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大陸人對菲傭這麼好,壞規矩了!”

有陣子經常看到來自新加坡或者香港地區的本地居民在網上吐槽,說中國大陸過去的這些新移民,對“菲傭”實在太好了。
好到給她們買生活用品、零食咖啡等等,好到“壞了行業內的規矩”。
有僱主說自己絕不會僱傭會講中文的菲傭,因為這些菲傭幾乎都是在華人家庭裡幹過的,很不懂規矩,就特別難管。
還有的說華人太寬容了,菲傭過去就會作妖,但在嚴格要求的家庭就很乖。
所謂“作妖”,其實是僱主單方面的說辭。
我曾經聽說過一件事。
有個香港大姐,回內地探親,把菲傭也帶上了。但這種行為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因為菲傭的合同就是在香港幹活,離開香港就可以不幹。
這大姐就是想賭一把,覺得菲傭可能不懂法,能忽悠一下,結果發現沒忽悠動,於是回頭就抱怨菲傭不懂事、沒規矩、難搞。
可是,明明沒規矩的另有其人啊。
還有僱主嫌棄菲傭不知道自己幾兩重。
理由是他讓菲傭早上7點30開始工作,晚上10:00後休息,菲傭卻抱怨睡太晚。
他週日給菲傭放假,菲傭自己選擇回家後把當天的碗洗好,還嫌沒休息好。“又不是我們讓她當天洗的,第二天洗也可以啊。”
潛臺詞就是,雖然休息,但該乾的活不能少幹,只能自己從別的時間補回來。
很多僱主的抱怨,近乎不近人情。
覺得菲傭動不動就要開熱水洗東西、洗熱水澡,或者是要求吃雞蛋喝牛奶,不懂事。
嫌棄人家偷偷開空調吹,是人品問題。
還覺得她們在一個家庭待久了,就會渾水摸魚,脾氣變大、態度不好。
有的覺得菲傭“沒眼力見”,晚上回房間休息後,就不知道出來幫忙給小孩換尿布了。
她們家人去世了在家裡哭,也經常會被懷疑是故意在偷懶,或者是騙安慰金。
當然,也有不少吐槽菲傭品行不好,愛搞小偷小摸,還容易被搞大肚子的。
後者恐怕是香港僱主們最害怕的情況了。因為他們必須養著這些懷孕的菲傭,或者直接給她們結清整個孕期的工錢,再送人走。
這時候,香港IP開始羨慕新加坡IP了。因為在新加坡,菲傭懷孕是違法的。
為了更好管控這些菲傭,僱主們會收取經驗,彼此分享。
香港每週末都會有菲傭們的聚會,她們會直接在馬路上露營,分享日常和心得。
不少僱主反對她們參加這些活動,因為心會玩野,人會被帶壞,百害而無一利。
更嚴格的,不辦當地電話卡,不會給她們單獨出門的機會,也不給太長時間的假。
還有人開課教學,教育其它僱主:菲傭不是管家,是需要去管理的,要給她們規定工作的完成時間,做不完就讓她們加班做。
反對讓菲傭用洗衣機,也不給她們額外的食物,都是等主人吃完了再吃。
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位僱主分享的自家菲傭的工作清單,事無鉅細到令人髮指。
按照這個清單,菲傭每天6:15起床,9:45睡覺,午休半個小時,一個月休息兩天。
照顧孩子的同時,一天做三頓飯、拖洗兩次地板、刷一次馬桶、全屋清潔一次,全家衣服要手洗,自己的衣服不能一起洗。
此外還有一些堪稱嚴苛的條例:
只有週六晚上能用手機;
不能和別人的女傭說話;
。。。
這麼多內容,我光是看著都覺得頭皮發麻,很難想象到底什麼超人才能完成。
評論區裡卻冒出了很多人表示羨慕,誇她御人有術,真是找了位好女傭啊。
看多了這種言論,會發現他們潛意識裡覺得菲傭就是低人一等,自己才是主人所以要立規矩,要嚴格要求,大懲小戒,絕不心軟。
他們看菲傭,就像看那些養不熟的白眼狼。每天都在擔心對她們好了,會被蹬鼻子上臉。
於是,理直氣壯地,不對她們好。
以前只聽說菲傭多厲害多能幹,現在才知道原來她們是“牛馬中的牛馬”啊。
僱主們不以為然,覺得自己給錢,菲傭們提供服務,是多麼正當的僱傭關係。
可是,如此勞苦功高的菲傭們待遇如何呢?
