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獵狐》劇照
難得休息,我們來做個遊戲吧——
第一個,如果今天你心血來潮,買了一張彩票中了頭獎,獎金超過20億,你覺得你的生活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第二個,如果巴菲特找到你,想用所有財富和你交換人生——他變成你,你變成他,你願意嗎?
這是兩個聽起來充滿誘惑的思維遊戲,第一眼看上去就讓人心緒浮動,但它們背後都藏著很深的思維陷阱,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類似的陷阱變得焦慮。
獲中信出版集團授權,今天我們分享《持續買入》中的部分內容,讀完你會知道,為什麼上述思維陷阱無處不在,以至於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來源:《持續買入》
作者:[美] 尼克·馬吉奧利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團
1.為什麼你從來不覺得自己富有
1)承認自己的財富,比想象中更難
那是2002年的聖誕節,整個西弗吉尼亞州的人都在花錢,好像錢已經不值錢了。但他們買的不是禮物。是什麼呢?
彩票。
下午3點26分,彩票購買狂潮達到高峰,每秒有15張彩票售出。
傑克·惠特克就是購彩者之一。他不常買彩票,但獎金超過1億美元,他怎麼能拒絕呢?傑克買完彩票就回家了。
當晚11點,強力球彩票中獎號碼公佈。相伴四十年的妻子朱厄爾把睡著的傑克叫醒。這是個奇蹟。他們押對了五個數字中的四個。這不是頭獎,但他們都知道,六位數的獎金在等著他們。
第二天早上,傑克在上班前開啟電視,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昨晚公佈的數字有一個錯了。傑克核對了一下,說不出話來。他剛剛贏得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單張彩票頭獎——3.14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25.96億元)。傑克決定立即拿走這筆錢,他收到了稅後1.13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9.34億元)。(注:美國強力球頭獎最新紀錄在2022年11月8日更新,為20.4億美元)
但你已經知道這事不會有好結果了,對吧?
在收到這筆1.13億美元鉅款的兩年內,傑克的外孫女去世了(可能是因為過量吸毒),他的妻子疏遠了他,傑克把時間花在豪賭、召妓和酒駕上。傑克最終輸掉了所有贏來的錢。
我已經知道你在想什麼了:「哦,又一個彩票中獎者出了差錯的故事。如此耳熟啊。」
關於傑克·惠特克,有個小細節我沒說:他本來就已經很有錢了。
是的,他的確已經很有錢了。在他買這張將永遠改變生活的彩票之前,傑克的淨資產已超過170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1.40億元)。他是怎麼變得富有的?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是多元化企業建設公司(西弗吉尼亞州的一家承包公司)的老闆。
我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它說明了即使那些有著最好的意圖、最好的背景和最好的判斷力的人,也會因為金錢改變人生。
傑克·惠特克本性並不壞。他供養妻子和外孫女,一直很虔誠,甚至在中彩票後立即捐贈數千萬美元,成立了非營利基金會。然而,當誘惑出現時,他無法拒絕。後來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真希望當初撕掉那張彩票。」
金錢使人改變。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如果傑克意識到他已經如此富有,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我怎麼知道傑克不覺得自己很富有?因為他仍然在買彩票,儘管他的身家是1700萬美元!雖然很容易從人性貪婪的角度來解讀,但我從經驗中知道,承認自己的財富總是比看起來更難。
2)1000美元和10萬美元,基本一樣
2005年左右,我的朋友約翰(化名)和我開始了一場關於在美國富有意味著什麼的討論。
約翰在灣區最富有的城市長大,父母都有研究生學歷,在醫學和教育領域有成功的事業。然而,約翰說他沒那麼有錢,並告訴了我原因。
約翰16歲時,父親給了他1000美元,讓他開一個經紀賬戶,學著瞭解股市。那天晚上晚些時候,約翰把禮物的事告訴了他最好的朋友馬克,並問馬克他得到了什麼生日禮物,因為他們是同一天出生的。馬克說他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模一樣的禮物。
約翰聽到這話很震驚。他知道他的父親和馬克的父親是好朋友,所以他們給兒子送同樣的生日禮物似乎是合理的。然而,約翰也知道馬克家比他家富裕得多。事實上,馬克的父親可以說是腰纏萬貫。
