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47 能靠譜嗎?

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說大話、誇海口早已司空見慣。這不,新的“空軍一號”還沒有坐上,就夢想著F-47了!
當地時間21日,其在白宮發表講話,宣佈將美國空軍“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專案,即美國第六代戰機專案合同正式授予波音公司。
英國《衛報》稱,作為美國第47任總統,特朗普將美軍新一代戰機命名為F-47。

第47任美國總統宣佈F-47專案,可是美國軍工集團妥妥的政治獻禮。
當特朗普用金色鋼筆在合同上籤下姓名時,鏡頭特寫顯示檔案右下角赫然印著第47任總統特別授權字樣。
這個傳統也絕非巧合,F-16是第16任總統卡特時期啟動,F-22對應小布什政府任期,而F-35則始於奧巴馬時代。
如今特朗普命名F-47,也暗示著其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空中霸權代際標誌!無疑是將個人印記深深烙在美國軍事裝備發展史上。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延續“王婆賣瓜”的口吻,把F-47誇得天花亂墜,諸如“沒有任何國家的任何飛機能與它相提並論”“有史以來最先進、最強大、最具殺傷力的戰機”“大大超越了其他國家的能力”之類,符合一貫的特朗普風格。聽這語氣,恨不得把“史上最牛”刻在飛機腦門上。

可是,去年五角大樓白紙黑字寫著,重啟F-22生產線更划算! 
特朗普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來一個PPT六代機模型“殺手鐧”呢?因為政治意義遠遠超出了一架戰鬥機的範疇。
從塑造個人政治遺產的角度來看,特朗普一直渴望在美國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他的行事風格大膽張揚,無論是推行 “美國優先” 政策,改名“美國灣”,還是修建美墨邊境牆,都彰顯著他對獨特政治遺產的“追求”。
F-47 戰機作為美國軍事力量的象徵,一旦成功服役並在未來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F-47” 這個編號將成為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標誌性符號,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具象化,自己自然會“名留青史”。
那麼誰能幫特朗普執行這個計劃?
特朗普點名道姓由波音公司製造。

據美國媒體報道,F-47將接替F-22成為美空軍第六代主力空中優勢戰鬥機。預計整個專案總價值高達數千億美元,單機造價超過3億美元,僅工程和製造開發合同價值就超過200億美元。
這一決定對於波音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股價應聲暴漲,而老對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則黯然神傷。
那麼問題來了,波音上一次獨立研發先進戰鬥機,還要追溯到冷戰時期的F-15,冷戰過後不過是對F-15縫縫補補,弄出個F-15EX。
近二十年來,波音的核心業務早已轉向民航客機和導彈系統。
相比之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憑藉F-22和F-35穩坐五代機霸主地位,技術積累更勝一籌。
但特朗普為什麼選擇波音?
本質上是軍工利益集團分蛋糕的傳統操作:避免洛馬一家獨大,“維持行業平衡”。 
軍工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中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們透過政治捐款、遊說等手段,左右著政府的軍事採購和國防政策。
波音公司作為美國軍工巨頭,在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特朗普要藉此掌控軍事領域主導權,重構軍工利益鏈,逐步削弱民主黨傳統金主洛馬等老牌軍工複合體。
特朗普將 F-47 專案交給波音,不僅能為波音帶來鉅額的經濟利益,也能加深他與軍工利益集團之間的聯絡。
所以,波音再次被選中,並非單純技術考量。在洛馬主導的F-35專案飽受詬病之後,特朗普將F-47交給波音,更多是一種政治考量
這是對“親密資本盟友”的回報,是向軍工複合體再次遞出的橄欖枝。
即便波音在過去幾年因各種醜聞與專案失誤而信譽受損,但這並不妨礙它再次成為美國軍工鉅艦中的頭號承包商。
特朗普的邏輯很清楚:要政績、要聲望、更要選票支持者眼中“美國製造”的復興符號。而F-47,正是他塑造這種幻覺的道具。
不僅如此,美國還會如同F-35專案一樣,強迫其盟友共同負擔成本、採購該機,進一步將北約及印太盟友綁定於美軍空中作戰體系中。
特朗普表示,F-47 藉助隱身技術“幾乎無法被探測”,其生產工作已部分啟動。
特朗普向盟友丟擲“甜蜜陷阱”:未來只能購買“功能縮水版”,理由是“防患未然”。
這招“金手銬”既維持了軍火市場壟斷,又避免技術外流,卻讓盟友們陷入兩難——買不起全配版,買便宜版又怕被美國完全拿捏。          因為這些天價戰機意味著軍費負擔劇增、戰略自主進一步喪失,而且對英國、義大利和日本來說,他們本來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結果還是被美國給“截胡”了,最終成為美國全球戰略棋盤上的“空中卒子”。
F-47不僅是一架戰鬥機的型號編號,更是美國重塑全球霸權的序列編號。
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扮演的不是總統,而是軍火推銷員、戰爭操盤手、霸權代言人,他想用F-47吹響新的“空中冷戰”號角。
波音公司能不辱使命嗎?
近年來,波音這家老牌軍工企業因737 MAX系列客機的停飛事件,星際客機載人失敗等系列醜聞,讓自己的聲譽和市場份額受到重創。

顯然波音出了大問題,管理混亂,供應鏈失控,人才流失。
更令人擔憂的是,波音為迎合多元化指標,引入大量非技術背景員工,甚至被曝生產線依賴印度外包工程師,導致品控能力斷崖式下滑。
社交媒體上,網友紛紛吐槽:“波音印度化管理,美軍敢不敢再冒險?”

這樣的團隊能承擔數千億美元的六代機專案嗎波音連737MAX的軟體漏洞都修了5年,F-47的2030年服役承諾更像畫餅。
與此同時,美國軍工的研發已陷入高投入、低產出的怪圈。其第六代戰機的造價已成為該專案的重大漏洞,去年該專案甚至陷入困境。
美國前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在2024年7月暫停了該專案,原因是第六代戰機的成本幾乎是F-35 的三倍,每架高達3億美元。
F-47專案總預算預計恐怕突破8000億美元,也遠遠超出了美軍和政府的承受能力。
現在,從美國那邊透露出來的資訊看,波音公司的F-47戰鬥機目前只是有個概念設計而已,連驗證機都沒影兒呢。
像高超音速導彈和重型運載火箭的PPT,波音都是很能吹,最後要麼延期要麼超支。但波音畢竟是共和黨的基本盤之一,只要面子上過得去能支援肯定要支援。
特朗普的F-47大戲,本質上是一場軍工複合體與政治權力的合謀:波音需要天價合同續命,政客需要“強軍人設”拉票,軍方需要預算擴張話語權。
但美國工業體系的衰敗、技術攻堅的乏力、財政透支的危機,都在撕碎其“六代機神話”
F-47,我看不太靠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