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婚」興起:有性有愛,各過各的

作者:阿謹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十點讀書(ID:sdclass

在傳統認知中,已婚卻分居的夫妻大多婚姻已經出現問題,但在一群逆主流的人群中,已婚分居成為他們婚姻賴以維繫的方式。
他們已婚,但卻過得像單身,他們並非感情出現裂痕,反倒對伴侶的滿意程度很高。
網際網路上,婚姻狀態動輒衝上熱搜的明星名人讓大眾更直接地看見已婚分居生活的可能性,演員梁朝偉在紀錄片《人生半山腰》中聊起自己不拍戲時在日本生活,已有20年。

梁朝偉喜歡獨處,在日本與世隔絕,無人問津的生活他樂在其中,但伴侶劉嘉玲與他完全相反,她喜歡熱鬧愛交朋友,常在香港和內地的人際圈之間輾轉。
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有時也會去找彼此或一起出去旅行、參加活動,自在也舒心。
圈中不少明星也保持著這種「分居婚」的模式,日本演員新垣結衣與丈夫星野源婚後居住在同一棟大廈的不同公寓中,只有週末會住在一起。
而在聚光燈之外,不少普通人開始將這種全新的婚姻模式引入自己的生活,讓感情更好的存續,也讓自我在婚姻關係中最大程度的保留。

婚內分居,真的會上癮
“對於一個已婚10年的女人來說,獨居有著致命的新奇感和吸引力。”
b站up主nya醬激動地對著鏡頭說出這句話,在過去的10年中她與丈夫戀愛、創業、結婚,兩人的全部生活幾乎都緊密不分。
丈夫由於工作原因要離開半個月,nya醬以為兩人長期共同生活,這次忽然分開,自己生活會有點孤獨,但離別真正來臨的那天,nya醬卻感受到一股由內而外的開心。

不是因為感情不好,而是對於已婚多年的夫妻來說,分居最大的好處就是完全按照個人意志去生活。
nya醬是典型的內向型人格,她在忙了一天工作回家之後不再想和任何人交談,只想讓自己和電子產品待在一起。
獨居意味著她回家不用再取考慮另一半的情緒和想法,她可以做一頓很多網友都在跟風吃的酸奶碗,即便很難吃也沒關係。

餵飽自己之後和家裡救助的兩隻白貓玩一會兒就去剪輯影片,傍晚揹著自己新買的帆布包出去逛一逛,再點一頓自己喜歡吃的外賣。
nya醬影片的評論區裡,許多已婚享受獨居生活的人與nya感同身受。
30歲的齊子已婚5年,終於決定和丈夫分居生活。剛結婚時,齊子夫妻倆因為不同的生活習慣,而感到身心俱疲。
齊子工作原因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床,早上丈夫總會被她吵醒,而齊子有輕微的神經衰弱,睡眠淺,對光源和聲音都格外敏感,但丈夫有夜讀的習慣,睡著還會打呼嚕。
很長一段時間,齊子的工作狀態因為睡眠質量太差而跌入谷底。兩人甚至還會因為空調的溫度產生分歧,齊子怕冷,丈夫怕熱,總要有人妥協。
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卻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無法忽視。
兩人也為照顧彼此做過讓步和妥協,但結果並不理想,反倒弄得彼此生活在自己家還要小心翼翼。

今年年初,齊子得知樓下的鄰居準備賣房,她和丈夫商議後買下這間同樓不同層的房子。因為是五線城市,房價也在低點,交易很快達成。
丈夫搬到樓下住,生活習慣上帶來的矛盾迎刃而解,齊子很感謝丈夫的理解,對於多數家庭來說提出分開生活是一種冒險的選擇。
在普遍認知中,共同生活是兩個人結婚的唯一選擇,而分開生活意味著穩定的家庭秩序被打破。
他們不僅要承受外界看法的壓力,也要應對來自家人的抱怨。
可齊子夫妻倆依舊覺得,自己舒服更重要,30歲之前齊子和父母住在一起,30歲之後和丈夫住在一起,她幾乎從未體驗過獨居生活。
丈夫搬走後,她恢復自己習慣的作息,下班回家不急著吃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追劇。
這種逃脫了他人審視、毫不顧忌別人自主安排生活的感覺,讓齊子感受到人生中另一種完全發自自我的開心和自由。
對比之下,與伴侶同居必然意味著自我在一定限度內縮小,而獨處才能達成自我毫無負擔的釋放。
對於已婚同居的夫妻來說,釋放自我是奢侈的,也是相當一部分人嚮往的。
分開住,
一種維持幸福的秘訣
一些踐行分居婚的夫妻,把這種感覺描述成“可以從婚姻的圍城中探出頭透透氣,也可以同時享受單身和已婚的好處”。
豆瓣小組網友@悅美曾有過三段婚姻,前兩段都只維持了一年的時間,遇見第三位丈夫後悅美對於結婚這件事慎之又慎。
婚前她就和丈夫約定好實行分居婚的模式,兩人住在同一個小區的不同單元。悅美自認為是個敏感又多疑的人,她覺得分居婚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她對婚姻的滿意度。
悅美的丈夫是大學教授,為人實在但固執,話也不多,有時悅美精心打扮了自己或嘗試做了新的美食想要得到丈夫的誇讚,但丈夫卻視若無睹。