馬克的祖父創立了一家著名的投資公司,馬克的父親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從賬面上看,馬克的家人都是億萬富翁,所以當約翰聽說馬克只得到1000美元時,他很困惑。
約翰問馬克:「你也得到了1000美元?」馬克猶豫地回答:「不,是10萬美元,但基本上是一樣的禮物。」
這就是有錢和很有錢的區別。
2002—2007年,我認為我家也很富有,或者說至少有一些錢。
我家有一臺大螢幕電視(約76cm寬)。我們有一輛越野車和一輛跑車。我們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裡,它位於一個有門禁的社群,孩子們簡單地稱其為「大門」。後來我發現,這種奢侈的生活只是暫時的。
2002年,我媽媽和繼父買下了這棟三層房子,花了27.1萬美元。到2007年初,這棟房子漲到了62.5萬美元。在此期間,我們家一次又一次地用它進行抵押貸款,房屋價值的透支越來越多。只要房價繼續上漲,我們就可以繼續靠著高房價過著不錯的生活。
不幸的是,房價沒有繼續上漲。隨著2007年底房價開始暴跌,一切都完蛋了。我們失去了房子,被迫賣掉了越野車、電視和跑車。我們曾經的家裡已經住進了別人。我知道,我們並不富有。但直到上了大學,我才意識到我們是多麼貧窮。
我永遠不會忘記開學的第一週,我發現我是新生宿舍20個孩子中唯一沒有去過歐洲的。事實上,在那個時候,我從加州乘坐飛機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新墨西哥州,那次旅行是由科學基金資助的。回顧過去,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我認為自己在2002—2007年很富有——因為我經歷過更惡劣的生活環境。
住在蓋茨鎮之前,我和我的家人住在一個公寓裡,那裡的烤箱下會有蟑螂出沒。每當烤東西時,它們就會出來,在烤箱的控制面板上曬太陽,就像陽光下的小蜥蜴一樣。它們經常入侵我們的儲藏室,還留下排洩物。太噁心了。直到今天我都不能忍受蟑螂。
儘管情況很糟糕,但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我從不捱餓,我有一個非常支援我的家庭,我甚至有自己的電腦(那是在2001年)。然而,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有多好,因為我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看不到其他人的生活。
這就像我的朋友約翰,他看不到自己的財富,因為他所知道的只是成長過程中相較於高中時的朋友們,他自己更窮。不幸的是,即使你很富有,這種感覺似乎也不會消失。
3)億萬富翁也感覺不到自己富有
你可能會認為,當你成為億萬富翁時,就會覺得自己很富有了,但情況並非如此。
你可以看看2020年2月媒體對高盛前執行長、億萬富翁勞埃德·布蘭克費恩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聲稱,儘管他擁有鉅額財富,但他並不富有。
布蘭克費恩堅稱自己是「富人」,而不是富豪。他堅持說:「我甚至算不上富人……我不認為自己是富人,我也沒有富人的作風。」
他說他在邁阿密和紐約都有房,但只是簡單裝修了一下。他開玩笑說,如果買了一輛法拉利,他會擔心車被剮蹭。
儘管這聽起來令人震驚,但我理解布蘭克費恩的想法。
當你經常與傑夫·貝佐斯和大衛·格芬這樣的人交往,並將瑞·達利歐和肯·格里芬視為同行時,只有10億美元似乎真的不算多。
然而,從完全客觀的角度看,布蘭克費恩是美國家庭中最富有的0.01%,也就是1%中的1%。根據經濟學家薩茲和祖克曼的資料,2012年,美國最富有的0.01%的家庭(約1.6萬個家庭)的淨資產至少為1.11億美元。即使根據2012年以來資產價格的上漲進行調整,布蘭克費恩也很容易躋身前0.01%。
但不只是布蘭克費恩有這種認知問題,大多數收入較高的人都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要差。
《經濟與統計評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收入處於中上等水平的家庭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有多好。雖然這個結果乍一看可能令人驚訝,但如果你把財富感知看作一個網路問題,你就很容易理解了。
馬修·傑克遜在《人類網路》中討論為什麼大多數人覺得自己不如朋友受歡迎時,很好地解釋了這一概念:
你有沒有覺得別人的朋友比你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並不孤單。我們的朋友平均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朋友。這就是友誼悖論……
友誼悖論很容易理解。最受歡迎的人出現在許多其他人的朋友列表上,而朋友很少的人出現在相對較少的人的朋友列表上。朋友多的人在人們的朋友列表中的比例相對於他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偏高,而朋友少的人的比例偏低。
