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教育最怕的是不變

人工智慧引發的恐慌,首先出現在課堂上。AI帶來的作弊風險和全新的教學方式顯而易見,以至於許多人擔心這會導致整個教育體系崩潰。但在我看來,事實恰恰相反:相比其他行業,教育更有能力適應AI的變革,而這一變革不僅能提升學習效果,還將改善教師的教學體驗。
在解釋原因之前,我先列出幾個基本假設,這些判斷相對可靠:
1. AI作弊將難以察覺且無處不在。目前已有大量證據表明這一點。我的課堂實驗顯示,哪怕對AI生成的內容稍作編輯,也能輕鬆繞過檢測軟體。大多數檢測技術仍針對舊版ChatGPT,研究也表明,構建完美的AI檢測工具幾乎不可能。而且,學生本就存在作弊問題,AI的加入只是讓這一現象更加普遍。
2. AI技術將無處不在。目前,ChatGPT-3.5、Bing和Bard等AI工具均可免費使用,這些模型為所有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寫作和分析能力。即使技術不再進一步發展(事實上仍在進步),AI的使用也將日益普及,且成本依然可控。
3. AI輔導效果出色,但無法取代課堂。雖然部分人認為AI輔導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取代教師,但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我將在未來的文章中詳細討論這個問題,但現在我簡要提出兩點:首先,經過AI驅動教學的實驗,我認為它在個性化、有效教學方面展示了驚人的潛力,真的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僅依靠輔導是不夠的;課堂提供了更多機會,比如練習技能、合作解決問題、社互動動和得到教師支援。即使有了優秀的AI輔導,學校的價值依然不可替代。
簡而言之,當前許多學生已經在利用AI幫助完成學業,這種幫助不僅限於作弊(雖然確實存在這種情況),還包括學生將AI作為輔導和學習指導工具。那麼,這些趨勢將如何影響教育呢?我們不妨從歷史上一次技術革新談起,當時技術使作弊變得更加容易,同時挑戰了幾百年來教授某些學科的傳統方式……
進入計算機時代
當計算器首次進入學校時,反應與今天關於學生使用AI完成寫作等任務的擔憂非常相似。正如莎拉·班克斯(Sarah Banks)在其歷史分析中提到的,計算器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時,許多教師熱衷於將計算器引入課堂,認為它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他們認為,學生應先掌握基本技能,再用計算器解決更復雜的實際問題。然而,並非所有教師都對此表示歡迎。一些教師對使用計算器持謹慎態度,因為相關研究尚不充分,他們認為課程內容需要在引入新技術前進行調整。1970年代中期的一項調查顯示,72%的教師和公眾反對7年級學生使用計算器。一個主要擔憂是,計算器無法幫助學生理解和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為它不會記錄學生按下的按鈕,教師因此難以識別和糾正錯誤。早期的研究還發現,家長擔心孩子們會過度依賴計算器,忘記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這些問題聽起來似曾相識)
1976年,德州儀器(TI)推出了“小教授”計算器,到1977年,銷量已突破一百萬臺。
態度轉變發生得很快,到了1970年代末,家長和教師開始更加積極地看待計算器的使用。他們意識到,計算器不僅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還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技術主導的未來。幾年後,另一項研究顯示,84%的教師支援在課堂上使用計算器,但只有3%的學校為學生提供計算器。由於教師缺乏相關培訓,他們需要學校和家長的支援,才能將計算器有效地融入教學中。儘管缺乏統一的政策,許多教師依然在課堂上使用計算器。關於計算器是否適合課堂教學的爭論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有些教師認為計算器會妨礙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而另一些則認為它們是未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到了1990年代中期,計算器成為數學課程的一部分,補充了其他學習方式。雖然一些考試允許使用計算器,另一些則不允許,但最終大家達成了共識,數學教育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智慧的發展將走上類似的道路。某些作業將需要AI輔助,而其他作業則禁止使用AI。在沒有網際網路的電腦上進行的學校寫作任務,並結合書面考試,將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最終,我們會找到一種平衡,既能有效融入AI,又不影響學生的核心技能發展。就像計算器並未取代數學學習,AI也不會取代寫作和批判性思維的學習需求。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終將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更深層次的變革
