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女性:追求美與平等

不久前在北京閉幕的古埃及文明展“遇見古埃及:永恆的木乃伊之謎”吸引了很多觀眾。在精美的展品中包括幾件小展品:古埃及人使用的眼影罐、眼妝筆、木梳和化妝盒等。這些小展品在許多重量級展品中顯得很不起眼,但卻反映了古埃及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讓觀眾對古埃及女性的話題產生了興趣。
展覽中的木質化妝器具
1
根據考古發掘和對古代文獻資料的研究,考古學家和社會學家們得出結論:古埃及女性在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享有與男性幾乎相同的權利,對女性的尊重體現在從宗教信仰到社會習俗等很多方面。
古埃及婦女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古埃及法律規定女性可以擁有和管理自己的財產,並享有對自己財產的處置權。她可以購買、出售私有財產,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合作伙伴,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和法律檔案的見證人,可以在法庭上提起訴訟,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收養孩子,可以到各處旅行。在盧克索附近發現的一份公元前12至前11世紀的莎草紙檔案表明,這是一位富裕家庭的女性的遺囑,裡面列出了她的財產和將繼承財產的子女,她還提到了哪些子女將什麼都得不到,因為她晚年時並沒有得到他們的照顧。不過也有研究表明,很多古埃及的婦女並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權利,也從未行使過這些權利。財產權使得古埃及的女性不僅能夠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而且在社會中受到尊重。
古埃及女性有工作的權利,她們還可以經營自己的生意。古埃及和現代社會相似,職業分工有一定的性別特點,如男性更多地從事行政管理以及參軍作戰等需要體力的工作,女性更多地從事食品製作如烤麵包和釀造啤酒、管理房屋、縫紉以及服務行業的工作。在她們工作的領域裡,婦女和男子一樣可以成立自己的企業。古埃及社會對有才華的女性更加尊重。從法老到普通民眾,選擇配偶時不僅希望對方漂亮,同時也希望對方能具有一定的才華,具備某種技能,如縫紉、編織、音樂、舞蹈等。
古埃及壁畫《宴樂圖》(區域性)中的女性
在婚姻關係中,古埃及婦女可以享受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很多古埃及的浮雕、繪畫和銘文描繪了丈夫和妻子一起吃飯、跳舞、喝酒、種田的場景。情詩在古代埃及很流行,用來讚美女朋友或妻子的美麗和善良。有一首情詩這樣寫道:
“我永遠不會遠離你,
我的手在你的手裡,
我將與你一起漫步在每一個心儀之地。”
在古埃及社會中,女性並不被認為是丈夫的私有財產,她們有嫁給任何想嫁的人的自由,也可以申請離婚。據歷史資料記載,一些古埃及夫婦會簽訂有利於女性的婚前協議,其中規定如果男人主動提出離婚,他就失去了起訴獲得財產的權利,並必須向妻子支付一定金額的贍養費,直到她再婚或通知他停止付款。一份古埃及文獻記錄了一條關於財產權的規定:離婚時妻子有權獲得1/3的財產,而1/3屬於丈夫,1/3屬於孩子。古埃及離婚的男女都有權利選擇再婚。
古埃及貴族墓壁畫中墓主人的母親和妻子
古埃及女性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古埃及社會上層和中產階級的女性,往往受到家人的鼓勵去接受教育。成為著名神廟的女祭司是很多古埃及受教育女性的理想。根據記載,女神哈索爾神廟以擁有相當多的女祭司和女性神職人員而聞名。醫生、教師、書記員是受教育女性青睞的職業。古埃及社會對女性的寬容名聲在外,吸引了很多來自地中海其他地區的婦女乘船前往埃及留學。根據歷史記載,有一位來自希臘雅典的名叫阿格諾狄刻的女生,她因性別原因被拒絕在雅典接受醫學教育,於公元前4世紀左右前往埃及學習,然後裝扮成男性返回家鄉行醫。
