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草包笨蛋嗎?

至於文化人,則必須理性。他可以“憤怒”,不能“憤激”。或者說,可以怒罵,可以怒斥,可以怒吼,但一定基於理性的判斷,歸於理性的分析,而不是罵娘洩憤,煽動情緒。極端的情緒化,不是“士人的傳統”,更不可能真正成為“社會的良知與良心”。
特朗普的戰略投降?美國的戰略轉彎!
文/鄭真
來源/末談國是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一個月多的時間,美俄高階外交官已經在沙特和土耳其進行了兩次會談。雙邊關係正常化是重中之重。據悉,美國解除對俄製裁的清單已經在醞釀起草之中。俄羅斯已經同意協助美國就伊核問題同伊朗溝通。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特朗普的領導人會晤已經在安排當中。正如普京所說,俄羅斯和美國已準備好重新建立合作關係。
美俄關係峰迴路轉,不是因為俄羅斯在俄烏戰線大獲全勝,而是因為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對俄政策發生了大轉彎。
特朗普寄希望於改善美俄關係,而不是繼續捲入同俄羅斯作戰的俄烏衝突。特朗普主張儘快停戰實現和平。在拜登政府時期俄烏戰爭是美俄兩個大國對抗的前沿,美國支援這場戰爭意圖拖垮俄羅斯。冷戰結束後,美歐為主的北約東擴持續發生,美歐對陣俄羅斯早就是過去幾十年的國際關係常態。但是特朗普現如今從對抗的前線退出了。
這相當於地緣政治大地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調整。
這一調整並不是逐步發生的,而是在特朗普上任後急速推進的。從外交理論來看,真正的談判應包含“胡蘿蔔加大棒”策略:一方若同意預期結果,則給予獎勵;若不同意,則施以威脅。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同俄羅斯的談判中,既沒有胡蘿蔔也沒有大棒,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不加入北約,要求烏東四州被佔領土不歸還烏克蘭,特朗普政府全盤接受。不只是拒絕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美國副總統萬斯甚至提出了從歐洲撤軍的可能。特朗普政府展現出從對抗前線退出的急迫性,以及改善美俄關係的誠意,非常直接。這被批評為戰略投降。
特朗普是草包笨蛋嗎?面對強硬的俄羅斯,只會妥協妥協再妥協嗎?
戰略轉移從來不是以領導人的個人喜好為標準的。特朗普有慕強心理,對普京的個人評價很高,這些並不是美國轉變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冷戰結束後,美國和歐洲領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崩塌。單極霸權已經不復存在。對抗敘事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特朗普目前所做的與其說是戰略投降,不如說是戰略轉彎。美俄關係的改善並非易事,美國和歐洲的同盟關係調整也是欲速不達。
多年來,特朗普一直對北約持批評態度,在第一任期內就曾多次威脅退出北約。第二任期來,特朗普多次公開表達歐洲國家在北約軍費開支上“不出力”,美國在維護北約安全方面負擔過重,但是還沒有到退出北約的地步。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4日報道,特朗普正考慮放棄對北約的領導權,他也希望由英國或法國將領擔任這一職務。從以往威脅退出北約,到現如今希望放棄領導權,這一轉變的背後是美國在掌握戰略調整的節奏。
停留在北約,逐步交出領導權,這意味著美國對歐洲的協防義務,美國捲入歐洲對外戰事的風險,在逐步降低。領導權從美國轉移到英法,這是漸進式變革,不是美國突然退出北約,也不是北大西洋公約體系突然垮臺。
美歐軍事同盟歷經八十多年的融合,驟然實現彼此獨立必將是血淋淋的切割。從俄烏衝突中快速抽身,只是美國戰略大轉移轟轟烈烈的開始。
歐洲的軍事戰略自主,軍事實力的構建,需要時間和空間。歐洲為了爭取應對變局的時間和空間,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留住美國挽救北約。美歐軍事同盟事關龐大的軍工產業鏈以及政商團體的利益,在美國內部被接受也不容易。
長期處於對抗陣營另一端的俄羅斯,習慣性應對美歐的戰略壓力,被美歐緩和關係謊言欺騙的次數已經多到數不清,保持警惕已經深入記憶。對於特朗普伸出的改善關係橄欖枝,俄羅斯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判斷這是美國出於對新格局現狀的接受而做出的調整。
因此,綜合來看,特朗普現在所做的一切稱不上戰略投降,作為現實主義領導人,他只是做出了戰略判斷, 未來若干年後回望歷史,現在發生的事很可能恰好處於歷史的轉折點上,僅此而已。

(美國民主怎麼了?不妨讀讀這本書)
END
推薦閱讀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