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失業,還有多遠?

昨天Musk釋出了最新一代號稱“市面上最強”的AI大模型Grok3,有人說直接把國內炒AI的一系列股票幹崩,直接帶動整個大A出現明顯回撥。
這個邏輯肯定是有問題的,關於市場的炒作,對於DeepSeek資本市場的狂歡,以及週一召開的重要的民企座談會,我前面其實都反覆提示過相關邏輯和風險,沒看過的同學,可以再回去看看這兩篇文章:
今天,討論一個跟更多人息息相關的問題:
AI突飛猛進的時代,哪些人最難被AI打敗?
除了對技術革命的興奮和炒股票賺錢的慾望,更多的普通人,多少也應該有一些職業危機感。尤其是對於白領而言,想想三年五年之後:
你的工作還有多少不能被AI取代的部分?即便飯碗還能保住,以前肉搏,人和人卷,以後除了人,還要和機器卷,競爭壓力會否更大?升職加薪是否更加遙不可及?
這些不是製造焦慮,而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被老闆最佳化你還可以發發牢騷,罵罵”萬惡的資本家”,被AI最佳化,你該罵誰?
為了方便大家快速瞭解自己職業被AI替代的難易程度,我簡單弄了一個“AI替代指數”,包括了五大維度的評估,大家可以根據如下表格,簡單快速地自己測算一下。

AI替代指數評分系統(滿分100分)

評分規則:每個評估項根據描述選擇最符合的選項,累計總分後對照風險等級。

1. 工作重複性(20分)

  • 評估項:每天處理相似內容的時間佔比
    • 80%以上 → +20分
    • 50%-80% → +15分
    • 20%-50% → +10分
    • 20%以下 → +5分
    示例:售票員(高分) vs 高階管理人員(低分)

2. 資訊標準化程度(20分)

  • 評估項:工作中依賴標準化(不涉及主觀加工)資訊的程度
    • 幾乎全部標準化 → +20分
    • 偶爾需要非標準化處理 → +15分
    • 經常整合非標準化資訊 → +10分
    • 核心價值全部來自非標準化 → +5分
    基礎會計人員/初級金融分析師(高分) vs 心理諮詢(低分)

3. 創造力需求(20分)

  • 評估項:產出內容是否需要突破現有程式或規則。
    • 完全按既定規則執行 → +20分
    • 需區域性最佳化現有方案 → +15分
    • 需經常結合跨領域創新 → +10分
    • 依賴個性化定製化原創 → +5分
    示例:程式設計師(高分) vs 高階產品架構師(低分)

4. 人際協調複雜度(20分)

  • 評估項:跨部門/角色溝通佔比
    • 無需人際協調 → +20分
    • 簡單人際協調→ +15分
    • 需平衡多方利益 → +10分
    • 依賴長期信任關係 → +5分
    程式設計師/資料處理分析/助理律師(高分) vs 高階銷售經理(低分)

5. 行業AI技術滲透率(20分)

  • 評估項:所在行業AI已經滲透情況
    • 超過70% → +20分
    • 50%-70% → +15分
    • 30%-50% → +10分
    • 低於30% → +5分
    示例:保險核保(高分) vs 非遺技藝傳承(低分)

風險等級對照表

總分割槽間 替代風險等級 核心特徵 應對措施
80-100分 🔴 高危替代區 高度標準化、低創造性、行業AI成熟 立即轉型
60-79分 🟠 中危過渡區 部分可自動化,但需人機協作 技能升級
40-59分 🟡 緩釋觀察區 AI輔助提效,短期不可替代 保持警惕
20-39分 🟢 安全防禦區 強人際/創新/非結構化需求 鞏固優勢
案例:
使用者A(財務文員)
  • 任務重複性:80% → +20
  • 資訊標準化:標準化 → +20
  • 創造力需求:完全按規則執行 → +20
  • 人際協調:無需協調 → +20
  • 行業滲透率:60% → +15

    替代指數總分95 → 🔴 高危替代區
使用者B(銷售冠軍)
  • 任務重複性:30% → +10
  • 資訊標準化:非標準化 → +10
  • 創造力需求:需要經常創新銷售策略 → +10
  • 人際協調:多方協調 → +10
  • 行業滲透率:40% → +10

    替代指數總分50 → 🟡 緩釋觀察區
實際上,AI最難完成的工作,除了大家通常瞭解的“創造和創意”類工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點,那就是:涉及決策
AI很大程度上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好的“輔助者“,”工具人”的角色,也就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牛馬”。
迴歸到最終需要決策尤其是重要關鍵的部分,是很難取代人類的。這好比,對於炒股而言,你問任何AI工具,它可以快速給你羅列非常漂亮甚至深入的資料分析和公司對比,但很難告訴你一個這樣的結論:
“明天/今年,就買這個股票,確保可以賺到xx收益。”
這恰恰是人類智慧中很難被取代的。說到底,碳基生物要自己為自己的決策負責,矽基機器也深知這一點。
說起來,不善於創造,不敢於決策,不願意負責,在這些點上,人類牛馬和AI牛馬,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是,在人類牛馬擅長的領域,AI要擅長十倍甚至百倍,成本卻只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完全免費?
大家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一下自己的“AI替代指數”得分以及未來的規劃和想法。關於AI時代,職業技能的提升和轉型,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規劃,這些話題也是很多同學關心的,後面單獨我再找時間聊。
Stay tuned!
請點選上方名片,關注本公眾號。由於微信系統改版,關注後請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與“置頂”,以獲得最及時的文章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