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江。 家裡的錢給孩子留50萬,剩下的給你養老。 我的社保還有4萬元,兩年後你記得去要……
這是一位絕症患者發給家屬的資訊。

蔡磊不忍讀下去。
他的手機裡有20個病友群,他們患上了同一種疾病“漸凍症”。
蔡磊說,群裡收到最多的就是家屬求救與病友遺囑資訊。
僅在中國,平均每天就有60多位漸凍症患者去世。
蔡磊成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他帶領著全世界頂尖科研團隊與漸凍症抗衡了4年。
而此前,蔡磊的人生與這個絕望的字眼並無瓜葛。

蔡磊是業界公認的拼命三郎。
不是睡覺就是加班,沒有休息。
蔡磊曾跟自己的競爭對手放話:你們不要跟我競爭,只要我開始做的事,你們都幹不過我。因為我不要命,只要你還要命,你就輸了。
2013年,他帶領團隊沒日沒夜奮戰。
用時45天,開出了中國第一張電子發票,比競爭對手提前9個月完成。
這種玩命的工作模式,讓蔡磊的履歷足矣傲視群雄。
25歲,加入三星集團,擔任中國總部稅務經理。
29歲,任萬科集團總稅務師。
36歲,升任京東副總裁。

頭銜一個接一個。
“中國電子發票第一人”、“2018年十大財稅人物”、“中國改革貢獻人物”、“中國新經濟領軍人物”……
蔡磊將每一份熱情都奉獻給了自己所愛的事業,以至於行至不惑,終身大事還未敲定。
後來,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北大才女段睿。

縱使相差11歲,但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緣。
認識兩週,便步入婚姻殿堂。

蔡磊被朋友笑稱:直男玩起了浪漫“閃婚”。
蔡磊卻直言這是最高效的戀愛方式。
2018年年底,兒子降生。
蔡磊的世界除了工作,還平添了世俗的美好與幸福。
人生似已完滿。
直到2019年的一張診斷書,將蔡磊的人生劈成了兩半。

2018年8月,蔡磊的身體發出了危險訊號。
他胳膊24小時連續不斷出現肉跳。
起初,他以為是壓力大導致,沒太在意。
症狀持續半年之久,沒有絲毫好轉跡象,還越發嚴重。
這不得不引起重視。
蔡磊輾轉北京多家醫院進行檢查,最終在2019年9月30日得以確診。

那天,北醫三院最權威的漸凍症研究專家樊東昇接待了蔡磊。
樊東昇先用雙手比劃出約20cm的長度,隨後左手慢慢靠近右手,中間的空隙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而後,嚴肅而又認真的看向蔡磊:“你的生存週期還有這麼長。”
五雷轟頂。
漸凍症被稱世界五大絕症之首,病因不明,治癒率為0,患者平均生存週期為2-5年。
艾米莉.狄金森說: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這個叱吒商界,每天與時間賽跑的精英領袖,身體將被牢牢“凍住”。
回去時,他等了好幾趟電梯都沒能擠上去,最終選擇走樓梯。
“電梯都不願等,現在卻只能等死。”
入秋的太陽比盛夏還要毒辣,刺得蔡磊睜不開眼。
他不記得自己是怎樣回到家裡的。
想到以後將成為妻兒的拖累,蔡磊無比絕望。
斟酌良久,他向段睿提出離婚。
沒成想,段睿抹著眼淚說:你想都別想。
她說:結婚不就是為了相互提供後盾嗎?現在,我就是後盾。”
在段睿眼裡,他們不止是夫妻,更是有著過命交情的戰友。
她願意與他並肩作戰。
蔡磊積壓已久的情緒瞬間爆發,眼淚奪眶而出。

