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77|(7篇)白宮對歐洲的意識形態之戰;北約走向終結;莫斯科歡慶;特朗普第三任?AI職場革命與社會分化效應;印度

1️⃣法媒:JD·萬斯向歐洲發起了意識形態之戰
按語

:法國主要媒體《Le Monde》(世界報)的評論,將JD·萬斯在慕尼黑會議講話的震動效應與2007年普京在同一年會上對美國“單極秩序”的發難相提並論,稱JD·萬斯(代表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盟友發動了“意識形態”之戰。在講話中,JD·萬斯非但沒有討論各國期待的烏克蘭問題,反倒對歐洲各國的政治實踐進行了非常尖刻的批評。萬斯提請歐洲人注意:“真正的敵人可能來自歐洲內部”。大多數人也已看出來,俄烏的停戰談判尚無進展,但美國有意繞開歐洲、放棄烏克蘭的想法已經昭然若揭。下一步,歐洲應當如何應對?說要團結,怎麼才能團結起來?團結起來能做什麼?無人知道答案。但需知,這裡講的“歐洲”,也不能代表所有歐洲人民,而只代表美國右翼民粹希望助力推翻的歐洲中間派/建制派/精英派政府。2025.2.15


(全文約2,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A Munich, J. D. Vance déclare une guerre idéologique à l'Europe

Le vice-président des Etats-Unis a assuré que la plus grande menace qui plane sur l' Europe n’est « ni la Russie ni la Chine », mais « le renoncement à certaines de ses valeurs les plus fondamentales » et ne s'est pas attardé sur la question ukrainienne.

在慕尼黑,JD·萬斯向歐洲發起了意識形態之戰

這位特朗普的副總統表示,對歐洲大陸最大的威脅既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而是“歐洲對某些根本價值觀的背離”。他沒有過多談及烏克蘭問題
撰文/Elsa Conesa & Sylvie Kauffmann

載於/Le Monde

日期/2025.2.15

正文:
每年,各國的國防與外交精英齊聚巴伐利亞州首府,參加年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這個會議歷史上有兩個關鍵年份——2007年與2025年。在這兩屆會議上,充滿敵意的演講在與會群體中引發了同等強烈的震動。第一次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第二次則是美國副總統JD·萬斯。
··· ···
(全文約2,200字)
2️⃣ 北約走向終結?
按語: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針對歐洲的一系列舉措讓歐洲官員震驚;1)特朗普與普京90分鐘的通話;2)特朗普針對結束俄烏戰爭的立場、姿態、潛在方案(被歐洲人認為是“綏靖”政策的重演);3)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稱美國將無法保障歐洲安全、暗示撤軍、歐洲將來靠自己;4)JD·萬斯在慕尼黑會議上批判歐洲的民主實踐、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政策。5)特朗普政府公開支援德國民粹右翼的德國選擇黨……這一切都讓歐洲官員震驚——儘管人們對特朗普政府有所預期,但這一連串的重磅出擊仍然超出了歐洲人所能接受的底線。有歐盟高階外交官直言:跨大西洋聯盟實際上已然完結。2025.2.16

(全文約2,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Is this the end of NATO?
"We’ve now got an alliance between a Russian
president who wants to destroy Europe and an American president who also wants to destroy Europe,”one diplomat said.
北約走向終結?一名外交官稱:“如今,一個想搞垮歐洲的俄羅斯總統,和一個同樣想搞垮歐洲的美國總統,達成了某種聯手。”

撰文/Jamie Dettmer
載於/Politico
日期/2025.2.15

正文:
[慕尼黑]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是溫斯頓·丘吉爾的粉絲。但這位英國標誌性的戰時領袖會如何看待2025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呢?

