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想罵髒話,但他8.5了

“屎尿屁”這個型別的作品,你有多久沒看到過了?

試想一下。
如果有一部劇主角天天說著黃色笑話,整日想著怎樣和女生上床,家裡人聊的也都是對各色人種的刻板印象,如此“政治不正確”,現在的人還能接受嗎?
不但不能,還會成為所有人的靶子,甚至連王晶看了都要說一聲,“辱了辱了”。
但。
如果這部劇的主角是它呢——
泰迪熊
沒錯。
2024年了。

這隻溫柔禮貌,儒雅隨和,憨厚可愛,說話好聽的熊。

又回來了。
2012年,泰迪熊初登大銀幕,隨即在全球捲走近5億美元票房,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賣座的原創R級喜劇。
同時提名奧斯卡金像獎、MTV電影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諸多獎項。
堪稱名利雙收。
電影講述了一隻因為許願活過來的泰迪熊,和好基友約翰相愛相殺,一人一熊在長大後,共同應對失業、離婚等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
伴隨著毫無邊界感的瘋狂吐槽,收穫了巨大成功。
如今這部新上線的劇集,繼續了這個地獄沒品笑話大亂燉系列,但把時間撥回到了90年代,揭露這一人一熊的少年往事。
而這次,同樣由好萊塢段子大師、造梗機器塞思·麥克法蘭製片編劇配音一把抓。
作為“史上最高薪酬編劇”,麥克法蘭從《惡搞之家》到《美國老爸》《泰迪熊》,在無厘頭惡搞之路上一騎絕塵。
Sir一口氣看完。

賤熊泰迪還是熟悉的那個味道。

目前劇集的評分均高於兩部電影前作,豆瓣8.5,IMDB8.1,在口碑上堪稱是一個加強版升級。
只是如果你再看爛番茄,或許能發現些許端倪:
新鮮度71%,爆米花指數90%。
簡單來說,就是觀眾在追捧,專業人士卻不太喜歡。
為什麼?
因為雖然說,校園時代的泰迪純良了許多,相較電影版,也削減了黃暴低俗的力度。
但即便沒有那麼多屎尿屁和色情橋段。
依舊兩句話一小梗,五句話一大梗,懟人功力不減反增。
政治極不“正確
劇集版的劇情很簡單。

可以說是真人版的《惡搞之家》。

少年時期的約翰和泰迪和家人們生活在馬薩諸塞州的藍房子裡。
而這一大家子,找不出一個正經人(熊)——
約翰他爸馬蒂(斯科特·格瑞恩斯 飾),排外保守的工薪階層紅脖子。
車被撞了,預設是亞洲人乾的(歐美刻板印象亞洲人開車很爛)。
對於義大利人究竟算不算“白人”,也持有不少意見。
明明嫌棄寫在臉上,但還是強調自己——
約翰他媽蘇珊(阿蘭娜·烏巴赫 飾),嘮叨淳樸的傳統家庭主婦。
事事由著丈夫,信仰上帝,任勞任怨。
連髒話都不肯說。
△ 擔心豎中指要下地獄
約翰他表姐布萊爾(喬琪亞·惠格姆 飾),自由進步的左派大學生。
日常就是罵馬蒂,懟泰迪,懟約翰,鼓勵蘇珊尋找自我。
然後順便,和女友偷偷賣毒品。
而約翰(馬克斯·博克霍德 飾)則是一副小正太的模樣。
在學校不僅沒什麼朋友,還總是被惡霸欺負。
整天喪喪的和泰迪廝混在一起。
一家子臥龍鳳雛加一隻賤熊,可以想象生活是多雞飛狗跳。
一開場。
約翰泰迪二人(熊)組宅在電視機前打超級馬里奧。
突然,遊戲畫面卡住了,約翰拿起電視盒子怒吹一通。
而泰迪不負眾望,抓住一切機會毒舌吐槽。
小賤熊的嘴就像到處突突突的機關槍,平等地掃射所有人。
下一秒,他就開始一本正經地吐槽遊戲人物馬里奧和路易是“小矬子”。
這個帶有歧視色彩的用詞惹惱了布萊爾。
但作為一隻玩具熊,泰迪顯然不能理解“小矬子”和“矮個子”的區別,理直氣壯地把自己也叫成“小矬子”。
(但你是隻玩具熊啊喂)
工作日獨自在家的泰迪也不甘寂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沒事幹?
找點小黃片兒看。
結果黃片沒找著,翻出了馬蒂藏在衣櫃裡的槍。
別緊張,毛茸茸的泰迪熊能有什麼壞心思?
他只是想用開槍的後坐力當滑梯玩罷了。
這時候,不出意外的話就該出意外了。
泰迪亂射的子彈擊中了馬蒂最寶貝的電視機。
闖了大禍怎麼辦?
泰迪告訴你們,什麼叫精神狀態遙遙領先——
先遇事不慌,再自我說服。
最後找幾個美女安慰一下內疚傷心的自己。
亂說話+開槍闖禍。

泰迪終於喜提“去學校”懲罰。

被迫和約翰一起開啟漫漫求學路。
先不說所有人都對教室裡坐了一隻毛絨泰迪熊習以為常。
泰迪自己都奇怪,都是哪裡找來的這些小熊用的小書包、小曲棍球裝備??

