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為什麼又毆打敘利亞?

以伊之間剛剛停火,大家本以為以色列總該消停一會兒,沒想到才過兩天,以色列又雙叒叕把敘利亞給打了。
716日以色列戰機深入敘利亞領空狂轟濫炸,向敘利亞總統府、國防部大樓和總參謀部投擲炸彈,國防部大樓被炸燬
而新成立的敘利亞臨時政府防空系統形同虛設毫無招架之力。以色列媒體援引軍方訊息報道稱,以色列國防軍在24小時內襲擊了敘利亞境內160多個目標。
這件事的表面起因,是德魯茲人和貝都因人這兩支古老半島阿拉伯部落之間的衝突。
貝都因人,你可以理解為原始狀態的阿拉伯人。
貝都因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職業稱呼,而非民族和宗教差別。比如利比亞卡扎菲的父母,就都是貝都因人。
而德魯茲人的起源就較為複雜,也較晚。一般認為起源於11世紀初,是阿拉伯人信奉什葉派的一支。但它的教義又非常奇怪,除套了個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外殼之外,他們不繳納天課(宗教稅)、不封齋不朝聖,一夫一妻,只過宰牲節和阿術拉節。
相反,他們信奉靈魂轉世、相信輪迴,承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還保留有猶太教和拜火教的一些痕跡如六芒星等,非常符合塔基亞(宗教偽裝)原則。
在生活職業上,們也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手工業和商業,和大部分阿拉伯貝都因人不同
因此一直有小道訊息流傳,說他們最早來自中國,是信仰長生天的蒙古西征軍後代,但時間線又對不上。
總之,非常神秘,像是阿拉伯人中的一個異類,很難說是正統阿拉伯人的後裔。
因此,被擠壓在黎巴嫩敘利亞南部山區一帶、被遜尼派穆斯林汪洋大海包圍的不足100德魯茲人,一直被視作異類、與其他穆斯林發生矛盾,相反和以色列、基督教關係不錯,也就顯得非常正常了。
這次事件的起因,就是713日一名德魯茲青年在敘利亞南部的蘇韋達省遭正統貝都因人搶劫,並被辱罵為“異教徒”,從而引發衝突,並牽連到各自背後的部族民兵武裝下場。
隨後交火升級,衝突從蘇韋達省東部穆卡瓦斯地區蔓延至該省西部和北部地區,並陸續造成200多人傷亡
由於出現內戰,敘利亞臨時政府不得不介入,否則正統性和合法性會遭到質疑。
因此,他們一開始是抱著調停的名義去的。
14日,敘國防和內政部門以化解衝突、保護平民的名義,從大馬士革等地派遣武裝人員前往蘇韋達,隨後發生的事就各執一詞。
按德魯茲人的說法,是敘利亞政府軍拉偏架,提供武器支援他們的遜尼派同胞;而按政府軍的說法,則是他們一開始遭到了伏擊,被迫還擊。
最後結果是,缺乏重武器的5德魯茲部族武裝被摧枯拉朽般擊潰,敘政府軍攻佔德魯茲民兵“尊嚴者運動”總部和蘇韋達省省會蘇韋達市15日,敘利亞政府軍達到目標後宣佈停火。
這時,以色列下場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直接“斬首”攻擊敘利亞政府軍總部,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這一幕。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又要急匆匆下場呢?