值得注意的是,談及古埃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時,並不包括奴隸。古埃及社會中法老是最高統治者,貴族和官僚階級是社會的顯貴,士兵、農民、工匠、商人等構成社會的主要階層。奴隸處於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女性奴隸更是如此。
2
儘管古埃及社會中女性受到一定的尊重,但她們在很多方面依然無法與男性獲得完全同等的地位,尤其是在職業生活的選擇上。女性不能從軍,不能擔任政府的高階官員。即使是王室的女性也難以登上權力的頂峰。根據古埃及的法律,如果繼承王位的法老年紀很小,他的母親或其他王室女性成員可以作為攝政王代行統治,但當小法老成年後即要交權。
在古埃及的歷史上,也有女性打破了這種限制,成為著名的女性統治者,她們是哈特謝普蘇特、納芙蒂蒂和克里奧佩特拉。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
古埃及最著名的女法老是新王國時期的哈特謝普蘇特。哈特謝普蘇特是法老之女,從小聰明伶俐,性格堅強。她父親去世後,異母兄弟圖特摩斯二世繼位,她與其結婚成為王后。由於丈夫體弱多病,王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在哈特謝普蘇特手中。丈夫去世後,她先是擔任圖特摩斯三世的攝政王,後將其流放,聯合僧侶自稱太陽神阿蒙之女,在公元前1479年登上法老的寶座。她女扮男裝,戴假鬍鬚,並下令所有人用男性代名詞稱呼她。
執政20餘年中,她勵精圖治,結束了對外戰爭,開始與鄰國的商貿往來,使其父親開創的盛世得以延續。古埃及在她執政期間國力強大,繁華富庶。她修建了大量神廟,並建立了4座高達30餘米的方尖碑,為太陽神歌功頌德。在被流放的圖特摩斯三世重返王位後,她神秘地消失了。雖然此後不久埃及神廟和方尖碑上有關她的大部分文字和形象被剷除,但矗立在尼羅河西岸盧克索雄偉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儲存至今,向世人述說著這位女法老的故事。
德國柏林新博物館藏納芙蒂蒂雕像
生活在公元前1370—前1330年間的納芙蒂蒂是埃及法老埃赫納吞的王后,被稱為“古埃及最有權力與地位的女性”。在古埃及語中,“納芙蒂蒂”的含義是“迎面而來的美人”,其美豔動人可見一斑。她輔助丈夫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宗教改革,削弱了很多大祭司的權力;廢棄了傳統首都底比斯,在荒蕪的沙漠中心建立起繁華的新都阿瑪納。在這裡她與法老平起平坐,共同成為埃及的最高統治者。在埃及古代壁畫上,她與丈夫各自駕一輛戰車,並駕齊驅,彰顯出其權力與地位。丈夫去世後,反對派發難,國家瀕臨崩潰。納芙蒂蒂挺身而出,採取了緊急措施挽救危局。後來她將圖坦卡蒙收作養子,從而獨掌大權,成為實際的女王。
對納芙蒂蒂的歷史評價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有人認為她是宗教狂熱分子、叛國者;另一些人卻認為她是女英雄,為拯救國家作出了犧牲。無論如何,納芙蒂蒂毫無疑問曾是古埃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儲存在德國柏林新博物館的納芙蒂蒂的半身雕像永遠微笑著面對後人的評說。正是在她之後,古埃及女性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權利。
克里奧佩特拉雕像
有著希臘馬其頓血統的“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她出生於公元前69年,正值強大的羅馬大軍橫掃地中海的動亂年代。很多歷史書上將她描繪成一個靠美色周旋於羅馬統治者之間的女性,實際上她是為了拯救危難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才周旋於強大的羅馬對手之間。