但這不重要。

這電影的設定有著一種毫無來由的粗獷和發洩感。

在電影裡,泰迪曾經和女友在超市倉庫裡做愛被老闆抓到。
老闆不僅不生氣,反而誇他有種,順帶升職加薪了一波。
而進入校園的泰迪繼續散發他那該死的魅力,俘獲一波又一波人類。
厭學的泰迪為了被開除(就能回家看電視),想方設法,在課堂上懟老師、食堂裡搞恐嚇。
但校長乾脆地回應——
想被開除?沒門。
不僅如此,她還要把泰迪當成範例,打造成一個成功的學生。
萬聖節的晚上,泰迪和布萊爾在路上遇見了布萊爾大學的教授。
一同被邀請去教授家裡小酌。
泰迪原本還擔心,這教授會不會對布萊爾想入非非,一個勁要布萊爾快跑。
哪知道一扭頭,表面一本正經的教授穿上了毛茸茸的熊裝。
然後向泰迪求愛。

???

好怪,又好上頭。
不怪劇裡的人類不正常(當然確實不太正常)。
換誰能拒絕一隻會說話的毛絨小熊?
或許人人都愛泰迪,正因為他曾是每個人求而不得的心頭好——
在那些不得不相伴一生的孤獨時刻,一定有人想過,如果枕邊的毛絨玩具也能活過來,那該多好。
哪怕你性格孤僻,怪咖一個。
泰迪也不離不棄,站在你面前勇敢地撲向小混混。
如果說電影版的《泰迪熊》是一篇獻給中年loser的童話。
那劇集《泰迪熊》就是集合了無數青春期少年的最終幻想。
它的放肆和荒誕。
只不過是借熊之口,說出那些青少年時期難以啟齒的過界念想。
還記得電影裡最讓人感動的鏡頭。
約翰拋下泰迪轉身離去,在大馬路上,泰迪默默地摁了一下胸口:
I love you。
比起人到中年的悲歡離合,少年泰迪的陪伴全方位無死角。
爬屋頂一起扔雞蛋惡搞路人,是他。
第一次看黃片邊上的好兄弟,是他。
幫助第一次約會的好基友練習“上床技巧”的……還是他。
甚至於影片最後。
約翰慢慢地學會不再事事都和泰迪一起,但是在和女友約會後,還是會和泰迪待在院子裡聊天。
在打雷聲響起時,狂奔到一起唱雷雷歌。
正如片頭曲所唱的:所有人都需要一個好朋友。
畢竟回頭看,閃光的不止青春,還有見證你各種糗樣的最佳損友啊——
所以你說它真的“政治不正確”嗎?
不。
要知道,劇本的時代背景,是那個新思想席捲而來,一切生機勃勃的美好的90年代——
女性走出家庭。
性話題不再是禁忌。
性少數群體被逐漸接受。

更廣泛的,是蒸蒸日上的經濟增長,以及社會繁榮未來可期。

注意一個細節。
劇中所有的矛盾,都很“小”

一大家人雖然不太正常,但他們每天聊天打嘴炮的話題,都無關生活壓力。

更別說現在流行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內卷。

約翰和泰迪儘管在學校被欺負得夠慘。

但他們想到的報復方式,也只是假裝校霸的爸爸,讓對方出糗。
更別說,裝著裝著還代入共情希望校霸考試能考好……
但這種對已逝去的舊時代的回眸,又不限於90年代。
而是一個放鬆的,朦朧的,什麼也不用去想,每天都沒心沒肺的快樂年代。
它曾經真的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存在過。
這才是《泰迪熊》這部劇的底色。
尤其對於日趨保守的現實,這種回望更顯可貴。
在過去。
《老友記》《辛普森一家》《小謝爾頓》等美劇成為經典,離不開時代濾鏡的加成。
那些黃金年代裡一家人的溫馨日常,足以令疲憊的現代人緬懷並樂在其中。
透過這種日常去探討現實,是泰迪熊系列的特色,也是美國老牌喜劇的傳承。
可惜。
當下二元論的思維方式已成主流,人們看的不是作品裡的時代或表達,而是出現了什麼元素。
就像《泰迪熊》。
在豆瓣的評論區,你依然能見到大量片面、單一的理解。
它真的歧視女性嗎?
不如說,它和那些號稱“進步”,卻把女性當做符號的作品不同。
它讓其有血有肉起來。
比如蘇珊。
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教師,但是為了家庭她放棄了工作。

當約翰和泰迪為蘇珊爭取來學校的教師工作機會時。

上了一次課的蘇珊卻再次選擇了放棄。

進步和獨立是某種“政治正確”。

但是安心於家庭的蘇珊被溫柔地賦予了“選擇”的權利。

選擇迴歸,並不是怯懦,也是一種勇敢。
她是與當下逆潮而行。
甚至於,它恐同嗎?
同樣也不。
且不說劇中的表姐本身就是同性戀者,單說劇集最大的“反派”,越戰老兵馬蒂,這個角色固執自私,對同性戀者懷有偏見。
可最後。
當他的童年夥伴大卡車也開口說話,並坦露心聲——
他居然是深櫃。
恐同、保守的馬蒂震驚過後,選擇抱起大卡車,像個孩子一樣久久地依偎在一起。
所以你看,《泰迪熊》不僅泰迪賤萌,基友萬歲。
屎尿屁的外表下。
劇中的每一個人也都以自己的方式觸動著心裡柔軟的角落。
這個世界其實不用那麼二元論。
畢竟我們都曾經歷過包容平和的年代。
那時。
不管任何話題,我們都可以很輕鬆甚至很調侃地去討論。
一部作品,不用偏激,不用極端,不用立場鮮明非此即彼,更不需要說服與贏贏贏,也一樣能打動人心。
不必刀刀見血。
更不必你死我活。
這才是這個世界,該有的樣子啊。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好藍莓壞藍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