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隨著科技發展,各類短影片平臺快速崛起,一種新的成癮行為正讓越來越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有資料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某音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突破7小時,幾乎佔據人們一半的清醒時間。
這要放在十年前,我們都很難想象,然而卻真實地發生著。
很多人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會短影片,睡前和空閒時間也在刷,傷眼睛、傷脊椎不說,還嚴重擠佔了睡眠時間,更可怕的是,短影片正讓人類變得更加“弱智”。

最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利歐在接受採訪時援引統計資料指出,在美國僅有1%的人能從技術革新中獲益,而與此同時約60%的美國人閱讀水平低於六年級,缺乏參與現代經濟的能力。
這種教育和經濟機會的不平等加劇了財富分化。
他認為,各類短影片平臺的普及,讓全球包括內地,超過一半的人口閱讀能力快速下降,思考和分析能力更接近弱智。
所以確實特別適合各類“希特勒式的人物”粉墨登場,無論打著左還是右的臉孔,只要唱著“都是為了你們好,跟著我打土豪”就好。

瑞·達利歐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短影片背後有一套讓人成癮和身心受到傷害的機制。
通常我們在刷短影片的時候,演算法會根據個人習慣,預測下一個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而這種“下一個會更好的期待”不斷刺激著大腦分泌多巴胺,讓情緒像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快感不斷。
然而多巴胺帶來的不只有快感,還有渴望感,當我們放下手機,失落、無聊、痛苦便會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繼續刷短影片。
我們的大腦就這樣一步步被短影片和技術“馴化”。
早前也有多項研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短影片帶來的影響:
2021年浙江大學發表在NeuroImage上的研究指出,當人們觀看“猜我喜歡”的短影片時,大腦DMN亞區和中腦腹側被蓋區活躍度更高,進而強化了觀看短影片的行為,讓人刷到停不下來,越來越“上頭”。

去年清華大學等機構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短影片成癮和抑鬱症狀的強度都在不斷增加。
另一項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的研究則指出,如果我們瀏覽的是負面內容,會進一步惡化情緒,而較差的情緒會反過來促使人們去瀏覽更負面的內容,形成惡性迴圈。

短影片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更甚。
國內一項針對516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85.9%的中學生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來刷短影片等社交媒體,而青少年上網刷影片的時間越長,物質主義傾向越強,自尊卻越來越低了。
如果缺乏正確引導,為了逃避現實,人們又會更加沉溺於虛擬網路。
2018年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智慧手機超過7小時的9-10歲兒童的大腦會出現可見的萎縮。
因為在對短影片上癮的過程中,大腦負責主觀高階思維的大腦前額葉功能會嚴重退化,引發一系列問題,如專注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受損,神經和記憶變得緩慢和遲鈍,影響語言、讀寫等學習能力等。
總的來說,就是會影響深度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為什麼短影片會帶來這些影響?舉個例子您可能就明白了。
當下短影片平臺有一個很重要的影片考核指標,即“5秒完播率”,可見在演算法的視角里我們對一個東西的注意力只有5秒,能超過10%就算一個極好的資料了。
試想5秒我們在生活中能幹嘛?想看書的剛翻開封面,想做菜的剛點著火,想散步的也就只是打開了家門。
如果我們要解決一個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解一道比較複雜的理工科問題最小思考時間約3分鐘,做文學創作需要有5分鐘以上的準備時間,哪怕當下大火的人工智慧DeepSeek的深度思考也還需執行一陣子,而真正的作家和產生重大科學突破的科學家恨不得把自己關到一個沒人打擾的地方待很長時間。
“5秒完播率”的背後,是平臺為獲取流量的“算計”,但我們的注意力和大腦卻被短影片“格式化”了。
我們很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時代卻培養出大量的人工智障,讓越來越多人陷入“數碼化痴呆”。

尹哥固然知道,現代社會壓力大,大家刷影片無非放鬆一下,但影片和影片之間也有區別,也並非長短之爭,而是質量之別。
像《我是刑警》《鐵齒銅牙紀曉嵐》和近期大火的《哪吒2》等經典之作,老少咸宜,引人深思,給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帶來諸多正向影響。

如果我們順著人性去刷平臺推薦的貓貓狗狗、美女扭個腰、隨便唱兩句歌、搞一下怪的無厘頭影片,一味地吞服流量毒藥,不只平白無故地把時間浪費掉了,甚至可能培養出很多極端的思想,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二極體。
劉慈欣講過這麼一句話:當我們的肉體還不能離開地球,但思想卻陷入一個無窮的虛擬世界時,這對人類不是好事。

短影片不過是眾多新興快樂中的替代品之一,人終究要活在現實中,我們大可放下手機,去嘗試著尋找身邊的快樂,跑步、看書、逛街、社交、做家務、看個電影……
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想向上,想改變現狀,是要做“負熵”的,要麼在運動,要麼在讀書,透過構建“反人性”的習慣去順應生命的真正需要。
即便就是要刷短影片,我們也可以多看一些能啟發大家思考、有知識深度和正能量的內容,尹哥也期待平臺能鼓勵這樣的創作,這些才是科技進步的初心和意義所在。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