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地緣政治高度不確定性的擾動背景下,遠大醫藥近6個交易日累計上漲近40%,無懼行業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大行中金在5月13日上調目標價20.0%至9.6港幣,這是中金年內第三次上調遠大醫藥的目標價。
大漲背後是遠大醫藥密集的創新進展等積極訊息的釋放,包括:膿毒症創新藥STC3141的二期臨床成功、創新核素偶聯藥物TLX591加入國際多中心三期申請獲受理、診斷RDC產品TLX591-CDx完成三期患者全部入組並計劃在年內遞交上市、肝癌創新精準診斷RDC產品GPN02006臨床結果將亮相SNMMI大會,以及公司成都溫江核藥基地計劃今年投入運營等等,這充分印證了公司厚積薄發的科技創新戰略正在逐漸兌現,2025年公司創新藥佈局爆發正當時。
隨著公司更多的創新藥佈局一一開花結果,公司的投資與成長邏輯已全面蛻變,凸顯港股創新藥龍頭氣勢。
01
核藥爆發:批次顛覆性大品種蓄勢待發
核藥板塊,是遠大醫藥創新藥佈局的最強尖兵之一。
公司首個商業化核藥品種為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為全球唯一獲批用於結直腸癌肝轉移選擇性內放射治療(SIRT)的產品,2022-2024年分別實現銷售額超過6000萬港元、2億港元和4.9億港元,呈現了高速放量增長。
易甘泰®的增長潛力還遠遠未被釋放,其未來不僅有望惠及國內每年36萬新發的肝癌患者,並且有望進一步探索後線治療的潛力(如肝癌術後輔助治療、聯合靶向治療等)。
易甘泰®只是“商業化先鋒”,遠大醫藥核藥板塊處於一個全面爆發的關鍵視窗,要探析公司的強勁佈局,諾華便是一個很好的對標或參照例子。
2024年諾華核藥兩大商業化核心產品Pluvicto、Lutathera分別實現13.92億美元(yoy+42%)、7.24億美元(yoy+20%),整體板塊收入超過20億美元,而Jefferies更是給出了Pluvicto銷售峰值將超過50億美金的預測,另外Lutathera在2024年擴大適應症納入了12歲及以上SSTR+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兒童患者,也即將步入10億美元分子行列。
顯然,無論是Pluvicto還是Lutathera都分別在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適應症中展現了強大市場擴張力,這一勢頭未有減弱跡象並且有著加速跡象。遠大醫藥,目前在Pluvicto、Lutathera對應的PSMA靶點、SSTR靶點核藥RDC上分別佈局了對應的me-better管線TLX591和ITM-11,如今正在奔向關鍵臨床里程碑。
TLX591是一款基於J591單抗的RDC藥物,其透過抗體靶向PSMA,搭載治療性放射性核素177Lu,精準輸送至腫瘤部位。
相比諾華Pluvicto,TLX591在多個方面具備潛在me better的特質:1)更精準的靶向治療: TLX591透過抗體特異性除了更精準外,藥物在PSMA陽性腫瘤的穿透性和滯留時間更長,有望達到更好的療效;2)給藥依從性:相比市面上長達六週期、持續30周的放射性配體治療方案,TLX591僅需間隔14天的雙劑給藥(總週期約1個月),大幅縮短治療週期;3)安全性:TLX591透過肝臟代謝清除,有效避免了腎臟毒性,而且其大分子結構使其對唾液腺和淚腺的攝取率極低,減少口乾症和乾眼症等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核藥診療一體化的組合可以進一步發揮產品的效能。基於PSMA成像的優越性,TLX591-CDx是歐美最受醫患青睞的診斷性核藥,其基於放射性核素-小分子偶聯技術的靶向PSMA(在90%以上的原發性和轉移性前列腺癌細胞表面過表達),可用於檢測基於血清PSA水平升高的復發前列腺癌患者。2024年TLX591-CDx實現近5.17億美元的銷售額,並於2025Q1取得近1.51億美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5%。

目前Pluvicto尚未在國內上市,隨著TLX591-CDx預計在年內遞交NDA,遠大醫藥TLX591-CDx將有望在Pluvicto上市後搭乘其放量的東風;同時,待未來TLX591順利加入國際多中心三期臨床,其與TLX591-CDx有望為國內前列腺疾病患者帶來更精準、高效的診療方案,併為遠大醫藥實現前列腺癌的“診療一體化”。
ITM-11是一款無載體177Lu與生長抑素類似物結合的RDC,其同樣是一款潛在me better產品。其具體優勢包括:1)ITM-11採用無載體技術,更高的比活度和純度,生產雜質少,可提升腫瘤靶向效率;2)ITM-11半衰期更長,其採用每8週一次間隔給藥,具備更高的患者依從性;3)ITM-11的潛在安全性更高,在過往臨床中未觀察到嚴重不良事件(SAE)。