··· ···
(全文約2,500字)
3️⃣ 莫斯科因特朗普送大禮而歡慶
按語

:特朗普擺出姿態,透過放棄烏克蘭的利益推動俄烏停戰、與俄羅斯修好關係、放棄對歐洲的安全承諾,讓整個西方陣營陷入驚愕、恐慌,錯亂,迷茫,甚至絕望;另一方面,則讓俄羅斯方面陷入狂喜,甚至要提前開始慶祝。但這一次與2016年不同,俄羅斯更有經驗:他們知道特朗普具有不可預測性,不排除突然“反水”,因此也不能把對新白宮的賭注押得太滿,繼續幹好自己的事,堅持到最後一刻。但有兩條重要的事實不容忽略,其一,特朗普雖然一貫對俄羅斯有好感,但這次沒有2016年大選之後的“俄羅斯干預大選”、“通俄門”之類的國內政治指控,相反,自覺獲得了滿滿的政治授權,可以隨心所欲推動自己的議程;其二,俄羅斯在重大問題上堅持立場,毫不退讓,他們可能也看出來,特朗普欺軟怕硬,遠交近攻,因此,對其示強比示弱更加有效。2025.2.16


(全文約2,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Jubilation in Moscow Over Trump's Gifts to Putin
To the Kremlin and its supporters, fortune has finally turned Russia's way.
莫斯科因特朗普送大禮而歡慶
對克里姆林宮及其支持者而言,命運終於開始向俄羅斯傾斜

撰文/Alexey Kovalev
載於/Foreign Policy
日期/2024.2.14

正文:
在莫斯科,一切感覺就像是聖誕節、復活節和新年一同來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滔滔不絕地公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內容,同時宣佈,將立即開啟關於烏克蘭未來的談判,且不設任何先決條件,也沒有其他國家參與。早些時候,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排除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還表示烏克蘭不可能恢復到國際公認的邊界,這滿足了俄羅斯的兩個關鍵條件。同一天,美國參議院確認圖爾西·加巴德為下一任國家情報總監,她的觀點常常與克里姆林宮的宣傳口徑一致。
··· ···
(全文約2,400字)
4️⃣ 特朗普頻頻暗示第三屆任期的事:關鍵資訊梳理
按語:這些年來,特朗普一直在調侃和暗示擔任三屆總統的事。去年大選以來又數次提及,引起媒體高度關注。本文載於《時代》雜誌,援引法律專家,對特朗普擔任第三屆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總結起來不外四種方法:修改憲法、規避憲法、無視憲法或違抗憲法。2025.2.15

(全文約3,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Donald Trump Keeps Teasing a Third Term. Here's What to Know

特朗普頻頻暗示第三屆任期的事:關鍵資訊梳理
撰文/Chad de Guzman

載於/Time

日期/2025.2.11

正文
唐納德·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才剛剛開始,但他和他的盟友們已然在試探尋求第三個任期的可能性。去年11月,特朗普在眾議院對他的共和黨同僚們表示:“我猜我不會再參選了。” 不過他緊接著又補充道:“除非你們說,‘他太出色了,我們得想想別的辦法’。”
··· ···
(全文約3,400字)
5️⃣ 職場中,一場悄然的人工智慧革命正在發生
按語:這是一篇《金融時報》上的專欄短文,指出這麼一個事實,即專業人士/白領實際上已經開始廣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不僅用於私人目的,也用於工作目的。在工作目的上使用人工智慧有幾個特點:1)很多時候並非公司授意;2)技術上"超前於"公司(對人工智慧提升生產力的應用);3)個人驅動,包括個人自己付費;4)會將工作內容、資訊(包括保密資訊)傳輸到人工智慧工具上,存在多方面的風險;5)公司對此基本不知情,也很難管理;6)絕大多數公司沒有任何政策。這種情況相比在中國也很普遍。將來,企業和機構會不會對人工智慧的應用進行管理?有可能。現在,美國和一些地方的政府機構已經做此限制,例如要求機構裝置上不得安裝DeepSeek,並對使用場景和方法做出指引。(這主要是從資訊保密和安全方面來說的。)但具體落到個人裝置上,如何執行仍然是個很大問題,在生成式人工智慧無孔不入的(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完全無法執行。2025.2.11

(全文約1,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At work, a quiet AI revolution is under way

Lawyers, bankers and many other professionals are now using chatbots to communicate, some without company oversight

職場中,一場悄然的人工智慧革命正在發生

律師、銀行家及眾多其他專業人士如今正藉助聊天機器人進行溝通,許多公司對此並無監管
撰文/Sam Joiner

載於/Financial Times

日期/2025.2.10

正文:

