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麗俊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上週,我去上海出差,見到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家、管理者。
我們聊了很多:有關於戰略的,有關於執行的,有關於目標拆解的,也有關於團隊管理的。
每次和這些厲害的人交流、碰撞,總有很多收穫,也讓我對管理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我也把這些思考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管理,要“眼高手低”
02
既要“通管道”,也要"寫詩歌"
所以,做管理,既要“通管道”,也要"寫詩歌"。
03
活少幹一點,事多想一層
04
依靠資料,而非依賴
他說不知道。於是,我一層層往下追問:每天的拜訪量是多少?轉化率是多少?賣什麼產品?客單價是多少?每天要打多少電話?……
用實際資料層層倒推,最後他發現每天要花16個多小時在與客戶溝通上,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精力去完成任務。
你看,這就是他隨意拍的目標。沒有資料做支撐,全憑主觀臆斷,又如何去完成呢?
所以,作為管理者,你一定要有資料思維,透過建立資料的儀表盤,何時該加油門,何時該踩剎車,就變得清晰了。
但是,你也不能唯資料論,因為資料是短視的,只能反映當前的狀態,如果你過度相信資料,很可能被資料帶偏。
比如,降價促銷確實讓這個月的銷售收入增加了很多,從資料上看,降價是有效的。但是,頻繁的促銷活動,不光傷害了品牌,而且還傷害了客戶體驗,從長遠來看,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資料只可以依靠,不可以依賴。
05
善於提出問題
而不是直接給答案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都是懶惰的,有捷徑就不會去走彎路。
如果下屬遇到問題來找你,你就直接給答案,甚至恨不得自己擼起袖子幹了,那下屬就會覺得,凡事有你兜底,只要碰到做不好,不會做的,自己也不動腦,都會習慣性地找你解決。
慢慢地,下屬變成了“巨嬰員工”,而你成了“保姆型”管理者。
所以,做管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做直接給出答案的人,而必須是一個善於提問的人,你要學會讓團隊自己去找答案。
那麼,如何提問呢?好問題有兩個特徵:
第一個,它是很有分量的提問,點破主要矛盾,直指核心的問題。
比如,員工辦事不靠譜,你不要急著去批評他,而應該反躬自省,不斷追問為什麼,找到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二個,它能啟發思考,引導被提問者去尋找答案。
比如,下屬整天忙忙碌碌,但是不出成果。那你就別急著去質問他,而是要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他一步步探索答案:
解決問題的困難點是什麼?別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下手?……
透過提問,引導下屬去思考,讓他們主動解決問題。
06
你只能領導你喜歡的人
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說過一句話:你只能領導你喜歡的人。
你能喜歡多少人決定了你領導力的邊界。你可以誰都不喜歡,甚至連你自己都不喜歡,但這意味著你連自己都領導不了。
說得真好。在管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有喜歡的人,也有不喜歡的人。
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能看見這個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你信任他,盼著他好,所以願意花時間幫助他取得成功。
但是,倘若你不喜歡一個人,你會看他哪哪兒都不順眼,總是有各種問題。
你不想和他說話,不想和他交流,總是把壞脾氣給他,總在質疑他、否定他,你甚至會想:如果這個人不在我團隊裡就好了。
尊重、欣賞、喜歡,才能激發員工的善意和潛能,你付出的所有善意,最後都會成全自己。
真正成熟的管理者,看誰都順眼。
07
遇到爛人,及時抽身
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難免會遇到爛人、碰到爛事,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深陷其中,糾纏不休。
但是,你對爛人爛事越在意,越計較,就越痛苦。
最後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並且白白浪費了時間。
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不要和爛人論是非,狗咬了你一口,你沒有必要咬回去。不是每個人都配做你對手,與其爭辯,不如爭冠。
也永遠不要去埋怨,已經發生的事情,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你強大就去改變它,你弱小就去接受它。
所以,遇到爛人,及時抽身;遇到爛事,及時止損。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沒有平庸的團隊,只有平庸的管理者。以上7個給管理者的建議,對你經營企業,管理團隊,提升自己,也許有些許幫助。
與你共勉。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