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水電站背後的大國博弈

在中國,大家知道麥克馬洪這個人基本上是因為那條“麥克馬洪線”。
麥克馬洪出生在印度西北部,早年一直混跡在英國軍隊,他在駐紮印度西北邊境的時候,正是沙皇俄國的擴張期。
他的任務一直以來比較偏重外交,所以就練就了一身的攪渾水的本事。
比如煽動阿拉伯人反對奧斯曼帝國,攪動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人的情緒,再就是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
當時麥克馬洪最怕的就是俄國人哪天喝完伏特加一上頭,就跑過來搶自己的地盤。這才打起了緩衝區的算盤。
“麥克馬洪線”的本意其實是想把西藏變成英、俄的緩衝區,以方便守住英國人的殖民地皇冠印度,並沒有侵佔西藏的計劃,因為對於當時多邊作戰的英國來說,跑去貧瘠的西藏開疆拓土這活兒壓根就不划算。
所以麥克馬洪覺得,這個緩衝區一是不能脫離中國,否則就太弱小,很容易被俄國吞併,二是不能太大,否則很容易遭到中方的反彈,並且增加英國的防務負擔。
為了明確緩衝區的具體範圍,英國人派了大量的勘測隊跑到西藏進行間諜活動,主要有三支隊伍,一支由自己的間諜官貝利親自負責,另外兩支則負責在雅魯藏布江以西調查支流的支流西永河、在雅魯藏布江以東調查支流丹巴曲。
這些間諜行為為第二年“麥克馬洪線”的出爐提供了地理資料支撐。
1914年,麥克馬洪主持了西姆拉會議,私下劃定了“麥克馬洪線”。會議後,又偷偷揹著中國政府,利誘中國西藏地方噶夏的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將原屬於中國西藏地方的9萬平方公里國土劃入英屬印度。
也就是說,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從頭到尾都是英國人自導自演的陰謀大戲,一直以來都不被官方承認。
但印度獨立後,卻把“麥克馬洪線”當成了英國人的“遺產”,反覆操弄邊界爭端,甚至非法入侵了墨脫三分之二的地域。
為什麼要提墨脫?
該區域位於中印交界,屬於戰略要地。同時,墨脫扼守瀘公河、雅魯藏布江、巴拉山區域。掌握著兩大水源的上游區域。
這關乎著水源開發和資源開採的重大問題。也正是這個原因,印度對於中國在墨脫水電站上的口水戰一直就沒斷過。
不過今年這事卻有點奇怪。
20241225日,中國政府核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
不少人直呼看不懂,納悶這種爆炸性的新聞,怎麼就連個水花都沒濺起來?甚至連槓精印度人都情緒穩定,隨便說了兩句就忙別的去了,完全不是往常吵吵嚷嚷的風格。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
墨脫水電站,準備建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大拐彎那兒,這地兒的地理條件太特殊了,水能資源多得嚇人。
工程預計裝機量6000多萬千瓦,三峽的三倍還多,令人瞠目結舌。
那麼問題來了,以咱們國家的基建能力,放著這麼一塊寶地,為啥不早點開發?
主要是難度太大。
幹啥事都得有個過程,咱們變基建狂魔也不是一步到位,總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水電站也是一樣,先拿長江黃河練練手,逐漸上難度,瀾滄江、金沙江,然後是雅魯藏布江上游,一路打怪升級,最後才到墨脫水電站。
為啥這個是大boss呢?
首先這地方蘊藏的水能驚人。雅魯藏布江水流分佈並不均勻,用一根管子形容就是前面細後面粗。
上游和中游水量小,年徑流量大概600億立方米,地勢平坦,好處是電站修建難度不大,早先雅江的幾個水電站都在上游。
毛病是發電量不大,最大的藏木水電站,裝機容量也不過51萬千瓦。下游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後水量加大,達到1600億立方米,而且水流被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圍成了一個u形,也就是咱們說的大拐彎。
210公里的距離,落差達到2000多米,幾乎是傾瀉而下。上游那幾個加起來都沒它的零頭多,妥妥的超級大boss
當然了,既然是大boss,那肯定不能讓你輕易得手,這地方的特點就是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出入都費勁。
墨脫縣外號“世界孤島”,1975年開始修公路,一直到2013年才通車,早先因為大雪封山,一年只能通車4個月,後來修了一條隧道,這才把通行時間增加到9個月,到現在還經常因為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斷路。
大家想象在這種地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一個什麼概念,工程機械施展不開,原材料運不上去,還得考慮電纜的搭建,早先根本不具備條件。
那後來解鎖了什麼新技能,以至於可以挑戰這個boos呢?