表面上看,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時期,以色列攻佔水源地戈蘭高地後,就和當地德魯茲人發生了接觸。而德魯茲人作為中東的“四不靠”,一開始和敘利亞執政的少數派阿拉維派同病相憐,但後來發現有更粗的大腿,並且教義和他們也不衝突,自然而然就勾兌上了。
由於以色列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相當孤立,有人來投當然大喜過望,並給了德魯茲人優厚的待遇。
在以色列管轄下的10多萬德魯茲人服役比例相當高,以色列國防軍中有專門的德魯茲人部隊,甚至能官至財政部副部長這樣的重要職位,堪稱鐵桿。
以色列第一個非猶太裔部長、第一個非猶太裔駐外大使、第一個非猶太裔飛行員、第一個非猶太裔特種部隊士兵,都德魯茲人。
所以,德魯茲人雖然是阿拉伯人,但通常被猶太人視為盟友,併為阿拉伯同胞所畏懼。
以至於曾經出現過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抗議當地的德魯茲部隊太粗暴,要求把他們換成猶太裔以色列軍人,對他們態度能更好些。
這也是中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當魔幻的一幕了。
當然,以色列不是什麼大善人,非要替打手出頭,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首先最主要的,是以色列的整體國家戰略。
由於美國戰略收縮,沒有縱深的以色列必須為後美國時代沒後臺的情況做準備。
向北,是計劃擊垮真主黨,取得利塔尼河水源;向東,摧毀伊朗核能力,與阿拉伯諸國媾和;向南,徹底消化加沙、向埃及施壓;向西,滲透塞普勒斯、連線歐盟;向東北,則是徹底拿下戈蘭高地和黑門山制高點,確保水源同時威懾大馬士革。
而德魯茲人,恰恰主要集中在敘利亞南部與以色列接壤的三省。如果以色列能徹底拿下這幾省,不但能極大拓展戰略縱深,還能壓制住敘利亞政府,使其永遠無法成為威脅。
因此對於德魯茲人這麼好的打手,當然不能放棄。以色列確提出:敘利亞南部三省——蘇韋達、德拉和庫奈特拉——必須徹底非軍事化,不容許敘利亞政府軍染指。這片區域被以色列視為其北部至關重要的戰略緩衝區,以色列的野心,已經赤裸得遮掩不住了
第二,以色列作為一個小國,在中東這個大養蠱場,能縱橫不敗,除了美國後臺的支援,培養自身的威懾力和口碑也非常重要。
而不敗金身神話,是構成以色列國家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前的伊以戰爭,以互相空襲結束。期間以色列雖然暗殺了伊朗一大批高官和科學家,但並沒有獲得壓倒性勝利,相反自己的本土被炸得一塌糊塗,最後不勝而歸。
因此,為了自身的威懾和不敗金身維護,很有必要再找一隻雞來殺殺,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否則,一旦周邊國家看穿其虛弱本質,就可能聯手圍攻以色列。雖然可能性不大,但萬一發生,難免產生什麼不好的效果。
第三,內塔尼亞胡個人,和其代表的利庫德集團,在以色列議會並不佔絕對優勢,一直被反對黨派攻訐。
2020年以來,內塔尼亞胡就因為貪腐一直被起訴,司法系統提交了大量證據。如罪名成立,內塔尼亞胡因受賄面臨最高10年監禁,因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最高3年監禁。
因此,利庫德集團需要不斷地搞點小動作,才能避免被清算。伊以戰爭剛結束,內塔尼亞胡又被法院通知出庭,於是,很巧合716日空襲發生時,法官剛問完第一個問題,內塔尼亞胡的手機震動起來,緊急軍事行動為由,離開聽證會,法官登時目瞪狗呆
一名退役情報官員透露:現在每次開庭前,軍方都會收到特別行動指令。”只能說,還是以色列城裡人會玩,把國家機器當成逃脫審判的工具。揍一下阿拉伯人,就能解決當前面臨的司法問題,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可太划算了。
第四,敘利亞作為阿拉伯世界中堅的反以力量,一直是以色列的大敵,敘利亞阿拉維派政府與以色列纏鬥多年,除了蘇伊士運河事件,參加了其餘全部的四次中東戰爭,並多次給予以色列沉重打擊。
這次,敘利亞新政府上臺,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親以跡象,而以色列正處於勢力擴張狀態下,對突然崛起的不明勢力,必須要敲打一下,摸摸成色,就像成語裡的老虎去試探黔驢一樣。
第五、以色列長期面臨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現在在美國力推的亞伯拉罕協議行動下,逐漸實現與阿拉伯諸國的外交關係正常化。
外部壓力減輕,正好藉機進行勢力擴張。
加上敘利亞四分五裂,是個軟柿子,因此,以色列就把敘利亞南部德魯茲人口占多數的南部三省,納入了視野,以便佔取實利。
因此,從各方面看,剛從伊以戰爭中脫出的以色列,都有必須要動手的理由,並藉機把對戈蘭高地和周圍高地的佔領永久化。而不能任由敘利亞新政府,完成對內部的整合與掌控。
