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籤遮羞:美國再次偉大靠中國製造?

全文1903,圖片11張,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特朗普天天把“再次偉大”、“製造業迴流”掛在嘴邊,結果卻發現在他自己的大廈裡然一直上演“掩耳盜鈴”的戲碼。

當地時間4月12日,中國記者探訪了位於紐約的特朗普大廈紀念品商店,發現約60%的小商品都來自中國,但這些商品上“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產地標識卻被價籤蓋住,而產地是越南、美國等地的商品都照常展示,也不知道見不得光的是中國製造還是特朗普的私心
特朗普這招表面上喊著抵制中國製造,結果背地裡還得靠中國製造來撐場面,簡直是把“真香定律”玩出了新高度。
更諷刺的是,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曾揮舞關稅大棒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聲稱要“讓美國製造再次偉大”。

據記者觀察,被遮標的商品從馬克杯到鑰匙扣,從POLO衫到毛絨玩具,幾乎覆蓋整個商店。

有網友調侃:“遮得住標識,遮不住掃碼槍裡蹦出來的原產地資料啊。”
這貼上的哪裡是價籤,這就是特朗普的“遮羞布”!
天天喊著製造業迴歸的口號,卻承認還是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小到玩具、日用品,大到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中國製造已經參與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年就連“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小紅帽,“中國製造”的標籤就赫然在目。而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24年特朗普家族企業進口中國商品總額比上年度上漲12%。

網友笑評,特朗普的美國製造口號,原來需要中國工廠來支撐。
同時,除了在自己大廈裡蓋遮羞布,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也玩起了“雙面人”的把戲。

在特朗普聲稱打一場“經濟獨立戰爭”、對中國加徵高額“對等關稅”後,4月11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便透過內部資訊平臺悄悄釋出豁免清單,對來自中國的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免除關稅,而且允許企業追溯申請已繳稅款退還。
關鍵是這些訊息愣是沒在官網公開,而是藏在一個專門給政府機構看的平臺上,這是怕被中國人知道?顯然不是,這是生怕被美國民眾知道。和貼產地的手法如出一轍,專騙美國人!
而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當關稅政策變成政治表演,受傷的永遠是普通民眾和中小企業。”

再回到特朗普大廈,更離譜的是,這些被貼價籤的商品平均售價比同類產品要高出30%,明顯是加關稅之後的價格。
而按照時間順序,這些商品顯然是在關稅落地前就已經到達美國了,為何價格如此之高?合理推測是也只有特朗普大廈是知道提前囤貨的,但是大廈商品卻按照加關稅後的價格售賣,這時間差打的妙啊。
諷刺的是,絕大部分美國商人無法提前預知,只能跟著政策走。洛杉磯玩具店老闆坦言,其店內90%的商品來自中國,關稅加徵後,進貨成本預計上漲120%,而“原本32美元的熊貓玩偶,含稅價將飆升至80美元,消費者根本無法接受”。就目前而言,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店主則表示,周邊已有30%的同類店鋪因供應鏈斷裂而關閉,“我們不是不想更換供應商,但全球70%的低價玩具產能集中在中國,轉移成本足以拖垮任何小企業”。
原來關稅戰是這麼個戰法!

事實證明,特朗普大廈的價籤,遮住的是產地,卻遮不住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而美國政府的關稅大棒,砸向的是中國商品,卻砸空了美國老百姓的錢包。美國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真正成了特朗普的關稅韭菜!
這波“欲蓋彌彰”底下到底藏著什麼?

美國前幕僚長凱利就曾吐槽:老闆的原則就像他的假髮,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
特朗普曾施壓沙特,要求降低石油成本並擴大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名義上說是重塑美國能源霸權,可實際上卻是為其家族能源產業(如頁岩氣投資)創造壟斷條件。
如今,更是親自操刀關稅協議談判,優先選擇“存在巨大貿易逆差的國家”。此舉卻為特朗普的商業帝國大開方便之門,能直接為他的家族企業海外代工合作方爭取特殊待遇。畢竟,早在2017年就曾傳出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品牌鞋的代工廠在東莞。

這樣看來,不論是政策設計還是執行,完全是為特朗普個人政治利益和家族商業利益而服務。與其說是美國優先,不如說是特朗普優先!原則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可他既要又要的美夢能長久嗎?

特朗普的操作已被《華爾街日報》批評為“用政治口號欺騙選民”。網友調侃道:“價籤遮住的不是產地,而是美國政府的政策無能”。更有人翻出舊賬:“特朗普自己的西裝、領帶都是中國產的,現在裝啥清高?”

而美國自己的統計局都承認,“美國製造”的成本比進口中國商品高40%以上,強行“去中國化”只會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

最終殺的是特朗普自己的票倉。而所謂的用關稅大棒逼產業鏈轉移,就像用膠帶修補航母,看著唬人,但下水即
撕下標籤才是真實的世界,特朗普的關稅美夢註定一碰就碎!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