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初代超模馬豔麗:五十歲,人生還有很多“未完成”

首屆上海國際模特大賽冠軍、中國初代超模、中國模特舉辦個人專場時裝釋出會第一人、中國模特成功轉型時裝設計師第一人……光是細數馬豔麗身上的頭銜,已經能夠大致窺見她在時尚之路上留下的點點星光。
在中國時尚行業快速崛起的20世紀90年代,這位極具前瞻意識的女性曾多次抓住時代的機遇,成功完成了個人的數次轉型。如今,已是中國知名企業家的馬豔麗,隔著聽筒,向我們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身為時代見證者的心路歷程。她謙遜、溫暖,予人鼓舞和力量,與之交談如沐春風。
1995年,電視機裡播放著首屆上海國際模特大賽的即時賽況。幾輪比拼過後,一位留著黑色及肩長髮,眉眼間透著一股英氣的河南女孩站上了冠軍的領獎臺。那是21歲的馬豔麗。
1995年,拿下上海國際模特大賽的馬豔麗
一時間,聲名和機遇通通向她湧來。媒體們紛紛給她冠上了“中國第一名模”的字首,馬豔麗的形象也頻頻出現在畫報、掛曆和電視熒幕上,成為了中國美的象徵。
“我感到很幸運,在那個時代,我趕上了中國模特行業起步的浪潮,作為中國第一批模特之一走到T臺上。但我也聽到了異樣的聲音,我開始對這個聲音有困惑,為什麼公眾對模特行業會有這樣的一些看法?”
《Mary Ma——就這樣》釋出會
1998年,馬豔麗註冊了中國第一個時尚工作室。1999年,她先後在中國國際時裝週及上海國際服裝節上推出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時裝品牌釋出會《Mary Ma——就這樣》。為了舉辦這場釋出會,她不計後果地將自己模特時期掙的錢幾乎全部投入。大秀結束後,彼時《中國紡織報》的頭條報道標題是:
馬豔麗成功了,然而,她並不止步於此。
《Mary Ma——就這樣》釋出會
2002年,馬豔麗創立了Maryma時尚女裝品牌,並在2005年於北京建立了高階時裝定製中心,成功抓住了中國高階定製市場的空白。Maryma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很快獲得了郎平、大衛·貝克漢姆、不丹公主、皮爾斯·布魯斯南、昆西·瓊斯等明星客戶的認可,而馬豔麗自己,也在一步步實踐中完成了從模特到設計師、企業家的轉變。
 今年,是馬豔麗進入五十歲的第二年。
《論語·為政》中寫“五十而知天命”。“或許大部分人會有這樣的理解: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讓人看淡了風雲,看懂了人心,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有能力安撫自己曾經的某一些躁動……”
馬豔麗緩緩吐露著自身的見解,又陷入了良久的思索:“其實,這句話讓我的大腦瞬間有‘過電影’的感覺。”
她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1974年她出生的地方——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馬豔麗成長於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一名農村婦女,父親是一名當地學校的老師,參與建校並一人身兼數職。母親的善良與淳樸、父親無畏勇敢與堅韌豁達的責任心,深深影響著馬豔麗的成長。
受到當時偏僻農村的條件限制,馬豔麗曾在一條漫長的、伸手不見五指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年。那時馬豔麗只有十歲,黑暗讓她提前知曉了恐懼、未知、無助,“也知道了什麼叫勇敢”。
1991年,馬豔麗被選入河南省賽艇隊。但就在眾人將其視為第七屆全運會奪冠熱門選手時,她在一次備戰訓練中受傷,被迫結束了運動員的生涯。之後的故事公眾都知曉了:在上海逛時裝店的某一天,她在偶然間聽取店員的建議進入了上海時裝公司時裝表演隊,成為當時唯一一個非上海籍的外鄉模特,進而站上T臺,在首屆上海國際模特大賽中奪冠……

