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每個老片區,都有屬於自己的關鍵詞。
玉林是文藝、杉板橋是棚改、而東光片區的關鍵詞就是“拆遷”。
2022年剛剛傳出東光拆遷的那會來看,大家都覺得是穩了,小家從此要變成一個冰冷的數字100000了。
而訊息傳了幾年,東光區域還是一片寂靜,東光人聽到拆遷二字由興奮再到今天的平靜,心態已經產生胰島素抵抗了。
都在說東進東進,成都進了很多步,但東光目前還是光著的。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天府新區的拆遷戶已經搬進新家好幾年了,曹家巷的群眾今年也住進了自拆自建房,
而2025年的東光人,還在等待。

東光小區
自帶拆遷基因
第一次知道東光拆遷的訊息,是在22年那個寂靜的夜晚,一則新聞來到眼簾——“專案實施內容包括拆除建築約14.68萬平方米,新建建築約22.16萬平方米,安置戶約13202戶…..”

冰冷的新聞卻讓人看得眼紅,看得豔羨,我多麼也想成為13202戶裡面的一員。
而在評論區下面,我還得知了東光本來就是拆過來的人住著的地方,拆了一次還要拆第二次,老天就像是追著東光餵飯吃 !
順著拆遷基因這條線索,我查清了東光的底細。
東光片區在東南二環錦華路上,和屹立不倒的錦華萬達只有一街之隔,它在地圖上的形狀看起來像個扳手。

它建於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一批住在這的是從東門大橋和三瓦窯拆遷而來的居民,拆遷來的人在這裡安家生活並且成為當時成都東門原住民較為聚集的大社群之一。

再後來,東光小區逐漸發展成為東二環邊上的蓉漂歸屬地,因為房租便宜位置還吃香,北有錦華萬達,南靠沙河,西有東湖公園,後來又來了兩條地鐵線交織,名字就叫“東光站”。

上週五,陰天,我從地圖中跳脫出來,來到東光片區仔細打量,第一感受是,東光平平的,整塊區域除了那個紅色的尖尖帽,沒有一處打眼的高樓。

整體樓房目測樓高都在六七樓左右,整體灰色老舊的感覺,很像老家的某條步行街。

沿著東光片區的主幹道“東光街”上往前走,越往裡走約能感受到東光的熱鬧,人多車多小店多。

左右兩旁全塞滿了水果店奶茶店列印店豬腳飯店餛飩店,黃傘肺片門口在排隊,tou音上經常刷到過的川喜魚稻田蛙在做餐前準備工作。

我隨意走進一個小區——東光5號院,進門就像穿越到了童年奶奶家的小區院子裡,商品樓的氣息在這裡完全嗅不到,嗅到的只有冰涼的花壇土氣息。

小區裡很安靜,三三兩兩的大姐圍在一起聊天,穿著睡衣的老大爺站在花壇旁邊遛狗。
我舉著手機拍照,大爺問我來幹嘛,我說想了解一下東光拆遷的事,他笑著揮手:“曾經的確聽過說,但現在估計希望很渺茫”。
我問大爺為什麼,他眼角笑到炸花——“說著說著就沒下文了,然後好多小區開始原地改造了。”

“不過我覺得,要拆的話……”,大爺突然往前壓低聲量稍微靠近了我一點。
“要拆的話,我們小區比對面小區勝算大點,我們背靠錦華路大道的嘛。”


從翹首期盼到默默等待
東光人的心態悄悄變了
拆遷之風剛吹起來的時候,東光的人都覺得自家的小區拆遷勝算永遠比對面的小區大,這條總結是東光人@豆軟告訴我的。

22年的時候拆遷新聞一齣,@豆軟開心了三天,瞬間覺得那套小套二就像一個傳家寶一樣。
然而,等著等著,從拆遷等到了小區原地更新,@豆軟說作為東光人,心情是複雜的,就好比過生日的時候準備吃的多層壽桃大蛋糕被換成了一份電飯煲蛋糕,落差感很強烈。

當天我走在東光,採訪了不少婆婆爺爺,他們一提起關於拆遷的事兒,眼裡的光都黯淡了——“都沒說了,你看嘛,只是有些小區在改造更新。”
就連我專門問到的東光街上的小中介,都低頭耍著手機自顧自的說:“拆遷,是有人專門買這裡的房來賭拆遷,但誰能保證呢?”