除了修橋鋪路外,最重要的技能有兩個。
一是盾構機,主要用來挖隧道,類似穿山甲,早先被德國人壟斷,價格貴得離譜。國產化以後就成了大路貨,可以敞開用。
早先墨脫水電站有好幾種建設方案,現在只剩一種了,就是截彎取直,挖一條30多公里長的隧洞,打通U型拐彎的兩頭,利用2000多米的落差發電。
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有了盾構機,也就有了可能。
事實上,這種施工方案已經有個樣板工程,雅礱江上的錦屏二級水電站,周邊地形特點與墨脫段幾乎一模一樣,也是一個U字形大河灣的兩頭打通了四條17公里的引水隧道,電站已經投產六年,執行平穩。
有這些前期工作打底,再挑戰喜馬拉雅那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另外一個技術就是特高壓傳輸,西藏地廣人稀,用不了那麼多電,絕大部分都得輸送到東部用電大省,或者賣給東南亞,長距離輸電唯一辦法就是特高壓傳輸,這也是咱們全球“遙遙領先”的幾個技術之一,而且經過多年西電東輸驗證,成熟又穩定。
說到這兒忍不住感慨一下,能改變世界的還是科技。很多事早先覺得是天方夜譚,但是人類不斷在進步,沒準哪個方向突破一下,就會開啟一個新天地,以前的困難也就不是困難了。
所以說發展才是硬道理,坐在井裡天天擔心井水乾枯沒什麼用,跳出水井,尋找新的增量才是正解。
咱們大搞水電站,其實也是在尋找增量。作為全球的用電大戶,雖然早就實現用電自由,不過62%的電力還得依靠火電,早先挖山西的煤,現在從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進口。不是一直有個說法嘛,說咱們的電動車其實是“煤動車”。
煤炭還屬於存量消耗,總有枯竭的時候,所以國家提了能源轉型目標,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也是倒逼能源企業換賽道。這事沒退路,就算喜馬拉雅也得闖一闖。
還有不少人說工程拖這麼長時間是印度阻撓,其實關係不大,以三哥的能力,欺負欺負南亞小國還可以,想對我們指手畫腳,那基本就是自娛自樂,沒人會在意他們說什麼。
再說第二個問題,這個水電站能掐印度脖子嗎?
肯定是不行,不過要把這事說清楚,咱們還得從頭說。
我們知道雅魯藏布江穿越三個國家,中國,印度和孟加拉。中國在上游,一般來說上游國家對水資源有優先處置權,比如河邊挖個水庫,雨季蓄水,旱季放水,可以保證河道全年水流平穩。
這種利用水庫調節水量的辦法不是人類首創,比如洞庭湖和鄱陽湖,其實就是長江的兩個天然蓄水池。
當然了,現在水利工程除了調節水量外,同時也會利用水流發電,一舉兩得。
但是流域過水量就是那麼多,上游把水留下,下游水就少了,這可不光是影響生產和生活,如果下游國家有入海口,那更倒黴,水位下降會導致海水倒灌,把沿海本來能種地的三角洲變成鹽鹼地。
如果上下游都在一個國家還好說,中央召集各省大佬坐在一起商量,拿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比如咱們國家的轉移支付,有一部分就是流域內省份之間互相補償,反正都在一口鍋裡吃飯,大家也沒什麼意見。
但是如果上下游在兩個國家,那這事就麻煩了。比如美國在科羅拉多河上游建了幾十座水電站,攔截了科羅拉多河90%的水量,只給下游的墨西哥留了10%,就這還限定用途,說是僅供恢復自然生態,專水專用,幹別的不行,墨西哥能咋樣呢?只能是忍氣吞聲。
大家知道變形金剛裡封印威震天的胡佛大壩吧,那個就是科羅拉多河眾多大壩中最大的一個,美國人的形象工程,經常在影視劇裡露臉,誰知道無限風光的背後是墨西哥在哭泣。
還有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工程,在兩河流域上游建了幾十座大壩和水電站,直接裝上水龍頭。