否則,如果再出現一個新的、統一的、強大的敘利亞,那具有戰略意義的戈蘭高地,難免又要與以色列說拜拜了。
而敘利亞朱拉尼臨時政府,在這件事上的表現,則相當的詭異。
眾所周知,敘利亞臨時“總統”艾哈邁德·沙拉就是祖籍在戈蘭高地的敘利亞人,祖父因以色列發動的戰爭而被迫逃到沙特,後來化名朱拉尼,也是為了表明勿忘國恥、永記祖地。
後來又加入基地組織,參與敘利亞內戰,被歐美列為恐怖分子,並組建了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沙姆解放組織”。
但在202412月的軍事行動中,在土耳其政府支援下,推翻了原有敘利亞阿拉維派阿薩德政府後,朱拉尼的身段卻表現得相當靈活。
一方面,他不動聲色緩慢拉開與土耳其之間的距離;
一方面,他又穿起西裝頻頻向歐美喊話,表示自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徹底脫離基地組織的影響;
一方面,他放下身段,迅速和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走近,並被沙特王儲引薦給特朗普,當面承諾會在敘利亞興建“特朗普大廈”,哄得特朗普心花怒放;
一方面,強硬鎮壓阿拉維派殘餘武裝和東北部庫爾德分離勢力,並不惜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他又恢復本名艾哈邁德·沙拉,棄紀念戈蘭高地的“朱拉尼”化名不用,派代表團赴以,第一時間聲稱願與以色列建交、共同敵人是哈馬斯和伊朗。甚至願“租借”戈蘭高地給以色列,頻頻向以色列示好。
對待不同人,他表現出了至少五種不同的“面孔”,堪稱伊斯蘭界的“善變小能手”“中東小潛龍”,讓人一時看不清他想幹什麼。
以至於當時網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土耳其遭到了“背刺”,朱拉尼已經不再是土耳其支援下的附庸勢力,而成為了歐美和以色列的“走狗”。
但從後來713-716日的一系列事情演變來看,這顯然是“假象”。
敘利亞朱拉尼政府,相當地強硬和靈活,並具有相當的獨立性。而非單純是土耳其或歐美哪邊的“走狗”。
所謂一度表現得極度親美以的朱拉尼臨時政府,一門心思想著要和以色列建交,其實都是假象。
眾所周知,哪怕是一個小國,“開國太祖”,也往往必然是意志堅定、野心勃勃,不甘屈居人下之輩。
表面上看,他一開始身段柔軟,搭上沙特,和遜尼派搞好關係;以色列轟炸敘利亞和完全佔領戈蘭高地的時候,他也一聲不吭積極籌備敘利亞加入亞伯拉罕協議和以色列建交的大事”。
為了討好特朗普,朱拉尼表示,要自費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建造一座特朗普大廈,以作為敘利亞的標誌性建築物,歌頌特朗普總統的偉大功績。
但從實際行動中看,他鐵腕鎮壓阿拉維派的殘餘勢力,積極統合各派,希望整合敘利亞內部的各派分裂勢力;收繳武器、整編軍隊,積極恢復國內秩序;軍事威脅和談判手段雙管齊下,希望從俄羅斯手中收回塔爾圖斯軍港;
軟硬兼施,依靠土耳其和美國的配合,施壓庫爾德武裝,拿到最重要的一定份額比例的石油支配權,以恢復財政;
積極向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靠攏,爭取財政支援,與土耳其保持微妙距離;恢復本名、棄戈蘭高地化名不用,頻頻對歐美以色列示好。要求解除制裁、恢復經濟,並組織敘利亞青壯年勞務輸出,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透過僑匯向敘利亞反向輸血;
對國內伊斯蘭、基督教、德魯茲等不同教派,放下極端主張、展現溫和麵孔,表示要組建代表所有人利益的敘利亞聯合政府。
……
從以上一系列行動綜合來看,這位“敘利亞小太祖”,不是那種泥古不化的極端原教旨主義者,相反胸中自有丘壑、相當有城府和手腕,施政步驟也有章有法,不是瞎搞一氣
能迅速摧毀艱苦奮戰了幾十年的阿薩德政府,不是偶然。
如果說以上有可能是吹噓和誤判,那麼從這次的德魯茲貝都因衝突中,也能看出端倪。
讓我們梳理一下時間線:所謂戰報會作假,但戰線不會。
713日,德魯茲青年商人和貝都因檢查站民兵發生衝突,人貨被扣;
714日,衝突擴大化,雙方背後的德魯茲和貝都因部族武裝下場,開始交火,並造成傷亡;
715日,才僅僅隔了一天,之前表現得“溫和、萎靡”的敘利亞官方突然下場,集結了9個師、十幾萬人的大軍,超過敘利亞臨時政府控制下軍隊總數的一半,從大馬士革附近突然出擊,並且部隊和指揮人員悍不畏死,頂著以色列的空襲和狂轟濫炸衝鋒,一天之內徹底擊垮5萬德魯茲民兵,迅速攻佔蘇韋達省省會,佔領德魯茲民兵總部,解決問題,宣佈停火。
整個過程,迅雷不及掩耳,號稱強大的以色列摩薩德情報系統,事前沒有得到警報、過程猝不及防、事後發動“斬首”還失敗了,沒有傷害到“沙姆臨時政府”的任何高層,朱拉尼早已金蟬脫殼。
朱拉尼臨時政府的組織能力、行動能力、守密能力,令人歎為觀止,與貌似強大N倍的伊朗什葉派政權對比,可謂是天淵之別。
試想一下,在以色列眼皮子底下,如此炎熱季節,悄摸摸地組織10萬大軍集結,人員、裝備、武器、彈藥、載具、油料、醫療、食品、後勤支援……無一不備,迅速拿下作戰目標,這是一天能完成準備的嗎?
