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
本文字數:2393,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IMF在2月27日公佈的報告中指出,如果實際收入無法上漲,印度私人消費和投資的復甦可能低於預期。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小巖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豪宅開盤幾日內就會被搶購一空,高階智慧手機的銷售也節節高攀,讓外界感受到印度民眾的消費能力在快速提升。不過,根據印度風投機構布魯姆風投(Blume Ventures)的最新報告顯示,印度富裕人群的消費能力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在印度14億總人口中,依然有10億人口沒有閒錢消費,手上的錢只能滿足基本生存。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的富人有不斷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需求,而窮人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印度經濟是“雙二元”經濟,不僅城市和農村差別大,而且城市內城市不同社會群體之間貧富差距也很大。

消費兩極分化
印度雖然當前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但印度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口目前估計在1.3億至1.4億人,這是印度國內外企業的重點目標人群,但只佔印度總人口的10%,這一規模相當全球人口排名第十的墨西哥。
印度的貧富差距加劇,導致印度市場上奇特的現象,雖然整體消費低迷,但高階商品銷售旺盛,面向普羅大眾的產品銷售增長乏力。
印度大型房地產開發商DLF在2024年初表示,其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一處總價值720億盧比(約合60億元人民幣)的地產專案,在開盤三天內就售出了全部1113套豪華公寓,為了“限流”,企業限制每位買家只能購買一套,並且將定金水平提高到通常的5倍。
在這種消費趨勢下,經濟適用房的市場份額已從五年前的40%下滑至如今的18%。與此同時,“體驗經濟”也蓬勃發展,國際知名歌手艾德·希蘭(EdSheeran)等到印度辦演唱會,票價高昂,甚至一票難求。
在過去幾十年,印度貧富差距不斷拉大。1990年最富有的10%人口占國民收入的34%,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57.7%。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印度每天生活費低於2.15美元極端貧困線的人口超過1.8億。

工資增長緩慢、通脹高企
印度政府日前釋出的報告稱,印度2025/2026財政年度(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經濟預計將增長6.3%至6.8%。這一增速在全球範圍內領先,但與此前表現相比仍顯疲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私人消費相對低迷。私人消費支出一直是印度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顯然,富裕人群的消費能力在提升,但無法平衡整體下降的趨勢。
整體需求放緩的背後,是工資增長緩慢和通脹高企。據印度馬克盧斯投資管理公司(Marcellus Investment Managers)的資料,過去十年,印度中產收入基本停滯,扣除通脹後實際上縮水了一半,這種經濟壓力使中產的儲蓄大幅減少。印度央行的資料顯示,印度家庭的淨金融儲蓄正在接近50年來的最低點。
行業商會印度工商聯合會和商業服務提供商凱斯公司最近的報告顯示,印度六大製造業和基礎設施部門的名義工資增長了0.8%至5.4%,而印度近幾個月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5%-6%左右徘徊。這意味著,雖然工資略有增長,但可能依舊無法趕超物價上漲的速度,生活成本仍在上升。
據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NCAER)的定義,印度的中產家庭被定義為年收入在20萬盧比(約合1.67萬元人民幣)到100萬盧比(8.34萬元人民幣)之間的家庭,其最新資料顯示,印度中產的人數在1億到3億之間。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2月1日向印度議會提交的2025-2026財年聯邦預算案,其中對中產最為重要的變化是將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從年收入70萬盧比(約合5.84萬元人民幣),提升至120萬盧比(約合10萬元人民幣)。印度總理莫迪表示這份預算案為“印度歷史上對中產最友好的預算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2月27日公佈的報告中指出,如果實際收入無法上漲,印度私人消費和投資的復甦可能低於預期,建議應加快實施結構性改革。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
“非常強勁”!中國霸榜,取代韓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