你可以在你的社交網路中應用同樣的想法來說明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自己不如他們實際富有。
例如,你可能會想到至少有一個人比你更富有。那個更富有的人可能有一些更富有的朋友,所以他和他的那些朋友也會想到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如果他們不能,那麼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提到一個名人(如蓋茨、貝佐斯等)。
把這個邏輯延伸到它的自然結論,你會意識到,每個人(除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可以指著別人說:「我不富有,他更富有。」
這就是像布蘭克費恩這樣富有的億萬富翁依然會覺得自己只是「富裕」的原因。而你也跟他差不多。
我怎麼會知道?因為你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富有得多。
例如,根據2018年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如果你的淨資產超過4210美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2.78萬元),那麼你比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富有。
如果你的淨資產超過93170美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61.58萬元),這與美國的淨資產中位數相似,這將使你躋身全球前10%。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我認為排名前10%的人是富人。
讓我猜猜:你不同意嗎?你不認為把你自己和世界各地的人,比如發展中國家的人進行比較是公平的嗎?
你猜怎麼著?勞埃德·布蘭克費恩可能也認為把自己和你我這樣的人比較是不公平的!
沒錯,從客觀上講,布蘭克費恩聲稱自己不富有,比在全球排名前10%的人聲稱自己不富有更奇怪。然而,這從根本上來說原因相同。我們只是在吹毛求疵。
畢竟,最富有的10%是富人嗎?最富有的1%呢?最富有的0.01%呢?在什麼群體範圍內?在全球範圍內嗎?在全國範圍內嗎?在全市範圍內嗎?
沒有正確的答案,因為富有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過去是,將來也是。相對論將貫穿你的一生。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覺得自己很富有——人們總是很容易拿自己和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對比。
解決問題的訣竅是,不要忘記所有可能想和你比的人。
既然我們已經討論了你可能永遠不會感到富有的原因,下面我們將注意力轉向一項比其他資產都能讓你感覺更富有的資產。
2.最重要的資產
醫生、長壽專家彼得·阿提亞在2017年做了一次關於如何延長壽命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向聽眾分享了以下思想實驗。
我敢打賭,如果現在沃倫·巴菲特把錢都給你們,你們中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和他交換人生……順便說一句,我還敢打賭,為了再活20年,巴菲特寧願破產。
考慮一下阿提亞的交易:想象你擁有巴菲特的財富、名聲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的地位,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見任何你想見的人,買任何可以買的東西。然而,你現在已經87歲了(和巴菲特當時的年齡一樣)。你願意做這個交易嗎?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神秘,但我打賭你不會。
你非常清楚,在某些情況下,時間比金錢更有價值。因為你可以用時間做一些用錢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你甚至可以移山。
1)山人:印度版「愚公移山」
人類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堅持不懈的故事之一,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故事發生在1960年印度東北部的吉拉爾鎮。那時,吉拉爾鎮非常偏僻,居民如果需要補給或就醫,就必須沿著山脊走上50公里。
有一天,一名婦女在山脊上行走時摔倒,受了傷。她的丈夫達什拉斯·曼吉得知後,認為當地人已經沿著山脊走了太長的時間。當天晚上,曼吉發誓要在山上開闢一條路。