在這之外,家務也時常讓悅美感到不平衡,她很愛整潔,每次做完飯也會把鍋灶擦的乾乾淨淨,可反觀丈夫,有時會抱怨家裡的寵物掉毛,但卻從不主動清掃。
分居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悅美的家務量,也讓她有更多時間調節自己的心態,在前兩段失敗的婚姻中,悅美髮現自己是個好強、愛咄咄逼人的人,一旦出現矛盾和分歧常會吵到對方投降為止。
但與現任丈夫出現生活上雞毛蒜皮的摩擦時,她會回到自己家睡一覺消解情緒,第二天平和地和丈夫解決問題,兩人找到了讓婚姻更好存續的方法。他們約定70歲的時候,如果有一方身體出現問題就搬回來一起住。
大部分選擇分居婚的夫妻們都認同一點,對伴侶的愛和尊重和對自我的保留,是比共同生活更重要的事情。
而他們也在分居婚這種模式上,感受到另一個好處,拋開婚姻生活的雞毛蒜皮,找回戀愛時的新鮮感。
BBC News 記錄了一對日本夫妻分居婚的日常,兩人住在相距車程1小時的地方,育有一子,輪流照護。
開始分居之後兩人都覺得不僅能同時感受到單身和已婚的好處,對彼此的感情也變得更加濃烈。

許多夫妻在長久重複的婚姻生活中感受到乏味和疲憊,甚至出現相看兩厭的狀態,“也不是不愛了,只是被生活瑣碎矇蔽了”
全球的許多國家在男女平均分配家務上都呈現女多男少的狀態,而日本則是平衡狀態最差的國家之一,女性花費在家務和孩子上的時間接近男性的5倍。

而作為日本主婦的博美在分居前幾乎要承擔全部家庭勞動,但分居後兩人可以各自承擔自己的家務,有助於家庭和睦。
很多夫妻也會在分居時考慮到感情維繫的問題,會每晚空出半小時影片聊天,那些過去每天待在一起都鮮少交流的夫妻,卻在分居後變得滔滔不絕。
距離產生美這種規律,也發生在分居婚夫妻身上。每個週末相距在一起的短暫時光,讓他們倍感珍惜。
享受獨處,是一種能力
分居婚的出現無疑印證著一點——當代人對婚姻有了新的定義,傳統的婚姻生活指令碼正在瓦解。
過去,迫切結婚的人或為抵禦未來生活的風險,或為完成世俗社會安排給自己的婚戀任務。
但如今,結婚率不斷下降的時代,獨身生活也能獲得幸福的價值前提下,人們進入婚姻必然追求更高階的幸福。
更高質量的感情不該單指向滿懷期待的相聚,也可以指向毫無負擔的分離;獨立存在的自我不該依賴別人生活,更要學會享受孤獨。
55歲的馮雲曾是廣告導演,和丈夫一起經營電商事業,夫妻倆接近10年的時間工作生活幾乎密不可分。
直到丈夫提出自己要一個人出去旅行,甚至每週要挪出1-2天的時間獨處。起初馮雲是拒絕的,情感上也無法接受,但在丈夫的堅持下,她同意了,自己也去嘗試一個人旅行、戶外徒步。
馮雲才發現,享受一個人的快樂,不依賴別人之後心情是平靜的。

馮雲獨自去冰島旅行
社會學家Bella DePaulo調查後得出結論,在分居婚的潮流中,女性可能更喜歡分居,因為這有助於她們抵制傳統的女性角色。
在傳統的婚姻模式中,女性總處於逆來順受的迎合位置,不由自主代入妻子、母親的角色,留給自我的空間在生活的消磨中不斷縮小。
而她們選擇一個人生活,則是衝破傳統枷鎖的重要一步。
過去10年都跟隨丈夫旅行的馮雲,自己拉著行李箱去冰島、北海道等國家自駕遊,一個人加油、問路、找住宿、解決各種麻煩。
而生活上她也和丈夫開始踐行每週獨自生活2-3天的模式,獨處的時間裡馮雲撿起自己曾經攝影和寫作的愛好,將自己的作品集結出版《收信愉快!52封,宇宙的訊息》。
馮雲成功地在50+的年齡感受到獨處的魅力,那些腦海中時常湧現的生活中有關情緒、金錢、人際關係的困擾,唯有獨處時才能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情緒也會在思考中被慢慢消化。
正如百年孤獨中寫的:
“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我們總是想要找到能為自己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裡,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埃,不要對別人心存太多期待。”
分居婚的本質,當然不是人們對於婚姻生活的幻滅,而是他們意識到擁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於是,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婚姻模式,讓愛更好的延續。
部分參考資料
1、50+週刊《馮雲:一個人的快樂會上癮,如何開始婚內獨活?》
2、BBC News《伴侶兩地分居能長久維持關係的原因》
3、新週刊《結婚,從分居開始》


作者:阿謹
文章來源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絡十點讀書。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夏日女裝煥新專場】
慕江南、粉慕奢爾爆品!
大牌同源,同面料、同設計、同產線,滿滿高階感、鬆弛感

贊同戳在看】,喜歡本文就點【贊】


相關文章