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二的實習之旅:如何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面對實習或找一份工作,你會考慮哪些?
01
打破常規,發現未來
從耶魯生物尖子生到獵企實習生
| 主角介紹—Crystal
耶魯大學,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專業,大二結束後選擇間隔年(gap year)。透過全職實習瞭解各行業的工作內容、晉升前景,同步探索自身工作偏好
於2023年底-2024年初加入WT實習,負責醫藥行業的科學家與商業拓展人員招聘。
實現個人成長,敢於打破常規

看Crystal如何發現未來

👇👇👇
選擇專業時,考慮過職業發展嗎?個人/家庭影響多大?
選擇專業時,我主要基於個人興趣。自初二的生命科學課程起,我對生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不斷透過校內外的課程和科研專案深入探索分子生物學領域。父母雖在工程技術行業,並未反對我選擇生物專業,但他們或許希望我選擇理工科。當時的想法是專心做科研,未來當教授,算是考慮過職業發展,但對做教授到底意味著什麼,其實沒有準確的概念。
為何選擇獵頭行業,加入WT?
選擇gap year是為了深思職業規劃,透過體驗心儀的賽道明確求職目標與升學計劃。我選擇獵頭行業,源於對人力與諮詢等領域興趣強烈,認為在獵企的實習能讓我迅速瞭解整個醫藥行業。性層面,在面試WT時,與目前團隊的合拍度、HR的高效溝通,讓我選擇了WT。
有無收到其他“令人心動的offer”?
有同步跟進的面試,但都不是直接做藥企的團隊,包括聯絡了一些科技公司也就是甲方HR。MBTI中,我是INTJ,工作上嚮往高效的環境氛圍,希望有獨立發揮的空間及全域性視野。基於性格特質,效率為先、合拍即合作。相較於甲方HR,瞭解到獵頭屬於前端業務崗,直接創造價值。
02
三個月實習,收穫成長
視野、資訊密度、人際關係全方位提升

視野開拓

獵企帶來的全域性觀,讓我能深入瞭解到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企業,總結出新藥研發從產生想法到新藥上架的操作流程。相較於校園內的專業課程和實踐專案,在WT的實習經歷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實踐操作和業務流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資訊密度

相較於校內學習,加入WT後,我接觸到更多的是“高密度、高質量”的行業資訊輸入。在WT,我更加主動地關注宏觀市場趨勢和行業人事動態,掌握招聘市場的最新需求。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對人才有較大需求。我認為運用LinkedIn搜尋和聯絡生物早研人選是我最大的優勢。我具備專業知識,能夠分析候選人的工作經歷,協助同事判斷人選與崗位的匹配度,基於數字化平臺的資訊互通和團隊共識,為候選人提供專業且全面的服務。

人際關係

團隊非常重視個人價值,加入後即熟悉組織架構,內部氛圍佳。我驚喜地發現,即使剛加入、經驗少,但團隊成員們也會找我討論某項實驗技術的屬性、候選人發過期刊的含金量、英語郵件撰寫習慣等。自己的經歷能幫助團隊變得更高效。在WT,我收穫了前瞻的行業趨勢和專業招聘實踐,更結識了職業生涯的引路人,與行業中最有創造力的一股力量同行。

看耶魯實習生,AIGC話題互動

選擇一份實習,會先看什麼?

👇👇👇
作為使用者,我對AIGC的感受是複雜而多元的,有時會用AI輔助修改文字或進行翻譯。我發現,AI生成的英語質量高於中文,但內容準確性不足。在文學、藝術等領域,AI的想象力遜於人類。因此,這些工具並不適用於所有場景,人類的專業和創新思維仍為主導。但從效率角度,掌握AI得以提升競爭力。
選擇實習或一份工作時,我會從“工作內容、眼界高度、團隊氛圍”著手關注。
1

工作內容

期待每日工作有挑戰、讓自己能學習知識並積累經驗。
2

眼界高度

能夠迅速關注到公司、行業及上下游行業的運作規律,透過實習思考職業選擇。
3

團隊氛圍

傾向於企業文化氛圍友好型,與團隊合拍更能事半功倍。
03
未來就業實用指南
技術技能、人文技能雙管齊下
“未來已來,只是分佈不均”,Willian Ford Gibson的箴言正在職場得到應驗。據世紀經濟論壇釋出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技術、經濟、人口結構和綠色轉型等領域的全球形勢日新月異,預計到2030年將創造1.7億個工作機會,但同時將淘汰9200萬個工作崗位,如何在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中保有一份競爭力,技能的提升成為制勝關鍵。
技術技能引領未來
生成式人工智慧和快速技術變革等趨勢正顛覆各行各業,就業報告中明確40%的工作技能將會發生改變,人工智慧、大資料和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技術技能需求預計出現快速增長。技術重構的本質是認知升維,知識工作者需要成為自己的執行長,技能提升早已昇華為數字公民的生存哲學。
人文技能創造未來
當演算法開始模仿人類,什麼才是人類真正的認知護城河?儘管科技賦能已經改變大眾傳統的思維模式,但創造性思維、靈活性和敏捷性等人類與生俱來的稟性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是萬物的尺度,Amazon的“逆向工作法”、Google的“20%自由時間”等創新機制,本質上都是對人性化認知的精心培育,在深度學習的時代,突破既定認知框架的“非理性飛躍”反而成為稀缺資源。
End-
本文系轉載合作,版權歸WisestTalent所有,如需轉載或商務合作,請聯絡email至[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AI | 僱主如何引導管理者、員工擁抱AI時代

招聘 |  看00後學長,海歸學姐直播(原文看回放)

官宣 | “全球管培生人才庫” 上線,賦能全球人才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