AI的影響遠不止於寫作。我相信,人工智慧必將不可避免地改變課堂教學。它顯然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教師的角色,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輔導員和概念講解者(正如一位學生所說:“為什麼要在課堂上舉手提問,直接問ChatGPT不更方便嗎?”)。然而,正因如此,AI有潛力為教師、學生以及整個教育體系帶來益處。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教學)效果有限,以及為什麼一些替代方法並沒有像部分教育工作者期待的那樣迅速普及。
講座式教學通常依賴於被動學習,學生只是聽講並做筆記,缺乏主動解決問題或批判性思維的參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能很難記住所學內容,因為冗長的講解容易讓他們分心。而且,講座的“一刀切”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能力,導致一些學生跟不上進度,另一些則因為缺乏挑戰而失去興趣。與此不同的是主動學習,它摒棄了傳統講座,要求學生透過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和實踐活動等方式積極參與學習。在這種方式下,學生與同學和教師共同協作,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援主動學習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但它需要精心設計和實施,學生也依然需要得到適當的基礎指導。那麼,如何才能讓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有效結合呢?
將課堂“翻轉”是促進主動學習的一個解決方案。這種教學方法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家中透過影片或其他數字資源學習新概念,然後在課堂上透過小組活動、討論或問題解決練習等方式應用所學知識。翻轉課堂的核心思想是將課堂時間最大化用於主動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而將內容傳授的任務留給課外學習。翻轉課堂的效果因人而異,最終是否能促進主動學習取決於其實施是否有效。
實施主動學習的問題在於缺乏優質的資源,從教師的時間到難以找到合適的“翻轉”學習材料,這使得主動學習仍然較為稀缺,維持了現狀。此時,人工智慧便發揮了作用。儘管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如講座和標準作業變得不可持續,需進行大幅修訂),但人工智慧也能讓教師的工作變得更輕鬆,降低他們的負擔。而且,人工智慧還能夠帶來更為根本的變革。
想象一下將高質量的人工智慧輔導員引入翻轉課堂模式。這些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系統有可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翻轉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它們能夠提供個性化學習,AI輔導員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量身定製教學內容,並根據學生的表現持續調整內容。這意味著學生在家學習時能夠更有效地與內容互動,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準備好,來到課堂後能夠迅速投入到實踐活動或討論中。
透過將AI輔導員負責課堂外的部分內容傳遞,教師可以將更多時間用於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互動。他們還可以透過AI輔導員提供的反饋,識別學生可能需要額外支援或指導的領域,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有效的教學。而且藉助AI的幫助,教師能夠設計更好的課堂活動,創造更多的主動學習機會,確保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牢固掌握。
這並非遙遠的未來設想。可汗學院的工具(以及我們的一些實驗)顯示,經過適當訓練,GPT-4已經能夠成為出色的輔導員。學生們已經在利用AI作為學習工具,而教師們也在藉助AI進行課堂準備。這一變化已悄然發生,遲早我們都會面臨它。雖然它可能迫使我們調整教學模式,但這種轉變最終將提升學習效果,減少不必要的繁瑣工作。
時代的轉折點
雖然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課程設定和工作性質,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這些變化將以難以預料的方式進入課堂,可能會挑戰我所描述的願景。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但我相信,教育領域面臨的人工智慧相關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最終會為學生、教師、家長和整個社會帶來積極影響。歷史上,教育工作者已經證明了自己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遷的能力。課堂上的變革已然來臨,我認為,我們應專注於一個積極的願景,幫助我們引領未來的動盪與不確定性。
作者資訊:伊桑·莫利克(Ethan Mollick) 
譯者:王琳
DLC合作機構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口筆譯研究生專業
   往期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