從農村到運動隊,再以外鄉人的身份來到繁華大都市,她笑說,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這段夢一般的經歷早已被媒體報道過無數次,她也回憶了無數次。她並不介意反覆談論來時路,相反,她將所有體驗都當作人生的財富,樂於向每一位懷抱真心的詢問者分享。“每次採訪,都是我對自己幾十年來的創業歷程、在不同行業的身份轉變新的梳理和總結。”

我們在馬豔麗身上,看到了屬於她的“五十知天命”——
2003年,馬豔麗成為了一位母親。生下女兒郎瑪沁歌后,她突然在一瞬間感受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愛的連線。從那時候起,“為同為母親的她們做點事”就在馬豔麗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直到2005年,她無意中接觸到了一個叫作“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的專案,種子也迎來了破土的時機。

該專案著力關注中國貧困地區計劃生育家庭的貧困母親,她們所處環境條件落後,資訊閉塞,生存狀況堪憂。參與專案的人員會透過小額資助的方式幫助母親們發展家庭經濟,讓她們能夠憑藉技能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然後再去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當時我看到這個專案以後直接就去找了組委會,在我的人生中,那是我第一次厚著臉皮毛遂自薦。”馬豔麗有些不好意思,“現在想想,自己那時候還有點不自量力。”但她的發心讓她顧慮不了太多,她就是想為母親們做點什麼。結果沒想到,一做,就做了二十年。
在此期間,已經從中國初代超模轉變為服裝設計師的馬豔麗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形象大使。馬豔麗深入偏遠山區,以親歷者的視角見證貧困母親生存狀況的變化,與她們也產生了緊密的連線。

馬豔麗總是對女性議題格外的關注和敏感,究其原因,可能啟蒙是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悄然發生的。

“小時候我不止一次地想過,男生能做的事情女生為什麼不能做?”
隨著時代與視角的變遷,馬豔麗的想法也不斷成長與演變。
現在看來,這些“掙扎”與“成長”其實都是想替女性發聲,她內心叛逆和覺醒的火苗始終在燃燒。
“隨著年紀的增長,這種力量感也越來越穩固、強烈。到了這個年紀,我不求任何回報,只是想有機會讓我能夠發揮一點小小的光芒,這是我的榮幸。謝謝你們讓我有機會聊這些話題。”

時尚行業本就是追求美、創造美的行業,但美不應侷限於外在,馬豔麗將目光望向了有待挖掘的內在美,那是更值得被照亮的地方。
馬豔麗曾讀到過一句話:肉身總有一天要回到墳墓,但在這個世間存在過的每一個靈魂都有它獨特的使命。“你怎麼對待你的靈魂?你給予它什麼樣的滋養?”她連連發出了反問。從未想過,一場以時尚為圓心的採訪能夠觸碰到靈魂的深處。

從1995年在上海國際模特大賽中獲獎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在行業內拼搏三十年,馬豔麗總是有源源不斷的困惑。
馬豔麗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她會拜訪一位智者老師,尋求解惑。

但智者老師給出的答案就能完全解惑嗎?她耐心地講解:“這個答案也許今天只幫你解決了20%的困惑,也許有一天能解決80%。我們需要對事情有自己預先的判斷,透過一次次驗證判斷,才能逐漸達到解惑的目的。”
近幾年,馬豔麗在生活上做起了“減法”。如何做減法?“減少我執,少說廢話。”她透過減少日常中主觀的、負面的表達,讓自己的語言模式產生了積極的轉變,也儲存了更多的能量。人簡單了,身心靈自然就乾淨了,她相信正念的力量。

