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分,暑氣蒸騰,我們去體驗了一把摘花的快樂。
藍天、白雲、花田,當真是美翻了,空氣中都飄滿了花香,毫不誇張,頭髮絲兒都是香的。


大管家
風風火火趕到福州,是為了跟姐妹們的一個約定
。
年初3月龍井到現在,不斷有姐妹問“能不能來點好的茉莉花茶”,看得出來大家都很喜歡茉莉花茶,不光你們,同事小夥伴也愛喝甚至是資深茉莉迷,跟著家裡長輩從小開始斷斷續續喝了十幾年。




所以,這幾個月我們從茉莉花產地到花茶製作工藝做了不少功課,還把熱門的茉莉花茶都蒐羅來,連著喝了好多天,整個辦公室都是茉莉味兒。
知道了不少行業真相,市面上的茉莉花茶,水挺深的,有的以次充好,有的溢價很高……不懂的真的容易踩坑。
不過話說回來,正因為有很多人愛它,市場就大了,難免魚龍混雜。
作為一個愛茶人,相信每個愛喝茉莉花茶的姐妹都不吝嗇買好茶,但我們不希望大家花冤枉錢。
所以我們決定去到核心產地,入茶廠,選好茶,讓咱們喝得更放心,喝得值得!

茉莉花花期在盛夏,之後才能採摘窨制,所以才等了這麼久來交作業,幸運的是此行收穫頗豐,等得值!
喜歡喝茉莉花茶的姐妹抓緊掃碼進群,我們一起瞭解茶知識,探討茶文化,分享品茶心得👇

接下來,我們一起到福州,茉莉花茶的源頭看看吧!

跨越千里到茉莉花茶源頭,
尋一杯“人間第一香”
這次,我直接來到了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鄉蘇洋村茉莉花種植保護基地。

選這裡,是因為福州是茉莉花茶的核心產地之一,更是公認的現代茉莉花茶發祥地。
福州茉莉花茶蕞早能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清代咸豐年間是鼎盛時期,茉莉花茶被當成“貢茶”,慈禧太后超愛,是真正的歷史名茶。
新中國成立後,茉莉花茶成為了外事禮儀用茶,一直沿用至今,可見是多麼受歡迎!
忍不住透露下,因為技藝的不斷發展,現在喝得大部分茉莉花茶都比太后喝得更高階。
我呢是算著日子去的,就為了趕上茉莉花期,一朵朵潔白的茉莉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美極了。

別的地方,頭髮絲兒動我們才知道風來了,在福州,鼻子比髮絲更先感受風的流動,香浪一波波襲來,在花田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從頭到腳都飄著淡淡的茉莉花香。

福州真的是老天爺賞飯吃,河口盆地地形,盆地四周的小山丘常年雲霧繚繞,適合種植茶樹;盆底中心是沙壤土,土壤肥沃,適合種植茉莉花。
這次來的閩侯縣竹岐鄉蘇洋村茉莉花種植基地,是一級保護基地,屬於茉莉花核心產地,鮮花品質特別好。

除了自然環境,種植也是關鍵。這裡的茉莉花生長過程完全不用農藥催生,驅蟲都是採用物理方式,沒有農藥對花和土地的傷害,花香就更好了。

黃色是
物理防蟲板
用這得天獨厚的茉莉花製茶,香氣自然會更好!
這也是為什麼說,福州茉莉花茶盛名遠播,軍功章一半要歸於“花好”。
喝一口,綠茶的醇厚鮮爽,茉莉的鮮靈芳香,花香茶香同時在舌尖徘徊,回甘久久不散,“傳統福州味,清雅冰糖甜”誠不欺人。


“傳統福州味,清雅冰糖甜”,
誰都模仿不了
這份“冰糖甜”,來源於福州世代相傳的製茶工藝。
2014年,花茶製作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數千年栽培史、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遺製茶工藝,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集齊,才有了“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窨,同燻,將茶葉與茉莉充分拌合,茉莉吐香、茶葉吸香,茉莉清香濃縮到每一芽茶葉裡,即為茉莉花茶。聽起來不難,其實每一步都大有學問。
製茶師傅說,盛夏伏天茉莉花苞精油度高、香氣純淨,才能做出鮮靈的“冰糖甜”,每年只有一個多月,時間非常短。


福州30多度的高溫,花農頂著烈日採摘,完全是跟時間賽跑。
大管家採了不到10分鐘,臉上跟剛水洗過一樣汗珠直往下淌,真心不容易。

細心的姐妹應該已經發現了,摘的都是花苞(茉莉花一般在晚上才會綻放)。

沒錯,有經驗的花農告訴我,摘茉莉花只能是晴天,因為這樣花香更純淨,陰天味道就會變,晴天又以午後採摘的蕞佳。摘的花苞都是花田最白的一批,只有這種花苞會當天晚上開放,摘下來的花苞生命力剛好能支撐到它開放,窨茶必須要趁花苞剛剛開放,讓茶葉充分吸收花香,如果花苞完全開放,花香就白白損失了。
在茶廠,白天含苞待放的花苞慢慢綻開,看起來圓滾滾、胖嘟嘟的。