她先是輔佐父親治理國家,父親去世後,根據古埃及的傳統,18歲的她與10歲的弟弟結婚共同統治埃及。兩年後,她被弟弟趕出宮廷。公元前48年,羅馬大軍登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國家危在旦夕,她獻身羅馬愷撒大帝,並在愷撒的幫助下嫁給了自己的另一個小弟弟托勒密十四世,成為危難中埃及實際上的最高領導。愷撒遇刺後,她用美貌征服另一位羅馬將軍安東尼,不僅保住了埃及,還獲贈羅馬共和國的部分地區。公元前30年,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聯軍被羅馬執政官屋大維打敗,兩人先後自殺。隨著她的死,曾經繁榮了數千年的古埃及歷史落下帷幕,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
她的一生與埃及的時代命運緊密相連。作為埃及的統治者,她並沒有享受到太多的榮華富貴,生活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她曾是一名知識女性,接受過來自希臘世界的頂尖學者的教育,並在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學習地理、歷史、天文學、哲學、外交、數學、鍊金術、醫學、動物學和經濟學等。她通曉希臘和埃及語言,寫了數部與草藥和美容有關的著作。可惜她的創作在公元391年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大火中被毀。她的形象至今存在於大量藝術作品之中。
3
在埃及古都底比斯一座約公元前1421—前1413年間的古墓中,一幅壁畫描繪了三位女士在宴會上的情景。她們頭髮上戴著香蠟罐,佩戴著精緻的項鍊,身著華美的服飾,畫有眼影的大眼睛尤為迷人。古埃及女性進行美容美妝是一種甚為普遍的現象。從古埃及文明出現開始,眼線筆、眼影、口紅和胭脂就成為社會上最受女性青睞的物品。
古埃及人認為,化妝品不僅有美化外表的功能,還有許多實際的用途,包括醫學功能、儀式功能和象徵意義。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化妝師”一詞的詞根是書寫或雕刻,這表明化妝不僅僅是對眼睛或嘴唇簡單的塗抹,更是一種需要很多技巧的工作。
壁畫中三位宴會上的女性
生活在約公元前2030—前1650年間的古埃及貴族女性,其化妝過程極具儀式感。在化妝之前,她們會先用死海鹽去角質,或在牛奶浴中放鬆心情,然後敷上牛奶和蜂蜜製成的面膜,腋下塗抹薰香丸去除異味,塗抹注入精油或香料的護膚油滋潤皮膚。古埃及人經常使用一種蜂蜜和糖的混合物為皮膚“上光”,使用的胭脂粉一般用紅赭石製成。紅赭石含有氧化鐵,經過研磨後與水混合,用刷子塗抹在臉上。紅赭石除了美顏,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強烈的陽光照射。
洗浴是埃及女性化妝前的必要步驟。乾熱氣候帶來的汗水和沙粒都需要在使用其他任何化妝品前清洗掉。雖然大多數埃及人似乎都在尼羅河中沐浴,但考古學家也在貴族和王室的住宅中發現了一些古老的浴缸。在埃及還發現了古代的公共澡堂,裡面有石盆和淋浴間,甚至還有一個用來熱水的爐子。細沙可以作為去汙劑,肥皂的使用在古埃及也相當普遍。由黏土或草木灰與橄欖油或動物油脂製成的糊狀物可以用來清潔身體,並有治療皮膚疾病的效用。
古埃及化妝用具