然後對下游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指指點點,土耳其的格言是“石油是你們的,水是我們的”,根本就不講武德,早先敘利亞和伊拉克還能跟土耳其比劃兩下,現在這兩個國家都成了爛攤子,土耳其更是肆無忌憚了。
更麻煩的是,如果兩個國家有仇,那就是災難了,上游完全可以反向操作,枯水期蓄水,豐水期放水,下游國家旱上加旱,澇上加澇,天災人禍一起扛。這時候大壩就變成了武器,所以這事非常敏感。
不過下游國家最怕的還不是水電站,畢竟發電的水最終還得流到下游,就算建水庫,那也是河水的一部分,必要的時候還能流回來。
他們最怕的是上游把水引流。比如印度就有個北水南調工程,在雅江下游開口子,把本來應該給孟加拉的水輸送到印度南方,這就屬於持續放水,流走就再也回不來。
還有柬埔寨準備修建的扶南運河,給湄公河新開一條支流,半路截胡,把部分河水引入大海,所以下游的越南跳腳大罵,緊張得不得了。
就算上游國傢什麼都不做,光是封鎖水文資訊這一項,也足夠下游喝一壺的。這個也好理解,河水有什麼變化,肯定是上游先知道,提前打個招呼,下游就有足夠的時間疏散老百姓,加固河堤大壩。
如果上游秘而不宣,下游兩眼一抹黑,可能等洪水到了家門口才知道,那可就是滅頂之災,跑都跑不及。
2017年中印邊境衝突,緊跟著西藏的水文檢測裝置也出了故障,好幾年都沒修好,印度拿不到上游水文資訊,急得到處嚷嚷。
嚷嚷也沒用啊,我們已經很努力了,無奈藏區情況太複雜,一時半會兒修不好也正常,回去慢慢等。
大家能看出來吧,上游拿捏下游,主要是靠控制水量,一般來說電站有這個功能,不過具體到墨脫水電站,情況又比較特殊,這個工程對下游水量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知道,大河的河道並不封閉,如果你看水系圖的話,河流一般是魚骨狀,中間不斷有支流在補水。
也好理解,流域面積那麼大,如果只有一個源頭,可能流不到一半就蒸發完了。所以中間不斷透過降雨、地下水和其它河流補水,所以有時候下游水量甚至大過上游。
雅魯藏布江就是這麼一條河,前面說了,中游上游水量不大,進入下游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之前只有600億立方米的徑流量,但是經過峽谷兩側雪山補水後,出峽谷已經變成1600億立方米的淨流量。
再經過藏南世界雨極澆灌,入海的時候,徑流量已經達到驚人的6400億立方米。
也就是說,就算咱們把雅魯藏布江全部截流,也只能影響印度境內四分之一的水量。而且大家要知道,印度東北部地廣人稀,又沒什麼工業,根本就沒有缺水的問題。
至於擔心雨季開閘放水,給印度製造洪水那就更扯了。墨脫水電站投資將近1萬億人民幣,花這麼多錢就為了放水沖印度東北部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得多想不開?
而且那地方的土著跟印度政府也不是一條心,你把他們淹了,印度政府眼皮都不帶眨一下,說不定還會偷笑,清理了土著,也就沒人跟他們搗亂。
更關鍵的,那地方還有一部分是我們的藏南,雖然現在被印度非法佔領,但畢竟是自己的領土,怎麼可能霍霍自己。
就算我們想幹點啥,墨脫水電站也沒有控制水量的功能。
前面說了,這個水電站是在喜馬拉雅上打隧洞,利用自然落差發電,這種叫引流式發電站,堤壩不高,水庫很小,基本沒有調節水量的功能,簡單理解就是加了個過濾網,沒有開關,不是水龍頭,印度根本就沒有擔心的理由。
事實上,印度最擔心的倒不是水電站,他們最怕的是雅魯藏布江引流工程,也就是那個紅旗河工程,不過這專案一直在論證,離落地還遠著呢。
而且紅旗河原計劃引水源頭也在大拐彎處,墨脫水資源再豐富,也不能同時幹兩件事,既然已經建了水電站,估計不會再從這引水了,印度大可以放心。
按理說,印度國內也不缺水利專家,既然知道沒什麼影響,那還天天跟我們唱反調,是因為印度人是槓精嗎?