要知道,敘利亞國土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2400萬,放在歐洲也能算得上是一箇中等大國,更何況百戰創餘、分裂勢力各據一方,東北庫爾德、北部國民軍、西部阿拉維派、南面德魯茲,都不聽朱拉尼指揮,國內財政極度困難,甚至軍人吃飯和薪餉都成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朱拉尼能集結力量、敢於果斷出手,頂著中東小霸以色列的炮火出擊,也不懼歐美可能的干涉,以求恢復國家統一,不論其人品、目標如何,光論這種眼光、意志、判斷力,中東幾人能比?
而且,以色列前不久剛剛屠殺了哈馬斯、擊敗了真主黨,又血洗了伊朗高層,“恐以症”在中東達到了巔峰。
這時,他能讓高層官員、中低層軍官、基層士兵配合他的意志、冒死衝鋒,組織上10萬人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無一洩密,歐、美、以情報機構一無所覺,說明他對部下和軍隊人心的掌握,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這樣的人,就不能再以草臺班子、或黑社會小頭目來等閒視之了。
小阿薩德“憨豆先生”,輸得不冤。一個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一個是草莽潛龍,高下立判。
如果小阿薩德有這樣的能力,何至於被反對武裝打得找不著北,最後十年血戰、一聲長嘆,去國懷鄉、寓居俄國。
從前因後果看,從一開始貝都因檢查站,檢查、扣押德魯茲青年商人的貨物,並故意侮辱,可能就是設好的一個局。
最後716號的以色列行動,不像是事前計劃好的有意斬首,更像是事後已自知錯失重大戰略成果的以色列官方,洩憤、無奈之舉。
中東這個大蠱場,經過十多二十年的激烈大亂鬥,似乎養出了一些“非凡品種”。
而當迅速拿下德魯茲總部、取得德魯茲部分高層服軟之後,敘利亞臨時政府也沒有一硬到底,而是適時讓步,見好就收,不與以色列硬剛。
在國際社會斡旋之下,一份新的停火協議迅速達成14條協議包括
立即全面停火成立聯合委員會監督執行蘇韋達省全面併入國家管理體系所有政府機構恢復運作政府軍在城市周邊設立安全檢查站將當地納入實質性管控,然後最後才是敘利亞國防撤回軍營。當地德魯茲領袖謝赫·優素服·賈爾布赫也透過影片確認了協議的達成
隨後,在背後大國運作下,聯合國安理會又於717迅速召開緊急會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對以色列表示強烈譴責。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雖憤怒、不甘,並繼續轟炸,但大勢已去,可以看出無可奈何。
至於出動地面部隊,抱歉,從加沙事件看來,以色列地面部隊根本就不能打。
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春風流水總無情。
這手段,真是,嘎嘎的。
這次,以色列雖然暫時輸了一局,但從整體形勢來看,美以方仍然佔優,後續各方的博弈,仍然來日方長。
從當前形勢看,中東輪盤在場的各個玩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土耳其、伊朗、沙特、美國、歐盟、俄羅斯、埃及。而中國在旁邊下注,並沒有入場。
土耳其:
站在土耳其立場,土耳其一直有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雄心,可惜實力不匹配,加上中東有歐美俄三個大莊家,以及以色列這個荷官,因此它之前一直把目光投向中亞,搞“突厥國家聯合體”,威脅中國的腹部和側翼。
但後來敘利亞的政局變動,讓它看到了機會。
因此,一方面它極力打通“土耳其亞塞拜然裡海中亞”通道,一方面在敘利亞扶植反政府武裝,親自下場,目的就是為了開啟中東的局面,擴張自身的勢力範圍。
而美國處於制衡歐俄、平衡伊朗影響的角度考慮,也一定程度上默許,以填補自身撤出後的真空。但這種默許,以不損害危及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為前提,一旦過線,就要敲打。