在中介門口,我也順便看了一下東光各個小區的售價情況,套一五十平的房子要售價50萬左右,均價在一萬一二上下,

在網上搜索東光小區,一些中介自制的賣房小影片倒非常看好東光片區。
在他們的文案裡,這裡有60w也可紮根成都核心區的房子,東光就是普通人逆襲的跳板,也是普通人拿著低首付挺進主城區的窪地,在他們眼裡,東光雖舊舊的,但前景似乎亮亮的。

一路走到了東光街的路盡頭,來到靠近觀音橋菜場那一部分,看到了東光最市井又最從容的一面。

左邊人行道,打牌的人是薄薄一層,圍觀的人是厚厚一層,城管大哥放下手頭的工作,不攆三輪車了,開始觀看牌局。

右邊串串店的嬢嬢在收拾桌子板凳,為即將到來高峰用餐時段全力以赴。
站在沙河上一期的門口,我和保安叔叔聊天,他告訴背後的小區是這裡唯一的電梯房,臉上同時寫滿了驕傲和自豪,

而說到拆遷,他馬上斬釘截鐵告訴我:“妹妹,不可能的,你看對面的小區蓮花新苑,才更新完,小區大門都才換了。”
既然東光的主旋律已經變成了更新,那我就去看看更新後的小區怎麼樣。

沒有等待拆遷
但等來了小區翻新
真正的拆遷贏家到底是誰啊?
我是從蓮花小區的後門進去的,整個小區很安靜,只聽得見小區裡的鳥叫,大部分的樓層外面已經換了一身漆,有的樓棟還紋上了熊貓紋身,

小區內部的設施明顯是翻新過的,地面平整整潔,有設施完善的健身廣場和兒童樂園,還有給居民休息和議事的公共空間。

(圖片來源:網路)
小區大門也換了,在這一片的老小區裡面,有種一枝獨秀的感覺。

除了蓮花新苑,我還暈暈乎乎轉去了沙河公寓,小區裡的婆婆告訴我,這裡的進度是換了大門、安了電梯,至於外立面更新,還沒有動靜。

逛完東光,我很確定,東光這股拆遷風,現在已經徹底變為更新風了,更新之後這裡就像老爺爺穿起戶外登山服準備登高,但撕開他的衝鋒衣,發現裡面穿的是古著。
回到辦公室,我重新檢索了一遍東光拆遷的資訊,發現現在確定要拆遷的房子居然是緊鄰東光的靜居西街的川棉廠那一塊。

(圖片來源:網路)
它存在感很低,但卻成了一匹拆遷黑馬,驚豔了所有人,川棉廠,你發達了後別忘了帶一帶身後的東光哈。

逛完東光,我就像去養老院看了一位老人,他老是老,有社保,社保退休工資還不少。

地盤大、人口多,商業態勢舊的新的都在一起耕耘生長,既能喝到豆師傅的豆漿,也能喝到蜜雪冰城的甜水水。
我吃了一碗刀削麵、買了一包山東炒貨的鍋巴、還帶走了熙園大包三個長條饅頭,走到黃傘肺片門口又忍不住拌了一份兔丁和白味豆筋帶走。

總共花費不到100元,嘴巴卻感覺十分富有。
要不東光還是安心原地更新吧,別拆了,拆了怕吃不到巷子裡的美食了。

歡迎來留言聊聊
你怎麼看東光小區?

/本文作者 大遙/
奉獻人生造福社會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還有人在賭拆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