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被哥大、賓大、牛津、西北和芝大同時錄取!Rice女孩說:“旅程比終點更重要……”

以下為文字版本
吳老師:大家好,我是IVYPEDIA的創始人吳老師,今天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來自Rice的Miranda。她也是在剛剛的轉學申請季中,收到了牛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轉學offer。那麼第一個問題,Rice其實已經是一所非常不錯的大學了,你為什麼當時還是會考慮轉學呢?
Miranda:一方面有感性的因素,因為我是被Rice waitlist然後轉正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I failed this very important task。所以,我很早就開始考慮轉學這件事情。Transferring has always been a possibility that I actively researched, and I actively educated myself about.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其實我知道留美的難度,未來如果回國,我覺得本科還是去一所在國內或者在亞洲名氣比較大的學校會好一點。另一個原因就是,Rice的English department不是很有名,雖然它有非常好的老師,也有非常好的學生,但Rice總體來說還是一個STEM school。我自己的經驗也是,雖然我最後在Rice有找到一些like-minded people,但是It was a journey. It was not immediately clear that I could find a place here.
吳老師:你剛剛提到了Rice的英語系,那麼你為什麼會選擇英語專業?
Miranda:我在高中的時候一直有在考慮要選什麼專業這件事情。我有觀察自己比較喜歡上什麼課。我高中的時候,剛開始學經濟、心理、英語,包括一些理科,然後我遇到了特別好的literature老師。所以當時就是先go with this專業,之後在申請季的過程中,我才慢慢對文學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開始真的非常identify with this discipline。
我很identify with她的methodology,也比較相信文學這個東西是無處不在的。它是我理解這個世界的工具,我真的非常喜歡文學,剛好也比較擅長,所以很幸運,很早就定下來了這個方向。
吳老師:那麼你現在已經錄取了牛津、西北、賓大、芝大和哥大,這些都是非常非常頂尖的學校,你會如何選擇?你在選擇的時候會考慮哪些因素?
Miranda:我還不知道我會如何選擇。我可能會考慮排名、就業、就讀體驗這些,列一個表看每所學校的pros and cons,還有at this specific moment in time, some schools might be better for me than others。但在所有這些因素裡,我其實還是會value就讀體驗over what happens after。因為萊斯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了,我不會特別焦慮從學校出來之後的就業問題,或者有沒有辦法達到世俗上的成功這些東西。
吳老師:英美雙申在轉學生中間是非常非常少見的,你是怎麼樣做到兩條路線齊頭並進的?
Miranda:牛津大學的話,因為我是深國交的,對牛津的申請就是I know how it works, and I also know that you don't necessarily need a lot of outside help with it。假如你對自己的專業真的passionate,並且knowledgeable的話,其實牛津的申請跟美本申請比起來是沒有那麼複雜的。
所以,我覺得當時我去申牛津沒有任何obstacle,是自己想申就可以申的,但我也知道想寫好牛津的personal statement還是有困難的。在我告訴Emanuel我想申牛津之前,我還有點緊張。因為我知道寫牛津的personal statement要花很多時間,就是potentially可能會sidetrack我當時已經開始美本轉學這邊的文書工作。
我就在想,我要怎麼跟Emanuel保證我不會fall behind with my main transferring thing,但我沒有想到Emanuel他特別特別supportive,他說會幫我改牛津的文書,然後我們就真的改了很多版牛津文書。
這是整個申請季下來我最享受的一篇文書,真的改得特別特別好,真的非常academic,就是everything in there I care about deeply。我當時沒有覺得有任何obstacle,再加上Emanuel老師特別支援我又特別專業,所以就是I don't see why not。
吳老師:在整個轉學申請的過程中間,尤其是上個暑假,IVYPEDIA幫你找到了一位達特茅斯學院的英語系教授,你們完成了一對一的科研專案,你覺得這一段科研經歷對於你有什麼樣的幫助?
Miranda:暑假剛開始我就跟IVYPEDIA溝通了一些比較general的areas of interest,再慢慢把它narrow down,最後IVYPEDIA幫我找到了這位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一個我非常interested的area,但不是the exact person I'm interested in,就是in terms of the literary figures that we were studying。
但是透過她,我找到了一個新的我非常passionate的東西,一個concept和一位叫Afra Behn的作家。這個人成為了我在萊斯第一學期It's what my academics revolved around。我在選課的時候,或者在做一些社團活動,或者平時自己的寫作和思考,都是真正的revolve around this person。我找到了一個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新的點。我當時以為這個科研的process,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可以拿到教授的推薦信,但後來我發現,她對我的value遠超可以拿到推薦信這件事情。
我剛到萊斯,還不認識任何人,也沒有人知道我是English major的時候,我見到別人就已經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跟他們聊我在做科研這件事情。我說我在做close reading project, so I'm researching this specific female writer from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y。我透過聊這件事情,見到了很多like-minded的同齡人,也在一個academic fair上遇到了後來給我寫transfer推薦信的教授。
我跟教授聊了我的這個project,他非常吃驚,他覺得你這麼年輕,為什麼care about such a niche and specific topic,他就一下子記住了我的名字,然後我就sign up for他的課。一週之後,I show up in his class and he remembered my name。我們後面變得非常非常close,他也幫我寫了轉學的推薦信。
所以我覺得就是,having something that you're passionate about, and that you're comfortable talking about, and you can do it in a way that's enthusiastic, and that shows your intellectual curiosity, is a good way to start an academic journey anywhere, and it's a good way to connect with people. Then I feel that being able to talk about that, at that specific time, was very important to me, meeting the professors and peers that I worked with on my academic projects later on.