住院一個月,蔡磊結識了天南海北的病友,也切身體會到漸凍症的殘酷。
小王38歲,是外企白領。
與蔡磊不同的是,小王從口腔開始發病。
先是說話大舌頭,幾個月後便不能張嘴,舌頭也伸不出。
醫生起初按腦梗給他治療,讓小王吃了一年多的藥。
直到2019年,他無法進食,體重極速下降。
後來輾轉多地,才被懷疑是運動神經元病。
來到三院,不是治療,只是確診。
在這之前,小王折騰了一年多。
隔壁床的老朱,和蔡磊差不多年紀,兩人經常閒聊。
老朱說當時醫生懷疑他是類風溼,但又沒查出任何原因。
最後才來到這裡。
那時,他的右腿已經無法動彈。
作家米奇·阿爾博姆,曾這樣描述漸凍症發病過程:
它如一支點燃的蠟燭,不斷融化你的神經,使你的軀體變成一堆蠟。 通常,“燃燒”從腿部慢慢向上,最終只能靠插在喉部的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像被緊固在一個軟殼內。
簡單來說,患者將逐漸喪失所有的行為能力,直至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而亡。
但病友們不怕死,而是懼怕毫無尊嚴的等死。
他們私下組建了一個“組團赴死小分隊”。
每天在群裡討論各種死法,大到死亡方式,小到每一個步驟,認真探討,確保不出現任何紕漏。
最後,大家一致同意,選擇安樂死。
但安樂死的費用讓人望而卻步。
目前全世界允許外國人執行安樂死的國家只有瑞士。
此前,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曾在2018年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共計花費60餘萬元人民幣。
這個話題,也隨之銷聲匿跡。
他們不想臨了,還將自己的家人拖下水,為此負債累累。
老朱從不參與小分隊的討論。
倒不是怕死。
而是家裡所有的收入來源都指著他一人。
老朱是河南一名公職人員,生病期間依然有薪水發放。
他多撐一天,家人就多一天口糧錢。
老朱為人寬厚。
有次蔡磊處理完工作,已經是晚上11點了。
他扭頭髮現老朱還沒睡。
好奇的問他:“怎麼還沒睡?”
老朱笑了笑:"等你呢。"
蔡磊這才想起,老朱睡覺愛打呼嚕。
閒聊時,他隨口說起自己害怕呼嚕聲,嫌太吵。
於是,老朱記在了心裡。
每晚,老朱都默默等蔡磊睡著後,他再睡。
蔡磊不由得一陣觸動。
這些病友善良淳樸,但命運卻待他們如此不公。
相比他們,他有資源有能力,身體也還能動。
他是不是應該為做些什麼?
既然妻子願意做自己的盾,那他何不拿起長矛,再做他一回西楚霸王。

說幹就幹,這次還要幹票大的!
出院後,蔡磊翻閱國內外200年間關於漸凍症的所有文獻資料。
但始終都未能找到發病原因以及診療方法。
他帶著滿臉困惑找到樊東昇。

樊東昇屬業界權威,全國各地的漸凍症患者慕名而來。
即便從醫三十載,樊東昇團隊所掌握的病例樣本也僅有5000多例。
罕見病的治療研究最大的難點在於病例樣本極度缺乏,藥物是否有效更是無從驗證。
要知道我國每年新增漸凍症患者數量達2萬多人,按照生存週期推算,現存患者達10萬人之多。
那為什麼無法收集樣本呢?
樊東昇感嘆道:“病人在不同的醫院問診,醫療資料不能打通啊。”
這也是所有病患的就醫痛點。
每去到一家醫院,患者又得從頭到尾重新做檢查。
除了紙質報告和膠片,其他資料,醫院之間根本無法共享。
這讓醫療專家都犯難的事,蔡磊一個門外漢又能做些什麼呢?
商界精英的網際網路思維立馬跳動。
蔡磊想到利用網際網路可將所有患者連結,建立龐大的資料庫,以便專家進行研究與分析,從而高效準確推進藥物研發,避免重複試錯。
此言一齣,樊東昇心裡一震。
兩人想法不謀而合。
次月,搭建工作便正式啟動。
他們忘了,蔡磊不僅是個商人,他還是名病患。
此外,20年疫情期間,光是蔡磊透過微信聊天新增的病患,就達幾百人。
那段時間,張開雙臂的綠色小人成了蔡磊最常用的表情。
當他在群裡表明身份,發出那句“我們只有自救,才有可能得救”的吶喊時,得到大部分病友的積極響應。
蔡磊給平臺取名:漸愈互助之家。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此平臺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民間漸凍症患者科研資料平臺,觸達病人超過1萬多名。