第二天,曼吉拿起錘子和鑿子,在山脊上開鑿。當地人聽說了曼吉的目標,都嘲笑他說這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從未放棄。
接下來的22年裡,曼吉夜以繼日,一個人慢慢地鑿開了這座山。他最終鑿出了一條長110米、寬9.1米、深7.6米的小路。
在20世紀80年代初完成這條路時,他總共鑿掉了7000多立方米的岩石,為自己贏得了「山人」的綽號。鑿通這條小路後,曼吉將吉拉爾鎮與鄰近村鎮之間的通行距離從55公里減少到了15公里。如果你在谷歌地圖上搜索「Dashrath Manjhi Passthrough」,並進入街景模式,你就可以找到他為之工作了20多年的那條小路。不幸的是,曼吉的妻子(他開闢道路的動力)在小路鑿通的前幾年就去世了。
曼吉的故事說明了時間所具有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價值。雖然曼吉沒有錢請施工隊在山上開路,但他有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時間是,而且永遠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2)贏了就是贏了
你在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時如何利用時間,將對你50多歲、60多歲和70多歲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不幸的是,這個道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認識到。對此,我有切身體會。
我大學剛畢業時對金錢有過擔憂,為此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並不重要,但追求目標的過程教會了我時間的價值,以及如何評價自己的生活。
23歲時,我告訴自己,我想在30歲前擁有50萬美元。在那個時候,我名下只有不到2000美元的資金。讀到沃倫·巴菲特在30歲時擁有100萬美元后,我選擇了50萬美元作為奮鬥目標。請注意,巴菲特在1960年擁有的10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900多萬美元。鑑於我不是巴菲特,我將目標削減了一半,也沒有根據通脹進行調整。
當2020年11月,我31歲時,我的淨資產仍然沒有達到50萬美元,還差很多。差多少呢?比我想要的要多得多。
這並不重要。正如範·迪塞爾在《速度與激情》中飾演的角色多米尼克·託雷託說過的那樣:「不管你是贏了一英寸還是贏了一英里。贏了就是贏了。」同樣的道理,沒達到目標就是沒達到。
是我哪裡失誤了?
我並不是不努力。當時,我已經全職工作了8年多,在近4年的時間裡,每週花10個小時寫部落格,直到2020年才讓部落格變現,但即使我的部落格能夠更早一些變現,我離目標仍然會有距離。
我也不認為我可以歸咎於消費。雖然我可以少去旅行,少出去吃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經歷),但這些並不能改變我的生活。
你知道怎樣才能讓情況有所不同嗎?做好職業生涯的早期規劃。我應該最佳化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我的很多朋友都去了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獲得了非常棒的股權激勵,而我在同一家諮詢公司工作了6年,拿到了豐厚的薪酬,但沒有股權。我意識到我錯過了很多,但為時已晚。
現在,這些朋友中的許多人在科技股估值大幅增長後變現了其股票期權,成為百萬富翁(至少也是「50萬美元富翁」)。是的,人們一般會認為是我的朋友很幸運,這確實沒錯,但我也知道這只是一個藉口。因為我有很多機會在這艘大型科技輪船經過時登上它,但我都拒絕了。
這並不是說我特別想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因為我沒有很想),而是在27歲之前,我沒有花大量時間來思考我的職業生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在工作的前10年(25~35歲)個人收入增長最快。根據這些資訊,你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在23歲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我的職業生涯上,而不是我的投資組合上。
我犯錯的原因是我錯誤地認為金錢是比時間更重要的資產。我後來才意識到為什麼這是錯誤的。
你能掙到更多的錢,但沒有什麼能買到更多的時間。
