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Slowtime | 慢時光

靠一個眼神就衝上熱搜的,也只有袁泉了。
最近,電影《封神榜第一部》瘋狂刷屏,演妲己的娜然在採訪時直言:“和袁泉(飾演姜太后)演對手戲時,被她的眼睛迷住,完全忘了要幹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那場戲裡,一身白衣的袁泉在浴池裡,望著對面的狐妖妲己眼神深邃,看上去似有點欣賞又似有點沉迷,但在抬手用簪子刺向妲己的那一秒,瞬間轉變為狠厲。
用眼神將兩個女人之間的較量、周旋演得淋漓盡致。
短短幾分鐘,就貢獻了電影的一個名場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新電影裡,難免有人拿來對比。而“豔壓”一詞則往往出現在女演員的對手戲中。但對於袁泉,她不怕被任何人豔壓。
一個眼神就是一個高光。論眼技,誰能不被袁泉迷住。
2021年,袁泉與周潤發共同出演電影《大上海》,一個淚眼回眸,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什麼叫不得已的遺憾。演對手戲的周潤發慨嘆:“我差點接不住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袁泉的魅力,就是這樣摧枯拉朽。

“圈外人”袁泉
“這個女孩不得了,將來一定會非常火。”1997年,導演滕文驥這樣評價袁泉。
彼時,20歲的袁泉還在中戲讀大二。
她第一次出演電影《春天的狂想》,就憑藉角色周小玫拿下第19屆金雞獎的“最佳女配角”。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2000年,和當紅小生潘粵明合作電影《藍色愛情》,她飾演的劉雲拿下一個獎項一個提名: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相比其他還在跑劇組的同學,袁泉早早的闖進了影視圈。
但她放棄了這種“優先權”。
畢業後,袁泉加入中央實驗話劇院。
在她心裡:舞臺才是畢生所愛,上學的時候除了讀書上課,想24小時住在劇院裡。
2001年,袁泉接到了話劇《狂飆》,那是第一次踏上大劇場的舞臺,並且一人分飾三角。可在一次排練後,袁泉說:“別讓我演了。”
她感覺遇到了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
當時,為了演出莎樂美這個角色的瘋狂,袁泉需要做一個動作:把腿跨在所有男孩的脖子上,但不管怎麼弄她都僵在原地。
第二次排練前,她跟導演說了不行就換人的想法,卸下心理負擔之後,一直卡著的坎兒突然沒了。不僅順利做出了動作,還加了很多創意。此後,袁泉就如這部戲的名字一般,在話劇舞臺上快速蛻變。
30歲,她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在裡面的都是老舍、曹禺這類的老藝術家,她是最年輕的一位。
2013年,她又拿下中國戲劇最高的獎項——梅花獎,成為了外界口中的話劇女王。
賴聲川曾評價她:“安靜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一定來自於詩意的靈魂,來往得悄無聲息,等人們意識到時,已被征服。”
這種特質讓她幾乎包攬各種獎項——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百花獎最佳女主角、金鶴獎最佳女主角,但是這樣的袁泉,淡然得像個“圈外人”。
沒有過多的宣傳,也沒有太多的報道和花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當年滕文驥那句“一定大火”的預言似乎對了一半,她的確火了,但只火在熒幕上。曾有個採訪,袁泉被問道:認為是幾線演員。
她回答:“偏離線上外的。”
很多年前她就說過:“現在娛樂性很強,演員的作品和個人生活已經成為娛樂的一部分。”
她並不喜歡如此,她希望在此之外,自己能夠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裡。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這份清醒、堅持,離不開她早年的經歷。提到童年,袁泉用了四個字——沒有瑕疵。
媽媽是老師,爸爸在體委工作,她從小學習就很好,每天在愛和溫暖裡成長。然而這一切,在她快11歲那年成了遙不可及的思念。
1988年,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到湖北招生,10歲多的袁泉被挑中,成為班裡年紀是最小的一個學生。
這為日後袁泉的表演特點埋下了伏筆,很多人看袁泉表演的時候,總會被吸引,覺得很特別,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袁泉有很好的戲曲功底,她可以用肢體動作、用眼神來帶動觀眾入戲,不需要太多的臺詞和語言。
這也是袁泉的眼神頻頻出圈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那時小小年紀就要離開家,一走就是7年。爸媽不放心地問她:你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學京劇。袁泉心裡想著可以去北京玩,嘴上回答著:我願意去。
她不會想到,之後每一次回家再回學校的分離,會那麼痛苦。直接在她的心靈上留下一個深深的烙印——“收拾行李恐懼症”。
只要收拾行李,她就會一直拖延,因為不想走。哪怕成年後,袁泉回憶起兒時離家前的一個禮拜,父母為她準備東西的場景,還會忍不住淚目。
那段記憶對她來說,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孤獨。
在北京,她必須獨自一個人面對一切。尤其前兩年,袁泉過得十分辛苦。
壓腿、踢腿這些基本功,因為自身腿太長,即便苦練到膝蓋變形,也還是離頭有兩指的距離。
袁泉和爸爸性格很像,是個完美主義者,做不到完全標準這件事讓她很挫敗。她寫信給爸媽: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很難過。發洩完,她在信的最後定下目標:在11月20日達到貼頭。
那段時間,她一個人在練功房苦練。最大的快樂就是收爸媽的信,每天下課後,她都回先跑到傳達室看看有沒有來信,有的話心情就像過年一樣激動。
來來回回,爸媽給她寫了290多封信,成了她那段歲月裡為數不多的溫暖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到了12歲,剛學一年的袁泉要在吉祥戲院表演《蘇三起解》。第一次登臺,準備的時候,袁泉頭髮暈,心砰砰的跳,但站在舞臺上的那一刻,人就變得平靜了。
從這開始,袁泉從舞臺上找到了兒時久違的安全感。她學會了和孤獨相處,在舞臺上綻放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1996年是一個轉折點。
袁泉被北京電影學院和中戲的表演系同時錄取,正在糾結之時,中戲表演系的班主任常莉寫來一封信,提到四個字:話劇演員。
這打動了她。袁泉立即做出決定:去中戲。就是這個決定,讓她再次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
當時袁泉所在的96 級表演班堪稱群英薈萃。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看著班上劉燁、章子怡、秦海璐……各個長相出眾,能力出色,袁泉很自卑。在小的時候,她曾被嘲笑:你吧,哪兒哪兒長得都挺好看,怎麼組合起來就那麼奇怪呢。
這句話給她留下極深的陰影。
再加上小時候過早離開家,她對集體生活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各種壓力之下,她發洩的方式就是:吃、晚上獨自去橋上大吼。上完大一,袁泉胖到了120斤。
對於一個演員,體重失控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但袁泉很快就醒了過來,她知道絕不可再如此下去。
於是集中精力搞學業,每天班上最刻苦的學生到了練晨功的地方,就能看到袁泉提著一個壺站在樹前,大聲練著:八百標兵奔北坡。
長久地練習,袁泉逐漸成為班上的一個標準,當時,班上流傳著一句話:“跟袁泉搭戲,最後的彙報演出百分之八九十你就能上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金星曾在節目上評價袁泉:“她是一直很有定力的女演員。”
演戲如此,對愛情亦是如此。

