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被抖音下了禁言令的東北雨姐來說,比禁言更難受的,莫過於各路“雨家軍”正在“樂享其成”。
當東北雨姐讓我們領略了東北女人的豪邁大氣,首先登場的東北雨哥,更是證明了東北男人並非都像老蒯那樣“秀氣”,從踹門到挑水,從做飯到乾飯,整套流程一氣呵成,隔著螢幕都讓人懷疑是不是雨姐上了身。
當東北雨姐可都有了男版,怎麼就不能有的“雨姐Plus”?
於是東北雨嬸閃亮登場,不管是剁雞還是趕大集,不管是餵豬還是窪地,從嫻熟的肢體語言,到信手拈來的神情,要是能跟雨姐PK,相信雨嬸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雨姐Plus,自然也有雨姐Pro Max,如果看完了雨哥、雨嬸還不過癮,也不看看“形不似神似”的東北雨奶。
雖然雨奶看上去不像雨姐那樣身形高大,但是幹起農活來更是信手拈來。要是雨奶問導演如何演好一個東北農村婦女,相信導演也只敢勸雨嬸比平時更收斂一點。
當雨姐深陷風波,各路“雨家軍”卻趁勢發起了雨姐的“塌房財”,難怪網友都開始懷疑,東北是不是有很多人姓“東北雨”。
誠然,“借勢大火”的“雨家軍”,沒理由不向雨姐說聲謝謝。但也不可否認,雨姐曾經走紅的原因,不止是抄對了李子柒、張同學的作業,更是因為她和她的團隊實現了對李和張的“顛覆式創新”。
至於如今塌房翻車的原因,不光是遇見了李和張沒遇到的問題,更是妄想著再大的問題也無法糊弄過去。
吃好網際網路這碗飯,看似是玄學,但本質也是經濟學和管理學。
李子柒、張同學開路在先,證明了農村主題的市場前景,雨姐和她的團隊不光洞察到了其中的商機,還能透過更緊湊的劇情與更有視覺張力的剪輯技巧,持續提升使用者的心理預期。
雖然“粉條風波”導致雨姐塌房,但是2000多萬的粉絲仍是雨姐的基本盤。然而這場風波導致雨姐停更已久,所以“雨家軍”的“主動請纓”,滿足了“雨粉們”遲遲得不到滿足的消費需求。
從本質上講,無論是當下發著雨姐的“塌房財”的“雨家軍”,還是紅極一時的張同學與李子柒,他們的火爆現象,都證明了農村生活本身,就是頗有長期價值的vlog主題。
就像不結婚不生娃的年輕人,用“雲養娃”的方式在網路上捧紅了各路“國民女兒”與“國民兒子”,“回不去農村”的年輕人也需要刷刷李子柒、張同學以及東北雨姐的影片,梳理一下異鄉漂泊帶來的孤寂哀愁的負面情緒。
換言之,為了發展為了生存,農村出身的年輕人,奔向了縣城省城,奔向了北上廣深,如果吃不到吃熟悉的家鄉菜治癒鄉愁,那就看看雨姐看看張同學,透過消費這些精神食糧,緩解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無奈和哀傷。
然而農村題材雖然不缺長尾流量,然而門檻卻很低,對創作者而言也有諸多不利。
例如像小艾大叔那樣的房產自媒體,如果不是他本人長期從事地產業積累的人脈和經驗,他也很難靠解說豪宅引來潑天流量。
反觀農村題材,考慮到我國還有36.11%的農村人口,只要是有點農村生活經驗的創作者,也未必要像小艾大叔那樣那樣“苦心經營”,因為比起曲高和寡的豪車豪宅,接地氣的農村題材,也有可能觸達更多群體。
所以,無論是李子柒和張同學,還是雨姐和慕名而來的“雨家軍”,從他們紅極一時的現象之中,也能看到網友們對於農村題材,始終抱持著“貪得無厭”的心態,若不是雨姐團隊把搞錢的雙手,伸到了認知之外,好不容易立起的農村人設,也不至於瞬間崩壞。
此前小楊哥團隊收到鉅額罰單,相信也有不少人覺得三隻羊會是2024年“混得最慘”的頭部帶貨公司。
然而雨姐塌房了以後,這些網友不再需要為三隻羊感到惋惜:跟大小楊一對比,雨姐才是今年最慘的頭部網紅。跟三隻羊一對比,雨姐團隊才是今年最慘的頭部帶貨公司,要知道雨姐被處罰以後,還被央視深度報道了一回。
在報道中,雨姐的那座小院,都得用無人機掃視一遍。同時還有村民現身說法,直言雨姐和老蒯都不是村裡人,那座小屋就是專門租來拍影片的取景地。
事實上,雨姐翻車的導火索不是“表演農村生活”,而是木薯粉條的風波。然而如果不是這次翻車,雨姐表演農村生活的做法也不會被揭露在更多網友面前。
在農村vlog的賽道上,也有不少“原生態”的農村博主不用擺拍,都能把流量搞起來。
譬如生活在中俄交界的黑龍江遜克縣的俄羅斯族大叔彼得羅夫(中文名“董德升”),他幾乎都是看到什麼拍什麼,拍了什麼發什麼,從一家人喝酒吃飯,到莊稼豐收的喜悅,彼得羅夫大叔靠真誠的分享漲粉無數,就連知名影星李立群老師,都會跟他隔空互動。
所以說,“表演農村生活”就好比雨姐身後擺放著一堆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平時如果好好看管,也不至於有什麼風險,然而一旦有人往危險品裡放火,難免也會引火燒身。
看到“雨家軍”要在雨姐的牙縫裡摳出滿漢全席,網友們更是調侃起來,要他們趕緊快進到賣粉條賣到賠付那一段。
然而這些“雨家軍”也很清楚,要真走到那一步,更多對雨姐的流量虎視眈眈的同行,
設計/視覺:Lvv
↓這屆“繼承者們”,困在流量裡↓
↓過氣韓國男星,在中文網際網路開啟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