吳老師:那麼你覺得我們IVYPEDIA在整個轉學過程中間,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Miranda:我覺得各方面的幫助都挺大的,其中一個對我來說非常striking的事情就是IVYPEDIA真的pace得很好。我們應該是從暑假就已經開始brainstorm文書。雖然我們沒有一直強調時間線這件事情,但是在我跟Emanuel老師的合作中,他always made sure that we were on track,然後at no point was I cramming or doing a lot of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我一直沒有因為產出焦慮過,我可能比較崩潰的瞬間是,比方說提交各種亂七八糟的資料,我就會感覺好煩,又要再走一遍申請季的流程。但對於那些最終真正填到我的application上面的內容,我從來就沒有覺得rushed或者anxious。我覺得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節奏,was very stabilizing for my output and for my mental health。
其次,不管是跟教授的溝通,還是在萊斯大一第一年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也會跟IVYPEDIA的老師溝通,大家的資訊回覆都很快,非常helpful,非常personally practically,emotionally helpful,所以很順利地解決了一些problems that could have been like very real issues。可能就是我跟Emanuel老師的interest比較align吧,我們都是文科生,we care about similar things。所以我覺得我explain myself會比較容易,我們在溝透過程中也一直比較順暢,我好像不需要整理很多assumptions,他就能知道我在說什麼。
吳老師:看到大家能夠合作得這麼好,我們也是非常非常高興的。那麼相比於一年之前,你現在拿到了那麼多頂尖大學的offer,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成長和進步是什麼?
Miranda:我其實在準備轉學的這一年中做了很多事情,比方說,搞科研,當老師的research assistant,建立clubs,自己去resource everything and fund everything。我認為這些是in service of my transfer application,最後我發現It helps me a lot both in terms of my personal growth, and also with my growth if I were to stay at Rice, it helps me like Rice a lot more, even though I kind of knew I was going to leave。
最開始,我感性上有點想離開萊斯的原因就是覺得自己申請季沒申好,this is not the right place for me。這些小情緒,因為我在轉學申請中做出的努力,慢慢地被撫平了。我覺得這個其實還挺重要的。如果我現在回看這段經歷,我能想到什麼?lessons。我覺得確實就是It's a cliche because it's true. It's about the journey not the end. I'm very grateful for this process.
吳老師:看到你享受轉學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間,更加喜歡你原來的學校,我們也非常欣慰。現在申請季剛剛結束,很多學生可能和去年的你一樣,對於自己的申請結果不是那麼滿意。你大概也是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加入我們的,那麼你對於現在這批考慮轉學的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
Miranda:我覺得第一個建議就是要謹慎考慮轉學,因為這個process後面確實會變得有點繁瑣。特別是你如果不喜歡那種重複性的工作,比如交transcript、交各種各樣的reports、交錢、check emails。它有很多這種admin work,後面讓我有一點點崩潰。
但是我覺得寫文書本身,重新整理你original application資料的這個process是非常rewarding的。反正就是有利有弊吧。transfer主要就是這兩塊比較大的kinds of work,可能前者是我比較不喜歡的,但後者我就是immediately knew it was gonna help me not hurt me。
還有一個建議就是,應該早一點開始準備轉學,儘量不要拖到後面之所以轉學的節奏讓我感覺the whole process was smooth, and I was never rushed,是因為我們從暑假就已經開始做最初步的文書工作了。不管你最後是否決定要轉學,就比方說我現在拿到offer了,但我不會斬釘截鐵說I'm leaving Rice,我覺得都應該早一點開始準備,就先開始著手做事,以免到最後你真的特別特別想轉學,但沒有辦法寫完文書。
本科申請的結果不好,It's very saddening and very depressing,你可能在approach轉學這個事情的時候,會帶著很多anger and confusion and like almost a feeling of revenge。我覺得可以去live with this feeling, and then interrogate how this informs your transfer process, because it will change as you do the work for transferring。還有就是,我覺得跟一位比較好的老師,或者有一個mentor figure也非常重要,就是someone who has experience, who can guide you through this often very confusing process。
吳老師:好的,那今天再次感謝Miranda從百忙之中抽空和大家做了這麼精彩的分享。也再次恭喜你拿到那麼多頂尖大學的offer。無論你最後選擇去哪裡,我們都希望你未來的求學之路可以越走越順,謝謝……
今年轉學戰績
麻省理工學院*1
斯坦福大學*1
哥倫比亞大學*10
賓夕法尼亞大學*6
杜克大學*10
西北大學*10
芝加哥大學*13
布朗大學*3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
達特茅斯*2
康奈爾大學*11
……
去年部分轉學學員分享
持續更新中
想了解我們的轉學服務?