悲劇是如何發生的?
一人一白頭
“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可能並沒有如外界希望的那樣結婚、生子。我覺得這段感情能夠走到現在……”
袁泉在07年的一次採訪裡,說到和夏雨的感情,一時難以控制情緒,話還沒說完就走下臺,躲到幕後擦著眼淚。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夏雨也曾公開袒露:兩人的愛情並不如外界所描述的那般只有美好。
時間來到1997年,夏雨已經是威尼斯電影節最年輕的影帝,袁泉是小他一屆的學妹。
初見的場景,夏雨記了很久,他本來在打籃球,無意間一個扭頭,看到了場外剛洗完澡的袁泉。那一眼幾乎一見鍾情,他開始想辦法約袁泉。
約10次失敗8次,在夏雨快畢業的時候,袁泉終於答應和他一起去長城賞燈,結果那晚下起了大雨,回程的半路上,只能把車停在一旁,夏雨放了一首《今夜我有點兒壞》。
在歌聲中,袁泉和夏雨的情緣開始了。
他們雖然一個愛動一個好靜,但不妨礙兩人甜蜜。
2000年的一個節目裡,夏雨錄了驚喜影片,公開示愛為袁泉慶祝生日。有記者曾問袁泉是不是對戀情公開這件事很看得開,袁泉回了一句:“這就是個很自然的狀態。”
夏雨也曾說過類似的話,他和袁泉並沒有刻意奔著結婚去,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
生活所有的安排,不管好壞,都得接受。
2003年,袁泉在拍《趙氏孤兒》時不小心從臺上摔下去,鎖骨粉碎性骨折,夏雨接她回家休息的時候,在車裡塞滿枕頭。每每想起這個細節,袁泉都很驚歎,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2007年,夏雨開始接連傳出緋聞,順便牽出他和袁泉早已分手的訊息,原因不得而知,外界有諸多猜測,都未能得到證實。
但分手並沒有持續很久,幾個月後,夏雨和袁泉傳出結婚的喜訊。
2009年,夏雨和袁泉一個身穿白色襯衫,一個白色長裙,像學生時代一樣簡單的拍完了他們的婚紗照。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戀愛12年,結婚14年,有過美好、也有過痛苦,袁泉經歷了從校園到婚紗這個漫長的愛情長跑後,終於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夏雨在節目裡,曾評價袁泉——她是個內心很強大的人。
不管演戲還是婚姻,她都安靜地接受一切,給出強有力的回應。

