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仍處於虧損階段(部分有機會在今明兩年實現盈虧平衡)的汽車智慧化零部件供應商來說,轉戰港股IPO成為當下市場的主流選擇。
本週,車載毫米波雷達供應商—承泰科技正式披露港股IPO申報材料,也成為國內首家以前裝毫米波雷達為主業,衝刺IPO上市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於2016年,並在2021年抓住汽車行業「缺芯」契機,進入比亞迪供應鏈。

截圖來自承泰科技港股披露材料,下同
彼時,作為比亞迪的毫米波雷達主力供應商之一的博世,受困於晶片斷供影響,而導致無法向中國市場的數家車企按時按量供應商毫米波雷達。部分車企採用了後裝補齊的策略,而部分車企則是啟動了國產供應商替代。
承泰科技、森思泰克等一批中國本土供應商成為受益者。同時,國產方案(尤其是國產晶片)在成本上的巨大優勢以及企業對虧損的容忍程度,也導致博世、大陸、安波福、Veoneer、海拉等傳統外資雷達供應商無法在短期內適應中國市場的車企降本要求。
而在過去三年時間裡,由於中國市場乘用車開始普及輔助駕駛,xV1R/3R甚至5R的需求開始快速上升。同時,部分車型還採用了基於毫米波雷達的座艙監測方案。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艙外毫米波雷達交付2868.08萬顆,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超60%。但,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也導致雷達價格逐年下降。
資料顯示,2022年至2024年,承泰科技毫米波雷達產品的銷量分別為22.10萬臺、75.38萬臺和187.51萬臺,平均售價分別為249元/臺、204元/臺和184元/臺,單價連年下滑,也基本反映整體市場的價格趨勢。
此外,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該公司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79.2百萬元、人民幣96.6百萬元及人民幣21.8百萬元;同時,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連續三年均為負值。
對此,承泰科技的公開材料顯示,公司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客戶在作出採購決定時,往往非常重視價格因素。以大型OEM為首,許多現有和目標客戶都擁有規模優勢、採取集中採購機制,而且對效能和價格設有嚴格要求,議價能力非常強。
同時,客戶可能會在生命週期內要求價格下調。智駕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加上市場上的OEM數量不多,價格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在此之前,承泰科技的毫米波雷達產品主要服務於商用車及後裝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開始,承泰科技的營收進入高增長週期,從0.58億元快速增長至2024年的3.48億元。
不過,其對比亞迪的依賴同樣是逐年增加。資料顯示,2022年、 2023年及2024年,來自客戶A(第一大客戶-比亞迪)的收益分別為人民幣47.2百萬元、人民幣142.9百萬元及人民幣325.8百萬元,分別佔總收益的81.9% 、91.3%及93.6%。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2年以來,承泰科技已向客戶A(比亞迪)提供多代雷達產品,包括CTLRR-220 Plus及CTMRR-130。2024年開始批次生產5.5代高解析度產品CTLRR-220 Pro及CTMRR-130 Pro,已應用於智駕平臺。

此外,2022-2024年,該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28.7% 、31.0%及34.0%,得益於擴張產能,實現規模經濟,使整體毛利率持續上升。其中,市場門檻較高的前向雷達毛利率,更是從2022年的29.7%提升至2024年的43.1%。
資料顯示,承泰科技的前向毫米波雷達銷量從2022年的20.72萬顆增至2024年的99.95萬顆;角雷達的銷量由2022年的1.37萬顆增至2024年的87.57萬顆。按照2024年全年187.51萬顆的銷量計算,承泰科技佔中國市場的前裝份額約為6.54%。
不過,與比亞迪合作的風險,也成為該公司的隱患。
承泰科技指出,由客戶A(比亞迪)所產生的收入高度集中,如果業務關係惡化,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目前,其與比亞迪簽署的協議有效期為三年,除非任何一方書面通知終止協議,否則協議將自動續期三年。

而眾所周知,比亞迪旗下的弗迪科技同樣是比亞迪的毫米波雷達供應商之一。公開資訊顯示,弗迪科技於2016年組建毫米波雷達產品線的研發團隊,2017年完成首款24GHz角毫米波雷達(RB1平臺角雷達)的開發,截至2022年底出貨量突破百萬顆。

2023年3月,弗迪科技官方披露,公司於比亞迪全球總部發布了新一代RF1平臺前向毫米波雷達,將於當年量產裝車(同時,進入比亞迪供應商的,還有承泰科技的競爭對手—森思泰克);同時,4D成像雷達、智慧車門雷達、艙內活體檢測雷達也將陸續量產。
同時,比亞迪在今年下半年是否會調整智駕配置策略,還是一個未知數。此前,已有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會有新的調整。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1-4月比亞迪旗下NOA標配車型交付量達到21.34萬輛,而上年同期僅為不到5000輛。不過,NOA的技術平權和價位下探,似乎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銷量增長拉動。
整體來看,今年1-5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突破176萬輛大關,同比增長38.7%;其中,5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僅為14.1%,而4月銷量同比增長則為19.4%。
另一組資料顯示,今年前五月,比亞迪(含騰勢等多個品牌)在國內市場標配毫米波雷達上車交付達到281萬顆,同比大增162.62%;一旦有任何新的配置變化,都可能會對供應鏈產生不小的影響。
此外,在其他車企客戶,承泰科技除了面臨來自博世、大陸等傳統外資對手的競爭,還有包括華為、德賽西威、埃泰克、豪恩汽電、華銳捷、華域、經緯恆潤等數家本土同行的圍獵。
其中,作為中國本土汽車智慧化軟硬體的行業龍頭,德賽西威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已經陸續在奇瑞、廣汽、一汽等車企實現規模化量產交付。而華為則是憑藉在鴻蒙智行以及其他車企的合作,出貨量也實現快速增長。
對此,承泰科技也坦言,“公司面臨成熟從業者和市場新進入者競爭,當中很多競爭對手擁有比我們更多的財務、技術及營銷資源。”
同時,該公司表示,“行業技術更新迅速,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最佳化產品組合來回應市場趨勢。”

在資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承泰科技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586.5萬元;2024年,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負的6,981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負債淨額達到3.26億元,相比2022年大幅增長1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