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印度的奇葩風格在國際上都是出了名的,幹出什麼事都很正常。
不過“無腦反對”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印度所有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邏輯,就是要跟我們爭奪雅江水資源的開發權。
關於水資源,國際上有個先到先得的慣例。
啥意思呢?你有在本國境內開發水資源的權利,但是不能影響已經建好的工程,所以對於下游國家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搶在上游國家開工之前,先把自己的水利工程建好。
印度作為國際老油條,當然知道怎麼合理利用規則,所以拼命阻止我們建水電站,同時又緊鑼密鼓在本國搞工程。
2000年開始,印度就規劃在雅江下游印度控制區內建造水電站。目的就是造成既成事實,如果咱們在建工程影響了他們的水電站,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把這事掛到國際上,讓大家都罵我們。
這就完全是為了建電站而建電站了,所以印度國內一直也有不同聲音,印度東北部地廣人稀,建了發電廠給誰用?印度又沒有特高壓傳輸技術,這水電站建好也是擺設。
不過印度官方可不管這些,歷屆政府都把在雅江下游建水電站當作頭等大事,2003年,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宣佈在全國建造162個水電專案,其中雅江下游42個,總裝機容量佔了一半以上。
過分的是這42個水電站都在我國藏南,跟中國都沒談好就急吼吼地在非法佔領區開工,擺明了是想生米煮成熟飯,甚至還有一個電站蓄水後會淹沒實際控制線我方這一側,雖然那地方無人居住,畢竟也算是越界了。
好在印度的基建水平大家都知道,非常的一言難盡,水電站跟建工廠又不一樣,涉及到人口搬遷,環境改造,反對聲浪很大,印度中央政府又沒有控制力,搞不定各方勢力。工程推進的速度可想而知。
到現在20年過去了,建設情況如何呢?說是一共投產3個,還都是小型電站。其它的不知道啥情況,可能還在挖坑打地基,也可能根本就沒開工。
不過這印度人也比較執著,儘管效果不怎麼樣,但是每年都要喊口號,20247月,印度又啟動了幾個工程,說是投資十億美元,不知道是之前停擺的工程,還是新開的工程,反正印度國情嘛,都是一筆糊塗賬,也無所謂了。
我理解這也是為啥我們趕著2024年核准建造墨脫水電站,本身也是在和印度拼速度。
這兩年網上有一些論斷,覺得咱們穩坐上游,可以輕鬆拿捏下游國家,其實看了前面您就知道,這事沒那麼簡單。
水資源博弈是國家博弈的一部分,並不是上游國家想幹啥就能幹啥,當然了,你要碰上美國這種惡霸,那算你倒黴。
比如咱們前面說了美國科羅拉多河上游建水壩,那就根本沒考慮墨西哥的需求。這也沒辦法,墨西哥被美國欺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差大壩這一件事,誰讓你離美國那麼近呢。
還有土耳其這種不講武德,佔據安納托利亞高原,就是要把水源據為己有,明目張膽。
不過大多數時候,大家還得商量著來,也不能太過分,否則人家魚死網破,說不定就帶著部隊打上門。
大家知道第三次中東戰爭吧,以色列左右開弓,同時收拾了埃及和敘利亞,還在戈蘭高地打了二戰以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坦克大戰。
以色列為啥非要打戈蘭高地呢?是為了站在高處看風景嗎?
那當然不是,以色列這個國家心機很深。中東缺水,所以以色列站穩腳跟後就開始佈局水資源爭奪。
當時的方案是給加利利湖開口子,把湖水從北到南引入內蓋夫荒漠,順便灌溉沿途農地。
不過加利利湖是約旦河下游的源頭,以色列把水抽走,直接影響了約旦河水量。阿拉伯人後知後覺,等發現問題已經晚了,以色列說我們工程都建好了,你能咋樣?
所以阿拉伯人就在加利利湖上游的幾條河流建了水壩,準備從源頭上堵死以色列人取水。加利利湖提供了以色列三分之一的水源,你說這以色列人能善罷甘休嗎?
所以先炸了水壩,隨後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佔領戈蘭高地,控制了中東水塔,讓阿拉伯人再也沒法搗亂。
到現在戈蘭高地還在以色列手裡,所以說並不是控制了上游就萬事大吉,還得看國家實力。再舉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我們知道,衣索比亞控制尼羅河上游,他能隨便建大壩嗎?