“感恩”是馬豔麗在對談中出現的高頻詞,她感恩如今擁有的一切。“我原來對自己挺苛刻的,但我逐漸學會及時地肯定自己,我每天睡覺前會對自己說:‘馬豔麗,你今天表現還不錯’。畢竟不管身體願不願意,你已經拉著它奮戰了五十年。”
她笑了起來,“但你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非常正向的期待,這樣不管是五十歲、六十歲還是七十歲的人生,都會很有意思。”
20世紀90年代那會兒,中國幾乎沒有“時尚”“設計師”的概念,曾經的“設計師”就是某個企業裡的普通職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服裝行業崛起,國際品牌陸續進入中國,緊接著1997年中國國際時裝週成立,中國設計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設計師才正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上:Maryma·馬豔麗高階定製時裝釋出會
下:2016千年彝繡彩排照
所有的鉅變,馬豔麗都歷歷在目,但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對那些曾為行業建立作出貢獻的領軍人物卻十分陌生。他們有的是馬豔麗的合作伙伴,有的是生命中的摯友,馬豔麗不想看到他們被世人遺忘。她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和傳播中國時尚行業各領域的“初代領頭人”。這與BAZAAR ICONS 2025正在做的事情不謀而合。
Maryma 2019秋冬系列
而在品牌Maryma的層面,馬豔麗依舊在堅持著民族文化的傳承。她曾受彝族“賽裝節”的影響於2016年釋出了雲錦系列,後又在同年創立扶貧時尚專案“苗藝計劃”,對本土文化和非遺的傳播讓她的“使命感”愈加強烈。

今年,她計劃繼續走訪雲南、內蒙古等新的地區,讓少數民族文化更加落地。她在等待一個機會,建立一個連線中國設計師和手藝人的平臺,讓後者能夠直接受益。“只有讓非遺真正地融入生活,它的價值才能夠被延續。”
馬豔麗在香格里拉大秀後謝幕
面對不斷湧現的超模新生代們,我們邀請馬豔麗作為前輩分享幾句肺腑之言。

“希望他們身心靈都健康,富有的靈魂是任誰都無法打敗的武器。這不僅僅關乎T臺上的燦爛瞬間,更是對T臺精神的延續與傳承。同時,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學會用自己的智慧發揮生命的價值,用這種價值影響更多人,減少對時間和生命的消耗。”
她就像一位導師般諄諄教導,生怕年輕人走錯了路。“當你收穫一些成就時,不要輕易被周邊的聲音裹挾或影響,一定要堅信由智慧生髮出來的能量。”
身為模特站在舞臺上,不單單是衣服漂亮、面容漂亮,要活得漂亮才叫真的漂亮。
時尚芭莎:您的時尚啟蒙時刻是?
馬豔麗:大概是在1988或者1989年,我第一次被一件長及腳腕的黑色百褶裙吸引的時刻。那時我還在運動隊,每個月都有補貼。我記得裙子應該不超過二十塊錢,但在當時我花了一個月補貼的錢,去了攤位三次才把它買下來,滿足了自己對美的初始的慾望。
時尚芭莎:您有哪幾件印象深刻的時尚單品?
馬豔麗: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還有我在1995年參加上海國際模特大賽時穿的一雙兩三釐米高的黑色粗跟鞋。當時作為模特,我只有一雙鞋可以穿,全靠自己帶鞋上臺表演,一雙鞋要走N個T臺,搭配N套衣服,一穿就是好多年。
時尚芭莎:給我們推薦一本對您產生重大影響的書籍吧。
馬豔麗:我特別想推薦大家讀一讀《格言聯璧》,這本書將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淑身淑世之言集合在一起,將待人接物、修身齊家、健康養生等話題做了深層的、智慧的解讀,讓你學會做人、做事。我一直有抄全書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次抄書都會有新的收穫。
時尚芭莎:近年來,您對女性偶像的看法發生過什麼變化嗎?您覺得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為ICON?
馬豔麗:我以前會說,我的女性偶像是宋慶齡和昂山素季,我到如今依然敬佩她們。不過現在我可能不會刻意地說誰是我的女性偶像,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同樣也會讓我產生巨大的能量。
不僅僅是對女性,只要是對社會、人類能夠帶來正向影響,敢於表達態度,不在意因此受到的斥責和排擠的人,都可能成為我心目中的ICON。
他們擁有強大的心臟,內心的光芒會像太陽一般,照耀每一個人。也因為ICONS的存在,我們的困惑才能夠一點點被解開,我們才能夠更堅定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發心、努力和堅持。
出品/沙小荔
監製/寧李Sherry
採訪、撰文/林雲Clara
責編/賢子、Jing
設計/WJLdesign溫加林
鳴謝:馬豔麗團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