花香溫柔纏綿,彷彿織了一張無形的網把人罩在裡頭,你說窨出來的茉莉花茶能不好喝麼。
在福州,跟著張師傅學習了不少茉莉花茶的製作的知識,張叔叔在國營茶廠做了一輩子的茉莉花茶,從18歲到現在70多歲了,經驗老道、技術精湛。

右: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傳承人,張叔叔
張師傅還親自帶著我瞭解了窨制的步驟:
第一步:鮮花處理,去除青蒂、花梗等雜物,按大小把花分號以窨制不同等級或不同窨次的茶坯;

第二步:窨花拼合,將當天採摘處理過的茉莉花與春茶茶坯混合均勻;

第三步:窨制,等待茶葉慢慢吸收花香,這一步可不像糖炒栗子定個時就不管了,需要時刻關注花與茶的狀況,以免溫度過高加速鮮花衰敗產生悶味,要依賴老師傅多年的經驗,一點馬虎不得;


第四步:起花,觀察花朵色澤轉為微黃,嗅不到鮮香時,及時分離茶花;
第五步:烘焙攤涼,起花後的溼茶需要及時適溫烘焙。

經過5道工序,才算一次完整的窨制。而這才僅僅是窨制的第一輪,要製出所需等級的茉莉花茶,還要多次迴圈這個窨制工序。
當你開啟包裝,看不到茉莉花,只聞綿延的茉莉香,可千萬別驚訝,這正是茉莉花茶“窨制”的妙處。


七次窨制,花香入茶骨,
比慈禧太后喝得還高階
窨制次數越多,花茶的品質也越好,高品質的茉莉花茶,一般窨制6次以上。要知道當年慈禧太后喝的不過是“雙窨”,建國後五窨已是國禮。
分享一個只有行內人知道的內幕:好的茉莉花茶,除了窨制次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茶花配比。有些商家為了節省成本,會降低鮮花茶葉比,即使同樣的窨制次數香味上卻遜色很多,所以窨制次數和茶花配比缺一不可。
這次張師傅製作的這款茉莉花茶,七次窨制,一斤茶配七斤花,7斤茉莉花的鮮香被“濃縮”進了1斤茶中,茶杯一注水,滿屋飄香。

並且選用好茶底,全是芽頭沒有碎葉子,這原材料絕對是茉莉花茶裡數一數二的,一般的茉莉花茶還真比不上。

多虧了這幾個月做的功課,我也會
透過觀、聞、嘗來初步鑑別茶的優劣。
一對比差距很明顯,有的是乾花+茶葉的混合,有形而無神,俗氣濃香;有的能明顯看到碎葉子,一看就知道茶底不好;有的初看不顯,泡了幾次才顯露端倪,香味沒了不說,湯色開始發紅。
咱們的七窨茉莉完勝!懂行的光看這茶湯就能看出幾分,經過熱水的洗禮,茶葉舒展,茶湯透亮清澈,哪怕是7-8泡仍能聞到花香。

累了、倦了,喝上一口,花香沁人心脾,白天上山晚上下廠的疲憊一下子去的七七八八。
同事“茉莉花茶愛好者”喝過覺得無比驚豔,前幾泡花香撲鼻,口感鮮爽,後幾泡花香沉水,茶湯細軟回甘,層次豐富,花香和茶香在舌尖徘徊,久久不散。

搞笑的是95後小夥伴,天天奶茶不離手,喝過之後竟然說後悔錯過了這麼多年,哈哈哈!
想嚐嚐正宗福州茉莉花茶的姐妹,一定一定要掃碼入群,我們一起品茶香,探討茶文化,分享品茶心得👇

這次溯源行程排得都超級滿,微信步數每天都能衝上2萬步。
雖然身體累但心是雀躍,找到好東西然後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吃的、用的踏實,還能拿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這次溯源還學會了怎麼挑選高品質的茉莉花茶,咱們看看以後買茶至少不會踩雷。
除了優質茶胚和新鮮茉莉花,還可以從透過觀、聞、嘗來鑑別:
👉觀:一般上好的茉莉花茶所用原料嫩度較好,條形緊結重實,咱的茉莉花茶茶葉都是芽頭,茶型漂亮,不但好喝也好看,也是茉莉花茶裡茶底裡的優等生。
👉聞:細聞鑑別香氣的純度,如若第二泡花香的濃度仍表現突出,說明茶耐泡、持久,多窨次、下花量足才具有的底香。
👉嘗:湯色透淨、透亮,不見紅,口感滋味也淨,只有茉莉花香和茶的滋味,沒有別的陳味、澀味、雜味!
如果你是喝茶新手,還有個簡單的法子,喝一口,
唇齒留香,不自覺嘴角上揚,這也是對自己口味的好茶。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