古埃及人用於化妝的工具包括化妝盤、小勺、鏡子和專用眉筆等。美妝膏的容器和塗抹器本身也是表明其社會地位的奢侈藝術品。化妝品和香水裝在方解石小罐子裡,盛放眼影和油的容器由黃金、玻璃、半寶石或普通石材等材料製成。在“遇見古埃及:永恆的木乃伊之謎”展覽中,便展示了木質雙管眼影容器和雪花石膏四管眼影容器。化妝品調製板通常由粉砂岩製成,在大約公元前5500—前4000年的古墓中就發現有這種調製板陪葬品。調製板用於磨製顏料,在一些出土的調製板上依然能看到一些顏料的痕跡。調製板的形狀和風格各不相同。在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古埃及早期,調製板多為幾何圖案;到了公元前3500—前3100年的時候,多為魚、鳥以及年輕女性的圖案。這些調色盤上研磨的最常見顏料是產自西奈半島和東部沙漠的綠色孔雀石和產自阿斯旺和紅海沿岸的黑色方鉛礦。
展覽中的雪花石膏四管眼影容器
化妝前,女主人會端坐在拋光的青銅鏡子前,化妝師首先為她敷上眼影,眼影大多用孔雀石製成。孔雀石是一種含銅礦石,有著非常耀眼的綠色——這是古埃及女性最喜愛的眼影色彩。石料研磨好後,與動物油脂混合製成眼影霜,用手指或專用的化妝用具塗抹在眼睛周圍。有研究認為,古埃及人使用這種綠色的眼妝是因為相信它具有神奇的特性,會喚起“荷魯斯之眼”,保護化妝者免受各種疾病的侵害。畫好眼影后,再用一隻雕刻有女神哈索爾形象的象牙小棒取黑色顏料畫出杏核形眼線。眼線的黑色顏料被稱為“科爾(Kohl)”,由菸灰與方鉛礦混合製成。方鉛礦是含有硫化鉛的一種藍灰色天然礦物,其中高濃度鉛鹽帶有毒性,但埃及人在使用前會對材料進行長達30天的加工和過濾。這意味著在塗抹時只剩下低含量的鉛,這對眼睛是安全的,但仍然有足夠的抗菌性。埃及女性喜愛用科爾畫出濃重的黑色輪廓,一方面可以使得眼睛的形狀顯得更大,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護眼睛不受沙漠強烈陽光的傷害。
電影《埃及豔后》中的克里奧佩特拉
女性妝容的最後潤色是紅色的唇膏,即使在今天這也是經典的造型。唇膏由赭石與動物脂肪或植物油混合製成,據說埃及豔后會壓碎甲蟲以獲得完美的紅色。一些從碘和有毒礦物中提取的染料混合後含有毒物,可能導致嚴重疾病甚至死亡。也許這就是“死亡之吻”一詞的來源。指甲也不會受到忽視,古埃及人往往用指甲花染料塗抹自己的手和腳的指甲。一些女性還會為自己的頭髮染上顏色。
化妝的過程中,鏡子是必不可少的。已發現的古埃及鏡子可以追溯到古王國時期,由連線到手柄上的平面拋光青銅或銅盤組成。到中王國以後,鏡子採用太陽圓盤的形式,手柄的形狀通常採用莎草莖、女神哈索爾和年輕女孩的形象。義大利都靈的埃及博物館裡收藏著一張古埃及的莎草紙畫,描繪了一個女人一手舉著鏡子,一手用工具在嘴唇上塗抹口紅的情景。
繪有女性化妝圖案的莎草紙畫
化妝完成後是髮飾、服裝和服飾的搭配,一些女性還會噴灑香水。最昂貴的香水由來自東非的乳香、沒藥、松脂、肉桂、豆蔻、藏紅花、杜松子、薄荷等草藥和香料製成。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女性喜愛在頭髮上佩戴花朵或一種香蠟罐,香蠟慢慢融化會不斷散發出香氣。古埃及人喜歡濃密而長的頭髮,保持濃密的頭髮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油對於頭髮保養和維護具有重要作用,古埃及婦女常常用椰子油和橄欖油按摩頭皮和頭髮,並使用蓖麻油來刺激頭髮生長。假髮也為古埃及女性所喜愛,一些人甚至為了佩戴不同的假髮而將自己的真發剪掉。
有不同動物造型的梳子
經過冗長的過程,貴族女性便可以容光煥發地去參加宴會、聚會或各種社交活動。普通女性的換裝過程相對簡單,使用的美妝器皿也不會如此珍貴,但擁有一套漂亮的化妝器具是古埃及女性最簡單的夢想。在“遇見古埃及:永恆的木乃伊之謎”展覽中,骨木質化妝盒和鴨子造型的化妝盤歷經數千年依然十分精美。考古學家發現,在被挖掘的很多年代悠久的埃及古墓——無論是男人、女人還是兒童的墳墓中都有鏡子、梳子、香膏等,表明古埃及人尤其是女性非常希望到另一個世界仍然能夠使用心愛的化妝用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中外皆通此理。古埃及雖然距離我們幾千年之遙,但展覽中古埃及人使用的化妝物品使我們依然感到親切,讓我們體會到古埃及女性對埃及古代文明作出的貢獻。
納芙蒂蒂雕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