在最近一次飛往法國的航班上,我和旁邊的女士聊了起來,話題談到了ChatGPT。她是一名銀行職員,說現在她大部分與同事和客戶的通訊都是用這個聊天機器人寫的。

··· ···
(全文約1,600字)
6️⃣ AI將拉開精英與大眾的差距
按語:《經濟學人》的文章,援引近期一些研究說明,本輪人工智慧革命將拉大精英(能幹的人、高效的人、“真正聰明人”)與普通人/大眾的差距,並進一步加劇社會分化,原因在於,前者更能識別、挖掘、利用、發揮人工智慧帶來的能效提高,使強者更強;因此,儘管人工智慧在初期能夠幫助低技能勞動者提升工作產出的質量,將其帶到一個更高的平均水平,但人工智慧“民主化”的作用,只是把所有人的工作質量同時提高而已——對於個人來說,有絕對提升效應,但沒有相對提升效應。且人工智慧可以將技能標準化、商品化、自動化,有完全替代人力的風險。真正受益的,是少數能夠在人工智慧的賦能下,將工作推到一個新的邊際水平的身上,並且繼續駕馭和引領人工智慧工作的人。這些人很可能本來就是人口中的精英,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補足他們特定領域的能力短板,讓更多的人(例如偏才的人)發揮更多的潛能——但這仍然可能只涉及少數“真正聰明人”。從認知和技能上看,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聰明的人,越用人工智慧越聰明、越能幹、越成功;“蠢”的人,則可能越用越蠢,加速個人能力的退化和丟失。這裡還可以進一步帶入資本維度:擁有資本、管理資本的人可以用資本去駕馭科技/人工智慧,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收入與回報,增加財富;而低技能勞動力則可能被(資本驅動的)人工智慧/自動化全盤取代。請注意,在這裡,我們討論的仍然是現有的人工智慧水平,還不是通用人工智慧(AGI),更非“超級人工智慧”。需看到,這輪科技革命與歷史過往的不同在於:技術太強,應用太廣,速度太快,在空前的領域裡,其呈現的不只是對人類的輔助功能,而是替代功能。如果沒有匹配的政治經濟模式,大多數普通人可能成為輸家——結果,人工智慧革命帶來的是科幻題材裡的“反烏托邦”和“賽博朋克”。2025.2.16

(全文約3,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How AI will divide the best from the rest

Optimists hope the technology will be a great equaliser. Instead, it looks likely to widen social divides

AI將如何拉開精英與大眾的差距

樂觀主義者期望這項技術能成為強大的均衡力量。實際上,它似乎更可能加大社會差距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2.13

正文:
今年2月10日至11日在巴黎舉行的一場峰會上,科技大佬們競相發表關於人工智慧更加誇張的言論。Alphabet的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人工智慧將是我們有生之年最深刻的變革。” 人工智慧初創公司Anthropic的執行長達里奧·阿莫代伊(Dario Amodei)稱,它將引發 “人類歷史上全球勞動力市場最大規模的變革”。OpenAI的山姆·奧特曼在一篇博文中寫道:“十年之內,或許地球上的每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都將超過如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 ···
(全文約3,200字)
7️⃣ 印度緣何在南亞與中國的競爭中未能取勝
按語:本文載於《經濟學人》,探討印度在南亞諸國與中國競爭中未能取勝的原因。在這些國家(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地夫等),印度與中國就貿易、基礎設施、安全等方面展開博弈,儘管印度與這些國家有天然的地緣政治與文化聯絡,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表現喜憂參半,許多國家的親印領導人下臺,重要的“搖擺國”如孟加拉國則在偏向中國。究其原因,在於印度一系列錯誤的外交政策及過時的策略手段,包括支援錯誤的領導人;與民間及反對黨缺乏聯絡;未能推動共同價值、依賴存在腐敗的阿達尼集團;煽動印度教民族主義;在核心的地緣政治問題立場不明)引起周邊國家猶疑及觀望)等。中國則憑藉強大的經濟及綜合實力從中獲益。2025.2.15

(全文約2,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Why India isn't winning the contest with China

A series of setbacks suggest that new policies are needed

印度緣何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未能取勝

一系列挫折表明,印度需要出臺新政策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2.4

正文:
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港(Colombo)的領航塔上,可以看到一幅生動畫面,展現出印度在南亞與中國的博弈。一位港口官員解釋說,東邊是印度和中國軍艦常停靠的泊位。南邊是由中國運營的集裝箱碼頭,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初期的一部分。而在西邊隔壁,印度阿達尼集團正在建設另一個碼頭——2023年該專案獲得了5.53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資金。
··· ···
(全文約2,8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