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節。對海外遊子來說,元宵夜同賞一輪明月,共品元宵滋味,也遙寄綿綿鄉情。
舊俗新韻傳燈影:
元宵文化綻異鄉
德國北威州華人藝術團團長盧欣表示,雖然海外與國內的節日習俗和文化氛圍不同,但元宵節傳承文化、凝聚社群、寄託鄉愁和促進交流的功能是一致的。對於華僑華人而言,元宵節是懷念家鄉、思念親人的重要時刻,也是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彰顯。
“越來越多的華二代、華三代身著漢服、旗袍等傳統服裝,置身於節日活動中。”盧欣說,元宵節是華人社群增進團結的契機。透過共同參與慶祝活動,華僑華人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絡,增強社群、社團的凝聚力。
元宵前,德國北威州華人藝術團上演《黑神話·悟空》《盤鼓·雲宮迅音》等節目。盧欣表示,希望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增進華僑華人與當地社群的交流與理解。

圖為德國北威州華人藝術團進行的表演。(受訪者 供圖)
在馬來西亞,“拋柑”覓良緣是當地元宵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 馬來西亞砂拉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國輝介紹,這個習俗源於華人社會,早期華人女性較為保守,不輕易與外界接觸,因此利用元宵節這一機會,透過拋柑的方式表達對姻緣的期待。
在傳統習俗中,未婚女子會在柑橘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或願望,然後拋入河流或湖泊,希望有緣人能拾起,並由此開啟一段美好姻緣。如今,這一習俗演變成一項有趣的社交活動,河邊或公園常設定專門的“拋柑”場地,男女青年可以藉此結識新朋友,增添節日的浪漫氣息。

資料圖:各國遊客馬來西亞檳城體驗元宵節“拋柑”。(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黃國輝說,除了拋柑活動,馬來西亞各地還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如檳城、馬六甲、吉隆坡等地都會舉辦盛大的花車遊行,許多華人廟宇會舉辦大型祈福法會,人們點燈祈福。商家和社團也會組織舞龍舞獅隊伍為節日增添熱鬧氣氛。

異國他鄉的團圓思念:
遙寄鄉情於元宵
在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的記憶中,舊金山華埠的元宵街會張燈結綵,小食攤位鱗次櫛比,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吸引各國遊客慕名前往。
蔡文耀稱,每逢元宵節前後,舊金山農曆新年花車巡遊是春節慶祝活動的壓軸節目。“這項活動始於19世紀60年代,巡遊參與者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家跟隨花車穿過市中心,最終抵達華埠。還有舞龍舞獅、中國功夫等精彩表演助陣,一起歡喜鬧元宵。”

圖為舊金山華埠熱鬧非凡。(受訪者供圖)
“我也曾主持參與主持花車大巡遊的電視直播,當時現場喜慶的氣氛一直讓我記憶猶新。”蔡文耀表示,美國民眾與華僑華人共同體驗中國節日,在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加深彼此的交流與理解。
在巴西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張小春的家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湯圓、煮湯圓,享受溫馨的團聚時刻。“我們習慣在煮開的水中加入醪糟和枸杞,入口的甜蜜和溫暖是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
“我的家鄉在浙江麗水,板龍燈舞是當地不少鄉鎮的元宵習俗。”張小春告訴記者,板龍的製作融合了竹編、剪紙、書畫等傳統技藝,形態各異的“龍”在鑼鼓聲中歡騰起舞、走街串巷,寄託著當地人們的美好心願。“我的兩個孩子出生在巴西,每當和他們講起家鄉的習俗,他們都希望有機會體驗地地道道的年味。”
2016年10月里約州議會透過法案,正式將中國春節列為里約州官方節日。張小春說,里約民眾會與華僑華人舉行各種活動,喜迎蛇年的到來。他們對中國傳統節日民俗的瞭解也在不斷加深,他們知曉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闔家團圓、看燈賞月的美好節日。

環球同慶元宵樂:
多元魅力共歡騰
今年元宵節,湖北省僑聯青委會常務副會長尹其琦計劃在澳大利亞與朋友一起度過。她介紹,從春節開始,悉尼便充滿節日氛圍,從唐人街到誼園,從達令港到歌劇院,到處張燈結綵,龍獅歡舞。
“澳大利亞唐人街和大型商場也懸掛燈籠、張貼剪紙。”尹其琦說,對華僑華人而言,元宵既是傳承文化的機會,也是與當地社群共享歡樂、增進理解的橋樑,為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紐西蘭奧克蘭,元宵燈會將於當地時間2月13日舉行。巨型手工蛇形燈籠將成為活動的亮點,此外還有500盞手工花燈裝點其中,讓當地民眾感受燈火闌珊處的浪漫。
在巴基斯坦,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主辦、巴基斯坦華僑華人協會及全巴中資企業協會協辦的“團團圓圓過元宵,歡歡喜喜迎吉祥”元宵節慶祝活動在伊斯蘭堡舉行。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及留學生代表400餘人齊聚一堂,喜迎元宵。

圖為“團團圓圓過元宵,歡歡喜喜迎吉祥”元宵節慶祝活動。(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校長馬斌供圖 )
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校長馬斌稱,活動現場,舞蹈表演《象王行》展現古老東方文明的神韻與風采,令他印象深刻。“最後大家一起合唱《我愛你中國》,共同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責編:馬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