肯定不行啊,當年以色列和埃及爭奪西奈半島,以色列就攛掇衣索比亞建水壩,以色列出人、出錢、出技術,從尼羅河上游卡埃及的脖子。
埃塞白得一個水電站,肯定是非常樂意,但是埃及當時是非洲一哥,還是阿拉伯人帶頭大哥,找上門一頓威逼利誘,這事也就沒下文了。
倒是埃及自己先建了阿斯旺大壩,盤了世界第二大人工湖納賽爾湖,在尼羅河水下游玩的風生水起。
後來埃及威風不再,不做大哥好多年,衣索比亞舊事重提,說要建復興大壩,然後又引發了一輪新的對戰。
埃及和蘇丹說我們已經把河水分了,你在上游建水壩影響我們用水,埃塞說我在自己國家建水壩你們管不著,而且你們當時分河水的時候也沒喊我,跟我沒關係。三方現在還在扯皮呢,埃塞的水壩倒是建起來了,不過這事還不算完。
所以脫離國際大環境,單純從技術上討論上游對下游的碾壓優勢意義不大。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那個國際慣例吧,就是“開發水利工程不能影響其它國家已建工程”,這個依據是1997年透過的《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搞笑的是,儘管中印兩國心照不宣的按這規則辦事,但這倆國家都不是協議的簽約國,極端情況下那就可以放飛自我,各幹各的,也不算違約。
而且我們沒有跟下游國家簽署過任何關於水資源分配的協議,也不承諾出境河流的水量,因為這事沒少被西方指責。不過他們指責的事太多,也不差這一件。
籤協議這事吧,有點像一個人,天生個子高力氣大,周圍人說你的樣子很嚇人,我們怕你動手,你先把手捆上,咱們再談生意,你說要是你,你願意嗎?你又不是傻子。
咱們說回雅江水電站,2005年軍旅作家李伶出版了一本報告文學,書名叫《西藏之水救中國》,大概意思把青藏高原河水引入東部乾旱地區,計劃每年引入兩條黃河的水量,後來傳得沸沸揚揚的“紅旗河”,創意就來源於這本書。這本來就是個構想,文學嗎,當然可以天馬行空,但是這個名字太聳人聽聞,所以當時就引起印度的激烈反應。
2010年印度國家政策研究室一個叫切拉尼的教授,寫了一本書《水—亞洲的新戰場》,全篇都在說西藏的水利工程影響印度國家安全,書中大量引用了《西藏之水救中國》的內容,很多創意想法都被拿來作論據。
這本書本身不值一提,因為這個切拉尼本來就是印度國內的鷹派,書中甚至對尼赫魯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耿耿於懷,還說印度應該“早做準備,把地區問題國際化”,擺明了是想讓美國介入,你說就這麼個人,他寫的書能客觀嗎?
不過印度人一直對中國有深深的恐懼,這本書正好寫到心坎裡,所以在印度引起了轟動。此後印度的諸多動作都以這本書為指導,給我們在西藏搞水利制造了不少麻煩。
其實咱們在雅江開發上對印度也算仁至義盡,2014年甚至容許印度水利專家進入西藏親自測量水文資訊,每次建電站也都和印度通報情況,電站周邊不建大型水庫,基本對印度沒啥影響。
倒是印度自己不講武德,一邊反對中國搞水利,一邊在本國搞北水南調,內河聯網,這兩個工程需要直接引流河水,屬於赤裸裸的盜取水源,根本不管下游1億孟加拉人的死活,還在拉維河上游建大壩,聲稱一滴水都不給巴基斯坦留,完全不顧吃相,跟強盜差不多。
所以咱們也不用有啥包袱,按自己節奏來,既不搞霸權,也不當老好人,該吵架吵架,手底下別停。
墨脫這個電站,預計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能解決3億人的用電需求,對我們實現雙碳目標,減少能源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電其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將為中國接下來的兩個大行業革命扛起大梁。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革命,將帶來大量高壓平臺接入電網,導致電量需求翻倍增長;一個是大模型時代,計算中心對於電力的需求更是海量的,目前,我國主流的機櫃功率以 4-6kW 為主,6kW 及以上的機櫃佔比為 32%
我國目前擁有超過 3000 個機架,總功率 15 兆瓦的大型資料中心超過 300 個。華為、阿里等通訊和網際網路巨頭的超大型資料中心機架數甚至超過 1 萬個,執行能耗驚人。
據《資料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白皮書》預計,到 2030 年,我國資料中心能耗總量將超過 4000 億千瓦時。
未來,中國想真正打贏經濟這場仗,沒有足夠的電力兜底,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時候建電站,那就是瞌睡的時候遞枕頭。
此外,還有個不太好明說的理由,電站施工過程需要把大型工程機械運輸到崇山峻嶺,肯定得升級道路,道路修好也不能浪費吧,偶爾跑個坦克行不行?跑個裝甲車行不行?就算什麼都不跑,這種投放能力擺在哪兒,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至於宣傳上,還是低調點比較好,像“什麼什麼救中國”之類的標題,自媒體吸引眼球還行,如果是嚴肅的出版物,還是少說為妙,沒準就被什麼人利用了。
畢竟不少國家都是玻璃心,隨便說點啥都可能導致應激反應,咱們不怕事,但也不主動刺激別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