  •  工資待遇
那位每天按照清單工作的菲傭,一個月拿750新幣,摺合人民幣4000出頭。
相較之下。
新加坡的最低工資標準,從2024年7月開始,由1400新幣提升到了1600新幣,適用於所有行業的最低收入群體。‌
早在2022年,新加坡聘用外籍白領員工的最低月薪就提高到了3000新幣。
可惜菲傭待遇並不適用於這些條例。她們只能拿新加坡最低工資的一半,甚至更低。
全憑僱主良心。
香港也沒好到哪裡去。
香港官方要求給外傭的最低工資是每月4990港幣,差不多4660人民幣。
按照她們一週工作6天,一天工作15小時來計算,時薪差不多是13港幣。
而香港現在的法定最低工資是每小時40港元,並且從5月1日開始就要上調至42.1港元。
差距可見一斑。
  •  住宿條件
之前刷到有個香港博主住著100平的豪宅,窗戶對著超級無敵海景,結果一轉頭髮現她給菲傭安排的床就在灶臺旁暗無天日的櫃子裡。
櫃子下還堆滿了行李箱之類的雜物。
每天菲傭工作完,躺進這個小小的、沒有窗戶的、連翻身都有些艱難的空間裡,就像是把自己也當成某種工具收納了起來。
這幾乎是菲傭們普遍遇到的情況。
她們的床可能出現在房間的任何角落。
洗衣機和烘乾機的上方。
收納用的櫃子上方。
某個多餘的夾縫裡。
香港歌手李紫昕,還在自家廁所裡搭了個上鋪,就是給菲傭住的。
上海規定租房時人均使用面積不能低於5平方米,可以橫平豎直擠下十來個菲傭了。
如果房間裡有空調,都是值得拿出來吹噓的優待了。因為還有很多直接住倉庫的。
我聽說過最誇張的,直接在沙發後面打地鋪,每天白天就把鋪蓋收拾好。
說難聽點,這和狗窩有什麼區別。
甚至,狗窩還不用狗自己收拾呢?
  •  日常處境
菲傭當然是不能和僱主同桌吃飯的。
有點良心的,單獨把日常吃的飯菜分出來一份;沒良心的,就讓她們吃自己的剩飯剩菜,或者乾脆隨便搞點麵包零食糊弄。
有些家庭裡,洗熱水澡是有時間要求的,要提前打報告的。次數不能太多。
大多數僱主還不讓菲傭用洗衣機,於是她們每天做完工作,還要自己手洗衣服晾乾。
用手機的時間是要被管控的,出門的時間是要聽安排的,休息的時間也是不自由的。
有些誇張的,和外人交流都要看僱主臉色。
在某些地方,部分菲傭不僅沒法按時拿到薪資,還會遭遇僱主虐待、性侵。
以及謀殺。
在一定程度上,僱員和菲傭的關係,確實無限趨近於封建時代的“主僕”了。
也難怪這些僱主會吐槽內地新移民對他們太好了,恐怕他們是擔心菲傭有了更好的去處,不願意留在他們這裡當廉價勞動力啊。
肯定有人會問,既然這麼辛苦這麼低廉,為什麼菲傭還甘心過這樣的日子呢?
因為這已經是她們能擁有的最好機會了。
過去,菲律賓長期被殖民統治,普通民眾缺乏土地和生產資料。二戰後,菲律賓宣佈獨立,但馬科斯政府的大規模腐敗又導致經濟停滯。
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成了超級富豪,而底層的工人們日收入甚至不到1美元。
嚴峻的貧富差距和持續的經濟低迷,激化了社會矛盾。為了改善,菲律賓政府頒佈《勞工法》,鼓勵大家去海外找工作機會。
菲傭也是從這時開始走向世界的。
現在,菲律賓當地經濟環境依舊沒有得到很好改善,本土教育體系薄弱,工作機會少。根據菲律賓統計局釋出的資料,2023年菲律賓人均工資為301.9美元,約2172人民幣。
一部分女性出於養家壓力,被迫選擇出國務工,挑起養家重擔;而另一部分則是主動選擇遠走,為了更好的賺錢機會。
畢竟走向世界的這些菲傭,雖然在新加坡、在中國香港等地拿著遠低於當地水平的薪資,卻已經比她們在菲律賓當地賺得多很多了。
如果她們能夠順利做到退休,完全能攢夠一筆養老錢,回家過上舒服的生活。
到2023年,菲律賓海外勞工的個人匯款已經創下372億美元的新紀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5%,對菲律賓貢獻巨大。
這些遠在異鄉的菲傭們,也被菲律賓包裝成了“國民英雄”。當地甚至大量開設專門的家政教育專業,希望更加鞏固“菲傭”這個品牌。
網路上也有一些聲音,覺得既然菲傭這樣好又這樣實惠,為什麼內地不能引進呢?