因此,在敘利亞問題是,土耳其也走得非常的謹慎、小心。
一方面,它扶植了國民軍、自由軍、沙姆等多個組織,多方下注,並讓其相互制衡;另一方面,親自出兵佔領敘利亞部分土地,扶植代理力量,把實利拿到手;一方面,默許朱拉尼政府與其保持適當距離,與歐美和沙特走近,而並沒有立即翻臉;甚至這次衝突,站出來聲援敘利亞、為敘利亞站隊,表現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
可以說,土耳其在中東的政治目標,相當深遠。
伊朗:
至於伊朗,在之前文中已經分析過,自身實力強大(十大工業國),但由於內部分裂而對外無力。
而且,最關鍵,美國在中東也需要一個這樣的“公敵”,以平衡以色列,同時逼遜尼派阿拉伯各國倒向自己。
因此,短時間內,對伊朗的制裁和敲打,仍會持續下去。而不會因為伊朗的服軟,就主動放棄。
沙特:
沙特王國得國不正,不是雜湊姆聖裔,而是英美先後扶植的一個小部族酋長代理人,因此一直在各方走鋼絲。
對外,雖以美國為主導,但主打一個在各國之間周旋與平衡,絕不弔死在一棵樹上。
對內,分發福利收買人心,但不給政治權力。
沙特,並不是一個遍地石油和王子的地方,相反有相當多的窮人,社會矛盾尖銳。
一定程度上來說,沙特王室也是坐在火山口上。因此,他們的管理層和王室,也在想著如何變革。但無論如何變,王室的權力和待遇、窮奢極欲的生活,不能變。
維持統治是沙特王室唯一且真正的核心利益。
美國:
美國的核心利益很簡單,就是維持自身的霸權,並從中東抽血。
即使戰略收縮,美國也不希望從歐洲、中東、加勒比這三個地域完全撤出,這是它作為世界霸權的核心利益,透過利益迴流保持國內穩定。
在迫不得已時,它也會扶持一定的代理人,以在自身撤出後填補真空,繼續代理它的利益。
因此,美國在中東最大的利益在於平衡,維持中東的分裂而不讓其統一,不能讓任何人一股獨大。
因此,無論是誰,過線了就要敲打,無論是沙特、伊朗,還是歐盟、以色列。
中東的石油,也是美國控制歐盟的一個“軟抓手”。
歐盟:
整個中近東乃至北非,曾經全部是歐洲的殖民地,而隨著一戰結束、大英帝國解體,現在的歐盟加上英國,只能跟著美國後面,吃點殘羹冷炙。
就歐盟內心來說,肯定是不甘心的。巴以問題,就是歐美博弈的一個戰場。伊核問題,則是另一個戰場。
但是,目前歐洲受俄烏問題牽制,也很難在中東投注較大的精力,因此只能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就像草原上的鬣狗,跟在獅子後面吃點腐肉。
俄羅斯:
俄羅斯同樣由於俄烏問題牽扯,在中東問題上有心無力。
加上2024年底阿薩德政權的潰敗,與伊朗也是面和心不和鬧起了齟齬,因此在中東問題上,也是逐漸淡出的角色。
在伊朗問題和美伊衝突、伊以衝突上,也是敲邊鼓而不站隊。無他,無實力爾。
雖然如此,俄羅斯也極力想確保塔爾圖斯的軍事基地和軍事影響力,以便有朝一日俄烏問題騰出手後,能捲土重來。
至於中國在敘利亞乃至中東問題上的立場,中東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你們打得死去活來,關我什麼事?
至於世界霸主,那也不是什麼好位置。因為經過5000年文明和戰火錘鍊,我們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凡霸權,必衰弱。
最後,表面上看,這次的以敘衝突,是偶發事件德魯茲貝都因矛盾引起的一次以敘雙方維護各自代理人的衝突,實際上各方早有算計,就等待時機入場。
而且,不僅以敘雙方,中東各方各國,盤根錯節的利益其中
在伊朗碰壁後,以色列把敘利亞當成了一個擴張的方向和突破口,而敘利亞政府軍又力圖統一和恢復,今後也難言和平。
敘利亞戰略位置重要,一直被稱為中東心臟,是大國必爭之地,敘利亞的破碎和慘烈,就是中東乃至當前世界一個縮影
叢林法則、地緣政治、恐怖主義、貧富差距、宗教矛盾民族衝突、種族滅絕、代理人戰爭……相互交織,構築了一副慘烈的人間地獄圖景。
為史者當記之:此乃春秋之初,亂世之始

預告:《萬里山河圖》7月出不來了,可以先看看《2024》↓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