資料庫有了,研發團隊也有了,下一步該到生產藥物了。
經過走訪,蔡磊發現市場上盡沒有一家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企。
“研發2000萬人用的藥都來不及,哪有精力去做10萬人的?”
財務出生的蔡磊給他們算了一筆賬:“漸凍症患者基本都是壯年,家庭會傾盡全力救助,即使只有10萬人,每人100萬就是1千億,加上每年新增小三萬。這個市場一點都不比別的小。”
蔡磊表示:“我可以來協助找資金,而且負責提供動物實驗基地。”
於是,僅一年時間,他就將漸凍症的藥物研發臨床試驗從20年上半年的14個擴充套件到了下半年的100條管線。
投身科研事業,蔡磊才感受到什麼是經費在燃燒。
光其中一條管線,三年時間燒掉兩個億。
妻子段睿放棄了自己穩定的事務所工作,投身直播賣貨行業。

所賺的每一分錢都用來支援丈夫的科研事業。
有從業人員說:“蔡磊的加入,讓全世界研發漸凍症的速度至少提前了10年。”
這所有的努力與成果,都是以犧牲蔡磊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
他每天工作時長16個小時,這種工作強度,常人都難以忍受。

去年,他感染新冠,高燒39度,依然堅持看了一天論文。
在他工作室的角落,放著一張1.2米的單人床。
累了,他就躺著歇會兒。
或者讓助理坐在他的床邊,協助他完成接下來的工作。

只要團隊研製出新藥,蔡磊會不惜以身試藥,甘做小白鼠。
有時一天需要服用60多粒藥。
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讓蔡磊上吐下瀉,也造成了病情急速惡化。
有次半夜起床上廁所,回到床上發現拽不動被子,又不忍心吵醒熟睡的妻子。
他就這樣硬生生凍了一夜。
去年年底,還能動彈的一根手指,也徹底罷工了。
他的電腦桌下,有一個腳控滑鼠儀。

工作時,他用肩膀帶動胳膊移動游標,再透過腳踩儀點選。
現在,他的兩隻胳膊軟綿綿的垂在身體兩側,走路時,胳膊隨著身體前後晃動。
牆角的輪椅已提前備好。

喝的水加入了增稠劑,這是為了避免嗆咳導致肺炎。
而肺炎,對漸凍症患者無疑會致命。
病情發展之快,始料未及。
“活到7、8年,甚至10年都有可能,但他這麼工作,正在將能延長的時間耗竭掉。”樊東昇說。
妻子心疼他:“你這就是在自殺!”
蔡磊卻說:“我就是要自殺,因為我自殺的話會加快藥物的研發。我若不自殺,我自己多活幾年,科學沒有進步,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


蔡磊不是超人,他也有軟肋。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剩下的時間好好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他也曾想過,找一個“桃花源”,租一套別墅,僱一堆人照顧自己。
陪著家人,閒雲野鶴。
但他現在一週只能見上孩子一次,連擁抱也成了奢望。

遺憾,但也沒辦法。
此生註定給不了父愛,他選擇做孩子的榜樣。
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樣,做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2023年4月,蔡磊用生命書寫的《相信》一書出版發行。

以此來鼓勵身處絕情的病友,也給孩子留下他短暫而又寶貴的人生經驗。
4年時間,蔡磊藥物研發的100多條管線,只剩下80多條,前後失敗了30多次。
有人說他是騎著腳踏車上月球,絕對不可能成功的一件事。
但他相信:“即使這一代趕不上,我們也能給下一代病友帶去希望。”
他的藥物研發甚至還惠及了阿爾茲海默症與帕金森症。
蔡磊形容自己的身體就是最後一顆子彈。
就算意志已死,也要讓軀體發揮應有的價值。

22年,在他的帶領下,有近1000名病患簽署遺體捐獻協議。
這是人類史上“史無前例的壯舉”。
就在蔡磊坦然接受死亡“能活一天算一天”時,生機乍現。
11月15日,傳來一則振奮人心的訊息。
蔡磊回應首次用藥有效:腿部力量得到改善,走路穩多了。

這讓所有人又重燃了希望。
馬斯克說:寧願錯誤的樂觀,也不要正確的悲觀。宇宙最終都會走向熱寂(毀滅),你還有啥可悲觀的?
向勇士蔡磊致敬。
不管成與不成,奇蹟都已發生,他以身體力行,完美詮釋了那句人生真理: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作者介紹:就就,說不上有多少才華,但我能保證的就是,在這裡,我筆寫我心。我在鍵盤上敲下的每個字、每個觀念,都是真誠的,不會愚弄別人。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鍵詞
蔡磊
漸凍症患者
病友
中國
樊東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