具體請諮詢中方顧問曹老師
微信:umm-sh

想看轉學乾貨文章?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名校轉學也挑本科學校?
USC康奈爾女神回顧轉學路
名校轉學門檻和名額解析
轉學必須先去差學校?
不要荒廢轉學前的暑假!
轉學“黃金年”來了?
密歇根轉到西北杜克?
從邁阿密圓夢USC
為什麼你轉不到夢校?從Brandeis到Top20
杜克錄取分析
我該為了排名轉學嗎?
活動和故事有多重要?
網課GPA沒4.0怎麼辦?
”你學校夠好了,別轉了!“
我放棄了自己的夢校
名校轉學錄取率統計
達特茅斯轉學錄取分析
美國有多少名人轉學?
哥大錄取分析
你還要錯過多少機會?
芝大轉學分析
名校不會在原地等你
轉學不能說的四件事
Common App又崩了!
你可能搞錯的幾件事
高三別划水!
轉學2.0時代來了!
“我保證你轉到哈佛?”
比我差,憑什麼去藤校?
精英轉學機構揭秘
西北轉學申請暴漲40%!
“投行”“諮詢”再見!
職場可能在逼你”轉學“
中國轉學生大資料統計
大一轉學VS大二轉學
高中成績差怎麼辦
斯坦福轉學錄取的秘密
Top10轉學學員分享會
斯坦福學姐轉學分享
斬獲哥大賓大的哲學女孩
轉學毀了你大學?
從UCLA轉到哥大的故事
NYU到西北“紫心”依舊
只用60天,雪城到哥大
UCSB到USC的追夢少年
心態到底有多重要?
賓大轉學錄取率新低
你沒有想象中重要
你覺得轉學容易嗎?
Top50”全聚德“的執念
Brandeis到USC
文書讓我從UCB到芝大
UIUC理工女孩逆襲USC
疫情不是藉口
芝大學員訪談&書單
BU女孩GPA3.6絕地逆襲
“我不喜歡現在的大學”
斯坦福學姐“多棲發展”
5秒判斷你是否要轉學
現在轉學晚了嗎?
GPA3.7-多大到密歇根
你懂“時間&競爭”嗎?
轉學生50%定律
我只要哈佛,其他不要
學校沒名氣,必須轉學?
冷門專業=藤校offer?
你們必須錄取我!
為什麼你轉不進Top20?
Top10的靈魂拷問
你還敢等多久?
不轉學可以讀哈佛MBA
女孩不用上好大學?
請立刻停止做這三件事!
春轉康奈爾offer揭秘
T100到康奈爾的絕密文書
“我沒敢想過康奈爾”
轉到斯坦福靠“決心”?
轉到西北後,我後悔嗎?
一樣的排名還轉學?
斯坦福女孩背後是什麼?
GPA4.0成標配了?
被藤校全拒後的選擇
別人的錄取為什麼更好?
斯坦福保錄專案?
中國轉學生大資料報告
五類最被討厭的轉學生
你還敢申請經濟嗎?
藤校和伯克利難度激增!
不要Gap,你很難轉學了
斯坦福哥大都愛的幸運兒
SAT1490能進哥大賓大?
PSU可以到Top15?
優秀到哈佛也不敢錄?
普渡到MIT,怎麼做到的?
轉學西北秒進Top3投行
十一&星河灣攜手範德堡
威斯康星到康奈爾的奇蹟
曼荷蓮破格錄取康奈爾
託福未上百,卡梅哥大雙錄!
Top5美高沒進Top30?
芝大媽媽完全“放飛”
冷門專業穩進Top名校?
UVA到賓大的理工男神
BU到西北的傳媒女神
WashU到哥大太“絲滑”
USC“佛系”轉學斯坦福
北卡到賓大有多難
“嚴肅轉學”人數驟降
夢中的阿默斯特成真了
從“森林”到JHU繼續“考古”
UCI到西北的60天
UCSB到範德堡&NYU
埃默裡到JHU的藝術路
NYU到Top20之旅
巴以衝突如何影響轉學?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