藥物有效性來看,ITM-11的全球三期臨床COMPOSE研究顯示:在侵襲性2/3級SSTR陽性的胃腸或胰腺來源的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s患者中,患者的mPFS高達34.5個月,且未觀察到嚴重的不良事件。與Lutathera非頭對頭資料比較下,ITM-11有望在整體的療效(mPFS顯著提升,Lutathera一線治療在22個月左右)、安全性上成為同類最佳產品。
目前諾華Lutathera並未在國內上市,遠大醫藥ITM-11國內三期臨床在今年三月已經實現首例患者入組,其有望成為國內首個商業化靶向SSTR的RDC產品,享受市場獨佔期。
多款創新核藥的管線為遠大醫藥未來增長賦予了穩健的確定性,同時核藥的商業化供應背後必須有著強大的產業鏈保障,經過多年深耕,遠大醫藥在核藥領域已實現了研發、生產、銷售、監管資質等多個環節的全方位佈局,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遠大醫藥預計投入30億的成都溫江放射性藥物全球研發及生產基地,將於今年投入運營,有望加速創新核藥管線的落地,並進一步公司核藥領域的領先地位。該基地是全球首個零輻射智慧核藥工廠,是目前國際範圍內核素種類最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智慧工廠,未來將鞏固遠大醫藥全球核藥研發中心網路的佈局,其預計將於今年年底至2026年陸續實現產品的FDA臨床申報。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遠大醫藥還公佈了其用於治療肝細胞癌(HCC)的創新RDC產品GPN02006將於2025年SNMMI(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年會公佈重磅臨床結果。

GPN02006是一款基於放射性核素-抗體偶聯技術的靶向磷脂醯肌醇蛋白聚糖3 (GPC-3)的診斷型放射性藥物。該產品早前臨床研究資料展現了卓越的安全性和顯像效能:所有受試者給藥後均未報告任何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安全耐受性表現優異;給藥後30分鐘即可實現高質量顯像,充分滿足肝細胞癌臨床快速診斷需求。
本次其亮相SNMMI,不僅體現了GPN02006的潛力——有望成為全球首個針對GPC-3靶點的HCC診斷類RDC產品,同時也標誌著遠大醫藥核藥產業全球化發展邁入新的階段。
02
STC3141:全球膿毒症創新藥FIC
遠大醫藥自研創新藥STC3141膿毒症臨床結果一鳴驚人,讓市場重新審視公司的創新實力。
膿毒症是全球市場公認最難攻克的適應症之一,由於發病機制複雜且病理過程涉及感染、免疫反應、代謝紊亂等多重機制,難以透過單一靶點藥物全面干預,這也讓遠大醫藥的STC3141價值凸顯。
膿毒症領域缺乏有效治療藥物,目前抗生素類、免疫調節劑等傳統藥物為主,21世紀以來僅有重組活化蛋白C獲批治療膿毒症(後因療效不確切撤市)。但由於膿毒症是美國住院患者的第一大死因(死亡率高達35% ~54%),並且中國每年約有近250萬膿毒症患者,市場空間廣闊;據Wise Guy Reports資料,2024年全球膿毒症治療藥物市場規模為125.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3.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58%。

遠大醫藥STC3141的治療機制圍繞膿毒症治療的核心目標——維持免疫穩態,其活性成分是一種多陰離子分子,研究表明膿毒症患者體內迴圈組蛋白水平升高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STC3141能夠透過中和細胞外遊離組蛋白和中性粒細胞陷阱網(NETs),減少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
STC3141國內治療膿毒症二期臨床結果顯示,高劑量治療組在主要終點第7天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OFA)評分較基線變化的表現顯著優於安慰劑組,同時次要終點趨勢與主要終點一致,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儘管未披露具體資料,但從“顯著優於安慰劑組”的口徑在膿毒症這樣危重症適應症來說顯然是大獲成功。