雖然這聽起來很殘酷,但我保證我對自己並不像看起來那麼苛刻。我知道,相較於我的成長經歷,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此外,如果我加入了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我可能就沒有機會寫這本書。但這還是不能改變我沒有做好早期職業生涯規劃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即使我達到了50萬美元的目標,可能也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改變我的生活。因為財富是逐步增長的,大致以10倍的量級。這就是為什麼與財富從20萬美元增加到30萬美元相比,財富從1萬美元增加到10萬美元對人的生活影響更大。因此,我即使在30歲時擁有50萬美元,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當許多美國家庭在努力維持生計時,我卻抱怨沒有達到一個過高的財務目標,我知道這聽起來多麼令人討厭。但是,財富不是一個絕對的遊戲,而是一個相對的遊戲。
不管怎樣,我像你們一樣,總是會拿自己和同齡人做比較。我希望可以不這樣,但事實就是這樣。你可以和我爭論,但是,壓倒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情況就是如此。
例如,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喬納森·勞赫描述了大多數人的幸福感如何在1歲左右開始下降,在61歲時觸底,在那之後又開始上升。人一生的幸福度最終看起來像U形曲線(或一個小小的微笑)。
你可以在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兼助理教授漢內斯·施萬特的實證研究中看到這一點,他將人們未來5年的預期生活滿意度按年齡劃分,並將5年後的實際生活滿意度也按年齡劃分。
例如,30歲的人目前的生活滿意度為7分(滿分10分),他們預計5年後,當他們都35歲時,自己的生活滿意度為7.7分(滿分10分)。研究顯示,35歲的人的生活滿意度比30歲的人低——他們在35歲時的實際生活滿意度是6.8分,而不是他們在30歲時預測的7.7分。平均而言,30歲的人預計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會在未來5年增加0.7分,但實際上可能會下降0.2分。
你如果只看代表當前生活滿意度的點,就可以看到25~70歲著名的幸福U形曲線。
為什麼幸福感會在20歲之後開始下降呢?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通常無法滿足他們的高期望。
正如勞赫在《你的幸福曲線》中所說:
年輕人總是高估自己未來的生活滿意度。他們犯了一個巨大的預測錯誤,就像你住在西雅圖,希望每天都有陽光一樣……20多歲的年輕人對其未來生活的滿意度平均高估了約10%。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度的樂觀情緒會消失……人們並沒有變得抑鬱。他們正在變得,嗯,現實。
這項研究解釋了為什麼我在23歲時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大膽的財務目標,以及為什麼沒有達到這個目標讓我感到有些沮喪。然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一開始就不太可能達到這個目標,也就是說,我可能太樂觀了。
你可能也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同樣的模式。年輕的時候,你可能期望很高,後來卻失望了。然而,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樣,這是完全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你的期望也是正常的。降低得多一些,當你進入老年時,驚喜可能會給你帶來額外的快樂。
我們的生命開始於成長股,結束於價值股。
成長股的定價與我們年輕時對自己的看法相似。人們對未來抱有很高的期望和希望。然而,我們中的許多人,就像許多成長股一樣,最終未能達到那麼高的預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期望降低得如此之多,以至我們懷疑未來的情況是否會更好。這類似於投資者如何給股票定價。然而,事情通常會比預期的要好,我們像價值投資者一樣,可以體驗到行情上漲帶來的驚喜和愉快。
當然,這只是平均水平。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曲折。我們都必須根據我們當時所知道的情況來做決定。這就是我們所能做的。
3.如何贏得你的財富遊戲
想象一下,有一個對學習如何致富有濃厚興趣的時間旅行者接近你。為此,時間旅行者設計了一個遊戲,內容如下:
明天你會在過去100年中的某個時候醒來,對你現在的生活一無所知,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不過,你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套具體的財務指標。假設你想要使自己積累財富的機率最大化,你會告訴自己什麼呢?
