了近9億元,為中西部地區更新升級鄉鎮衛生院的醫用裝置。
下一步,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將從強基層、固基礎、保基本三方面著手。
雷海潮表示,在強基層方面,今年要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90%以上的縣域達到緊密型標準,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固基礎層面,透過三級醫院幫扶二級醫院,二級醫院帶動一級及基層,實現鄉鎮一級醫療機構都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由上級醫院來派駐,為居民提供長期、有質量保障的醫療服務;保基本服務上,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達到99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升後,服務內容、服務頻次和服務質量將進一步改善。
同時,針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結構性短板,今年我國還將持續加強兒科、精神科等專科建設。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個稅起徵點可適度提高,但不宜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