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曾“專屬”歐洲的石器技術,這是誰的傑作?

圖源:Ben Marwick
導讀:
 長期以來,東亞舊石器時代中期被視為技術發展的"空白期",在中國雲南的一項新發現挑戰了這一傳統觀點。
小雨 撰文 
原理 | 來源 
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30萬年至4萬年前)一直被認為是歐洲和非洲人類史上高度動態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見證了現代人類的首次出現和首次大規模遷徙至全球多個地區,並且誕生了各類複雜石器。
然而,在東亞,情況似乎並非如此。長期以來,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東亞古人類在此階段是靜態的,幾乎“跳過”了這一時期的技術革新。
如今,一項新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挑戰了這一傳統觀點。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中國西南部的龍潭遺址發現了一套完整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體系——基納技術”,而這種技術此前僅在歐洲和中東出現過。
A.在中國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南緣發現了基納工具箱。B.龍潭考古遺址。(圖/李浩)
SAIXIANSHENG
什麼是“基納刮削器”?
基納系統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是基納刮削器(Quina scraper),這是一種厚重、不對稱的石制工具,具有寬大而鋒利的切削邊緣,並常帶有多次使用和重新磨銳的痕跡。正是這種設計,使其在長期使用後仍可透過打磨而恢復鋒利,具備出色的耐用性。
這種工具可用於刮切肉類、獸皮等柔軟材料,也能處理木材等中硬質材料。研究人員透過分析工具表面遺留的微觀劃痕與碎片,發現這些痕跡與在實驗中使用仿製舊石器加工相同材料時產生的痕跡高度一致。
在歐洲,考古學家普遍認為,基納刮削器是為應對寒冷乾燥氣候下高流動性獵人的生活需求而發明的。這些獵人通常要追蹤遷徙性的獵物,如馴鹿、大角鹿、馬和野牛。基納工具可以幫助他們高效處理獵物、獲取食物與骨髓,以及製作其他生活所需物品。
SAIXIANSHENG
首次在東亞現身
2019至2020年間,考古團隊在中國雲南龍潭遺址出土了3487件石器製品,其中包括53件基納刮削器和14塊用於製造刮削器的基納石核。這是迄今在東亞地區發現的首個完整的基納技術體系。
龍潭的基納工具包。(A-D)刮削器。(E-G)基納石核。(H-J)重新銳化的基納薄片,顯示了有重新瑞華的跡象。(K)在銳片上製作的小工具。(圖/李浩)
研究團隊採用光釋光測年法對文物層位進行精確的年代測定——這種方法透過測定沙粒最後一次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進而推算這些沙粒被埋藏(沉積)至地層的時間。在剔除後期擾動造成的年輕顆粒後,研究人員確定這些基納工具埋藏在距今5萬至6萬年前的地層中,與歐洲尼安德特人使用相似技術的時期基本一致。
不僅如此,對遺址中的花粉樣本進行的分析表明,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龍潭遺址處於乾燥涼爽的森林草原環境,與歐洲發現基納工具的生態背景非常接近。
為進一步驗證,研究人員還邀請了研究歐洲中期舊石器時代技術的專家的加入,他們對比了中國和歐洲的樣本,確認了中國樣本與歐洲的基納工具在形制與功能上高度相似。
此外,研究人員還透過顯微鏡研究發現,這些工具表面留有刮削骨頭、鹿角和木材的痕跡,甚至還能識別出在肉類、皮革和植物上使用後留下的拋光痕。

SAIXIANSHENG
這是誰的傑作?

除了這些基納工具,此前在中國貴州觀音洞也曾出土過另一種典型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勒瓦婁哇技術”。它以一整套多步驟的制石流程著稱,能高效地製作出各種切割工具,最大限度減少石材浪費。這兩項發現共同表明:舊石器時代中期並非東亞史中的“空白階段”
但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既然基納技術在歐洲早已被揭示,為什麼東亞直到現在才被發現?有兩個可能得解釋:其一,歐洲的舊石器研究開展得更早,積累也更豐富;其二,此前在中國發現的一些疑似基納工具的文物,因不完全符合“歐洲標準”而被誤判了,這反映出考古界對技術分類體系存在地域偏見。
目前尚不清楚龍潭的基納技術到底源自何處:是受外來人群傳播影響,還是東亞本地人類獨立發明?答案仍未揭曉。若能在龍潭更深(更古老)的地層中,找到疑似為基納工具的石器製造而進行試驗的痕跡,那將為“本地創新”提供有力證據。反之,如果發現的是完全不同型別的工具組合,那可能意味著技術是由外部引入的。
目前,考古學家在龍潭尚未發現任何人骨或DNA,因此無法直接確認工具的製造者。但從年代上看,可能的製作者包括現代人、尼安德特人,甚至是丹尼索瓦人,當然也不排除是其他尚未識別的古人類種群。
不論他們是誰,他們都展現了高度的創造性與適應能力,能夠開發出符合生態需求、可長期使用並不斷最佳化的工具系統。這些發現不僅重繪了舊石器時代的技術版圖,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史前東亞的“沉寂”,或許從未真正存在過。

參考文獻:
[1]https://theconversation.com/stone-tool-discovery-in-china-shows-people-in-east-asia-were-innovating-during-the-middle-paleolithic-like-in-europe-and-middle-east-252868
[2]https://www.washington.edu/news/2025/03/31/discovery-of-quina-technology-challenges-view-of-ancient-human-development-in-east-asia/
[3]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418029122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neandertal-quina-tools-china-travel
本文於2025年4月2日首發於公眾號《原理》,賽先生獲授權轉載。
星標《賽先生》公眾號,
不要錯過我們每日為您精心準備的高質量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投稿、授權等請聯絡
合作請新增微信SxsLive20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