國家之間的歷史淵源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許也是出於對內地家政行業的保護
我們簡單算個賬。
有家政平臺進行過統計,2024年內地城市家政阿姨的平均月薪為7466元。
育兒嫂的平均待遇更高,能達到每月8000元;照顧老人的護工也差不多。
如果是月嫂,一個月至少要支付一萬塊,甚至更多;住家阿姨也接近這個水平。
她們的工資水平都是超出內地最低工資標準很多的,有些還接近和達到了中位數。
而薪酬水平遠高於“菲傭”的阿姨,需要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菲傭”的一半或者更少。
在這樣的市場前提下,如果放開“菲傭”,很可能出現兩種走向發展。
要麼,讓家政行業捲起來了。
以“菲傭”的工資標準,在內地找個做飯阿姨都很勉強,那麼她們一進入市場,肯定就會對行業現有的薪酬體系造成衝擊。
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大家薪資標準都往下降,結果所有人都賺不到錢。
甚至被擠兌到沒有工作機會。
要麼,讓僱主捲起來了。
隔壁韓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們從去年開始搞"外籍家政試點",原本是想緩解生育壓力,結果被富人們捲到,“菲傭”工資狂飆到300萬韓元,大約16000人民幣。
比韓國某些公務員的工資還高。
搞得很多韓國人怨聲載道,就不理解:要是能有這麼高的工資,為啥不讓本地人來做?
國內也很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人那麼多,有需要的家庭那麼多,但是靠譜的“菲傭”也是有限的。那麼肯定會有人,尤其是有錢人,為了留住她們而往上加價。
也因此,某些人暢想的那種“所有人都用得起”的場面,根本不會出現。
所以不管怎麼看,開放菲傭對我們來說,都起不到什麼好的效果。
更何況。
以我們接受到的教育而言,恐怕大多數人無法理所當然地享受“菲傭”這種性質的服務。
我們走過最苦難的歷史,又經歷社會主義的改造,還沒忘記推翻的“三座大山”。
甭管你承不承認,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還是相信人人平等的。
老闆給你發工資,你給老闆幹活,但你不會覺得老闆在骨子裡高你一等,你會覺得你們人格上是平等的。
如果客戶做的太過分,我們會拒絕,會發到網上,而網上大多數人也都會支援你,聲討老闆。
像“菲傭”這種從深層就透露著不平等和壓迫的工作模式,根本不適合我們的社會。
我們也不認同她們應該被如此對待。
反正我不行。
之前搬家找保潔阿姨來收拾打掃,我都會和阿姨一起收拾。要是看到有個“菲傭”跪在我家擦地板,完全就只剩下坐立不安了。
有時確實感覺,僱傭“菲傭”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享受某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然你看香港有些人家,整個就40平方大,自己都住不過來,還非要找個“菲傭”上門住角落裡,圖什麼呢?
事實就是,現在很多僱主肯本不把她們當“人”,只是物化成“工具”。
他們以為花錢請了“菲傭”,自己也成了什麼老爺夫人,忘記了人和人應該是平等的。
很多“菲傭”長期處在這種環境裡,也習以為常,覺得就是不配、不該、也不能得到更多。那些僱主很怕來自內地的家庭給她們帶去“火種”,讓她們得到更好的待遇。
畢竟因為見過光明,就沒人願意忍受黑暗。
體驗過被平等對待、被尊重的感覺,那誰還願意跪下來給他們當牛做馬呢?
有時候想想,全世界範圍裡,服務業做得好的國家,多半擺脫殖民社會不久,或者還有非常明顯的三六九等制度。
比如去印度旅遊,住好一點的酒店,會發現他們的服務員真的做得非常誇張。幾百米的路,他們能讓你的重箱子完全不沾地,說是不能沾上一點灰塵。
東南亞的一些服務人員也是一樣,相信不少人都感受過。
而美國則基本沒有服務,不但沒有服務,還要收很高的小費,你不給他們還和你發火。
國內也一樣。
在國內很多地方,大家會覺得服務員和吃飯的人是一樣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服務員只是我的工作,不代表我要對你予取予求。
有時候去那種老字號或者有名頭的餐廳,你會發現老闆做得一手好菜,但就是脾氣不好。但依舊有人願意上門來花錢,因為人家的賣點就不是服務,而是真金不怕火煉的手藝。
現在家政行業也卷得水漲船高,但幾乎不會有人是因為單純的服務態度好而漲薪,更多的是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比如會不同的語言,能夠做很好的菜,能把家務都完成得好。
雖然得到的服務體驗沒那麼極致,但我總覺得這才是社會正常的發展方向,是文明真正的體現。
畢竟我們大多數人的終極夢想,也不過是——站著,還能把錢賺了。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