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歷的臉
如今,袁泉已經45歲。
身邊的中年女演員都苦於沒有戲拍:不是演媽媽、婆婆,就是裝嫩演偶像劇,而袁泉還是一直安靜的做著自己。
“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歷的臉,因為契科夫的很多話劇都要40歲以後才能演。”
她帶著這種淡然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2017年,袁泉在《我的前半生》裡飾演唐晶。
原著裡這樣描述這個人物:永遠拎著愛馬仕鱷魚皮手袋,穿白色絲質襯衫或華倫天奴套裝。同事都會暗地讚歎:唐晶,誰人不知,鼎鼎有名的女強人。
劇中,袁泉一出場,精明、幹練就是她的代名詞,一雙眼睛仿若會說話:工作時充滿凌厲;知道好友背叛時,蓄滿淚水,滿是痛苦。
看過的人都忍不住誇讚:她就是唐晶。
餘華早年間評價過袁泉:
“她從不與人搶戲來增加自己的光彩,而是沉靜在自己的角色裡。或者說那個時候,角色就是她自己。所以,即使她柔弱而孤獨地站在那裡,也比別人強大。”
這也是袁泉自己演戲的原則:演員是為了創作角色而存在。
《中國醫生》裡,袁泉為了還原疫情期間的真實感,臉上的口罩戴了24小時都不摘,身上穿的防護服最長時間保持了8個小時。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一場電影演完,所有人都記住了滿臉勒痕,眼神脆弱又堅強的任文婷。角色面對災難時的視死如歸,從死神手上爭奪性命的冷靜理性,袁泉全都演出來了。
鍾南山院士看過之後感嘆:這雙眼睛一下子讓自己回憶起18年前疫情時,跟在身邊的助手。
拍《中國機長》,袁泉直接讓乘務長的職業感融在了骨子裡:平時早上漱口,拿大瓶水時不再用雙手,而是職業動作——將水瓶放倒在胳膊上,用前臂作支撐,瓶口對著瓶子,這樣飛機遇上氣流顛簸水也不會灑。
而自己擅長的眼技,卻刻意有所控制。因為角色的原型乘務長畢南,她的職業習慣並不會讓自己流露出過多的感情。如果為了純秀演技,會破壞掉角色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絡刪除)

2021 年,袁泉憑藉《中國機長》收穫屬於自己的第三座金雞獎獎盃。
走上領獎臺,手捧獎盃,她說:“原來覺得自己 43 歲了,在這種場合下應該會更成熟穩重一些,但是心依然怦怦跳。”
回頭看,袁泉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她把最好的演技都留在了舞臺上、片場上。當榮耀加身時,那盪滌在角色身上的靈魂彷彿都有了歸處。
想起年輕時的袁泉在接受採訪時說:“舞臺是我心底最沉迷的地方。”
多年後,她還是沒變,紮根舞臺,綻放自我。只沉默著用自己的敬業,尊重舞臺,尊重演員這個職業。
當大幕拉開,袁泉走入戲內,可以是任何一個角色。
當大幕降下,燈光熄滅,袁泉走出戲外,做起了安靜的袁泉。
喜歡袁泉,文末為她點贊吧~
*作者:村口的二德子。本文首發於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轉載請聯絡授權。
Songmont包包合集
高階小眾 進口牛皮 軟糯有型
秒殺158元
▼
(點選小程序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