雖然人們很容易說「買蘋果股票」或「避開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的股市」之類的話,但讓我們假設歷史不會以同樣的方式重演。你可以回到1929年,從未經歷過大蕭條,或者回到1976年,蘋果公司還沒成功。
僅靠這些有限的資訊,你今天會給自己什麼樣的指示,讓自己帶著這些指示回到過去?你如何贏得時間旅行者的遊戲?
鑑於我對你一無所知,我的目標就是讓你在財務上獲得成功的機率最大化,不管你的背景如何。
記住這一點,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我為了贏得時間旅行者的遊戲而給自己制定的具體財務指標,那就是「持續買入」——
1)儲蓄是窮人的事,投資是富人的事
在決定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哪裡之前,先找出自己在財務生涯中的位置。如果你的預期儲蓄大於預期投資收益,那就關注儲蓄;否則,關注投資。如果兩者差不多,那就兩者都關注。
2)盡己所能地存錢
你的收入和支出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你的儲蓄率也不應該是固定的。儘可能多地存錢來減輕你的經濟壓力。
3)關注收入,而不是支出
削減開支有其侷限性,但增加收入卻沒有。找到現在增加收入的小方法,這些小方法可以變成將來增加收入的大方法。
4)使用兩倍法則來消除消費罪惡感
如果你對某項消費感到內疚,那就把等量的錢投資到創收資產上,或者捐給慈善事業。這是最簡單的讓你無憂消費的方法。
5)至少把未來加薪和獎金的50%存起來
稍微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想按期退休,就把支出增長控制在未來加薪的50%以下。
6)債務沒有好壞之分,它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它
債務在某些情況下是有害的,在另一些情況下是有益的。只在對你的財務狀況最有利的時候使用債務。
7)只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買房
買房可能是你一生中做出的最大的財務決定。因此,只有當它符合你的財務狀況和你目前的生活方式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8)持有現金是在為大額支出存錢
雖然債券和股票可能會讓你在等待的時候賺更多的錢,但當你為婚禮、住宅或其他大額支出而存錢時,現金是最好的選擇。
9)退休不僅僅關乎金錢
在你決定退休之前,確保你知道你想在什麼地方退休。
10)用金融資本替代人力資本
你不可能永遠工作下去,所以趁還來得及,把人力資本轉換成金融資本吧。投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
11)像所有者一樣思考,購買創收資產
為了真正增加你的收入,像一個所有者一樣思考,用你的錢購買能產生收入的資產。
12)不要買個股
買入個股並期望跑贏大盤就像拋硬幣一樣。你可能會成功,但就算你成功了,你怎麼知道這不是運氣?
13)快買慢賣
由於大多數市場預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漲,快速購買、緩慢出售是將你的財富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對此感到不舒服,那麼你買賣的東西對你來說可能風險太大了。
14)儘可能多地投資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透過持有現金來把握市場時機,那你得三思了。即使上帝也無法打敗定期定額投資法。
15)投資不在於你拿到什麼牌,而在於怎麼打好手裡的牌
在你的投資生涯中,你會經歷好運氣和壞運氣。然而,最重要的是你的長期表現。
16)不要害怕不可避免的波動
市場不會讓你一路順風順水。別忘了,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就必須經歷一些挫折。
17)市場暴跌(通常)是買入機會
在大崩盤之後買入,未來的收益通常是最高的。當這些崩潰週期性發生時,不要害怕利用它們。
18)在為你想要的生活冒險之前,先為你需要的生活投資
雖然我一直強調買、買、買,但有時候賣出也沒關係。畢竟,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積累財富又有什麼意義呢?
19)你永遠不會覺得富有,這沒關係
不管你在金錢方面多麼成功,總會有人比你更有錢。如果你贏得了這場金錢遊戲,確保你不會在這個過程中迷失自我。
20)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你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沒有什麼可以買到更多的時間。
一起聊聊:
-
你現在更關注投資,還是賺錢?
-
你會把時間作為一項資產來考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