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曾經吸引愛因斯坦和馮諾依曼前來投奔的美國了。
2025年,是美國科學大逃亡時代。
4月下旬,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州長莫拉·希利,成了美國科學危機的吹哨人。她告訴媒體:“特朗普政府正在放棄美國的智力資產。”

在美國的科學家跑路了。而且,這一次是全面跑路。
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領域的科學家跑了,為了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而去了海外;
高校的傑出教授跑了,因為特朗普政府正在以各種罪名打壓高校;
實體產業的高階技術人員跑了,因為特朗普並沒能讓製造業迴歸;
金融專家們也跑了,因為別的國家薪酬更高;
……
3月27日,《自然》雜誌公佈民調結果,超過75%的科研人員正在考慮離開美國,去“任何支援科學的地方”。

全球科研人才職業資訊平臺“自然職場”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到3月,美國科學家提交的海外求職申請數量比去年同期上漲32%。申請前往歐洲工作的增長32%,申請去加拿大的增長41%,申請去中國的增長20%。
美國以外的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正在開展行動。
4月1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出邀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選擇法國,選擇歐洲!”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正式啟動了“科學安全空間”計劃,計劃招聘20多名研究人員,結果收到了298份申請,其中70%來自美國,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正在積極招募離開美國的科學家。
荷蘭教育、文化和科學部長布魯因斯表示,荷蘭正在設立基金,撥款招募“對歐洲和荷蘭來說價值連城”的國際科學家。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長切納帕蒂·賈格迪什4月17日發表宣告,正式啟動一項人才引進專案,吸引欲離開美國的頂尖人才到澳大利亞。
西班牙正在利用Atrae專案吸引美國學者。
挪威研究理事會宣佈設立新基金以招募更多外國研究人員,涉及氣候變化、衛生、能源和人工智慧領域。
歐盟的科研資助機構表示,將把受資助的研究人員遷往歐盟的安置預算從100萬歐元增加到200萬歐元,還設立“瑪麗•居里行動計劃”為在歐洲的外國研究人員提供兩年的獎學金支援。
美國科研工作者的出走,意味著未來10-20年,美國的科學中堅隊伍將面臨坍塌。到時候就算特朗普結束任期,美國恢復以前的人才制度,已經離開的人也不一定回來了。
二戰結束後,全球科技的發展逐漸由美國領導,並形成一個經過長期積澱的生態系統。在這個體系中,聯邦政府是最大的科研資助者,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了超過50%的研究和開發資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網際網路到GPS,從量子技術到人工智慧的多項技術突破都可以追溯到美國政府的大量資金投入。

但是,特朗普的眼光沒有那麼遠。在上任之後,他是憑“個人興趣”對美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揮刀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曾經每年的預算高達470億美元,現在白宮宣佈將其“間接經費”削減至預算的15%。
美國家科學基金會著重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產生效益自然很慢,此次年度預算被削減三分之二。
超過4000名科研人員被解僱,僅僅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對這些人員參與的專案沒有興趣。
同時,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多所頂級高校提出了整改方案,不然就取消聯邦資助。哈佛大學已經和美政府打起了官司。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要幹這種自斷美國前程的事呢?其實,特朗普也有著自己的邏輯。
首先,這是削減政府開支的需要。在特朗普的邏輯裡,龐大的聯邦開支中,科研投入是“冗餘開支”,缺乏短期經濟產出。大規模削減科研經費,能迅速釋放數十億美元的財政空間,實現競選承諾。
其次,特朗普政府有著自身的發展重點。在科技領域,特朗普政府更傾向於資助人工智慧、半導體、無人機等軍工或產業可轉化領域,對基礎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則不感冒。
第三,特朗普政府對高校的打壓,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保守主義”立場。精英高校主張的多元文化、全球合作、社會正義等議題,與MAGA派針鋒相對,特朗普自然不喜歡。

特朗普的這些舉措,在美國引起了來自科學界的強烈抗議。
如3月31日,1900多名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員釋出公開信,呼籲特朗普政府“停止對美國科學事業的全面攻擊”。

然而,擅長“交易藝術”的特朗普不在乎,其更注重“奉承優先”和“花樣撈錢”,並揭示了現在美式政治的真相——總統上位,雞犬升天,搞砸拉倒。
呵呵!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