另外,STC3141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可以在過往的早期臨床中初見端倪,STC3141在多個臨床中幫助患者脫離呼吸機、脫離升壓藥和縮短ICU住院時間等有效性指標方面均體現了積極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NIH公示的STC3141一期臨床研究,在26名SOFA評分≥2的膿毒症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有18名(69.2%)完成了ICU第8天的完整治療方案,其餘8名患者有4名提前出院、1名過早出ICU、1名SAE、1名需要其他治療和1名死亡,這彰顯了STC3141在患者中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STC3141在國內二期臨床明確了初步成藥性的背景下,成為全球膿毒症潛在First in class藥物候選毋庸置疑,若未來遠大醫藥順利申請STC3141突破性治療藥物資格,該產品的開發也有望進一步提速,並早日惠及廣大膿毒症患者。
而更大的懸念,在於STC3141對外授權的價值判斷。
由於膿毒症驗證性創新臨床管線稀缺,並且歐美住院患者用藥花費不菲,鉅額BD是可以預期的。從過往可參考的案例看,膿毒症藥物開發商AM-Pharma的重組人鹼性磷酸酶ilofotase alfa在膿毒症相關急性腎損傷適應症曾經未達到二期臨床終點的背景下,仍基於對腎功能顯著、漸進和持續改善潛力被協和麒麟看中,後2021年協和麒麟以2000萬歐元首付+3000萬歐元及1.95億歐元監管里程碑費用買下日本開發權益。
遠大醫藥STC3141作為療效、安全性已被驗證並且擁有部分海外人群臨床資料的FIC藥物,拿下總額巨大的BD,想必市場不會感到意外。
除了STC3141之外,遠大醫藥還佈局了一款膿毒症新藥APAD,透過拮抗多種病原體相關分子(PAMPs),抑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阻斷膿毒症早期炎症風暴的啟動,據介紹APAD與STC3141存在協同作用。
03
邏輯體系轉變
隨著多年創新藥的佈局在2025年開始爆發,遠大醫藥顯然形成一套全新成長性邏輯。
首先是各個創新藥板塊未來兩年有一大批產品將迎來商業化放量,這些產品的體量將至少“再造一個”遠大醫藥:

(圖源:遠大醫藥2024年年報)
1)核藥領域除了易甘泰®(預計未來國內銷售峰值有望超過50億人民幣)之外,公司診斷性核藥TLX591-CDx國內三期臨床完成全部患者入組並將於年內遞交國內NDA申請、腎透明細胞癌診斷產品TLX250-CDx國內III期已完成首例入組、治療性核藥ITM-11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國內完成首例入組,以及治療性核藥TLX591加入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獲受理,未來這些後期產品預計至少能貢獻30億人民幣的收入(核心為治療性核藥),這還沒有考慮後續其他早期管線。
2)眼藥方面,目前公司乾眼症FIC產品酒石酸伐尼克蘭鼻噴霧劑OC-01已經商業化,鑑於目前乾眼症常規藥物人工淚液玻璃酸鈉滴眼液等藥物在2023年均突破10億規模,OC-01未來市場潛力亦值得期待;同時公司兩款治療蠕形蟎瞼緣炎滴眼液GPN01768和白內障術後抗炎滴眼液GPN00833均處於商業化衝刺階段,兩者銷售峰值均有望衝刺10億人民幣的規模。
3)吸入製劑方面公司擁有國內針對過敏性鼻炎的輕、中、重症全方位佈局,目前包括已上市的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噴劑、衝擊商業化階段的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以及處於新藥上市稽核階段的Ryaltris創新複方鼻噴劑,儘管前三款是仿製藥,但具備良好的競爭格局和一定劑型壁壘,能夠貢獻可觀的現金流,另外Ryaltris作為起效迅速並能治療季節性過敏性鼻炎(SAR)的創新藥物,重磅產品潛質凸顯,保守預計公司吸入製劑產品組合未來至少可貢獻25-30億人民幣收入。
僅統計上述三大創新板塊,未來就有望為遠大貢獻超過130億人民幣的營收,考慮到創新藥的淨利率高於傳統品種,保守以20%淨利率測算,將創造近30億人民幣的淨利潤,相當於再造一個遠大醫藥。
這只是遠大醫藥向全球展示其真正核心實力的開始,如今隨著膿毒症FIC管線STC3141驗證性臨床的開花結果,以及創新眼藥、核藥板塊管線的產學研轉化和自主開發,迅速打開了市場對公司在海外市場發展的想象空間,其中最大的預期要屬STC3141海外授權的推進。
再從估值重估的角度而言,公司作為股息率高達5-6%的業績穩健增長的醫藥龍頭,目前遠大醫藥從估值體系並未反應或計價上述兩大邏輯的價值,或許如今的起點,僅僅只是一個市場價值發現的起點。
結語
遠大醫藥2025年創新藥里程碑的密集井噴,不僅得益於公司過去多年的前瞻性創新佈局,還得益於公司堅定轉型創新的卓越執行力,以及打造國際化差異競爭力的不懈堅持。
如今遠大醫藥在核藥、呼吸及危重症和眼藥領域等前沿板塊的持續創新兌現,恰恰是公司厚積薄發的正向反饋,而股價的不斷新高,是市場給予公司堅定創新最直白的肯定。
遠大醫藥的價值發現之路,才剛剛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